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厥脱疾病概述: 厥脱,中医病名。包括厥证和脱证,是内科常见急症。两者均发病急骤,临床特点...
养生
疾病名称: 厥脱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常见症状: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岀冷汗,脉搏细弱或脉微欲绝、脉象散乱,神情淡漠或烦躁不安
主要病因: 出血,剧烈吐泻,发汗过甚,剧烈创伤,外感邪毒等
相关中医疾病: 各种类型休克
病因-基本病因:
机体由于出血或剧烈吐泻、发汗过甚,或剧烈创伤,或外感邪毒炽盛,或气机失常、气血壅滞,或过敏反应等剧烈的致病因素作用下,阴阳气血可骤然发生严重的平衡失调。大量失血或剧烈吐泻,可导致伤津血脱;伤津过甚,气不欲津,津不化气,也可导致气随血脱;气脱阳微,阳微寒甚之极可出现亡阳危重证候;血脱津伤之极,导致阴液衰亡,也可出现亡阴的危重证候。阴阳之根本在于肾,阴阳平衡调济在于心、肾,故厥脱的病变复杂,病变影响遍及五脏六腑,但关键所在还是心肾。
诊断-诊断原则:
1、厥脱证起病急骤,病情重,可发于各年龄段,常有明确病因。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常是气厥、血厥实证的病因;素体痰盛,痰随气升常是痰厥的病因;暑厥则有夏季暑热的季节性因素;脱证常有久病体虚,继发于大吐、大汗、大泄、大失血后。厥证轻者可移时苏醒,厥证重者和脱证如不及时救治可迅速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为早期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悸多汗,气短乏力,尿少,烦躁不安,神情淡漠,脉搏细弱;后期或病情重者多见昏不知人,唇甲发绀,四肢厥冷,呼吸短促,无尿,脉微欲绝,或脉象散乱。
3、厥脱证可分为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气脱、阴脱(亡阴)、阳脱(亡阳)、阴阳俱脱。
(1)气脱
表现为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声低息微,气短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脉微弱。
(2)阴脱
表现为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干欲饮,尿少色黄,肢厥不温,脉细数或沉微欲绝。
(3)阳脱
多为亡阴之后演变而成,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神情恍惚,心慌气促,二便失禁,舌卷舌颤脉微欲绝。
(4)阴阳俱脱
厥脱之重症,多见神志昏迷,目呆口张,瞳仁散大,喉中痰鸣,气少息促,汗出如油,舌卷囊缩,周身俱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诊断-诊断依据:
1、厥脱证起病急骤,病情重,可发于各年龄段,常有明确病因。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常是气厥、血厥实证的病因;素体痰盛,痰随气升常是痰厥的病因;暑厥则有夏季暑热的季节性因素;脱证常有久病体虚,继发于大吐、大汗、大泄、大失血后。厥证轻者可移时苏醒,厥证重者和脱证如不及时救治可迅速危及生命。
2、临床表现为早期多见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悸多汗,气短乏力,尿少,烦躁不安,神情淡漠,脉搏细弱;后期或病情重者多见昏不知人,唇甲发绀,四肢厥冷,呼吸短促,无尿,脉微欲绝,或脉象散乱。
3、厥脱证可分为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气脱、阴脱(亡阴)、阳脱(亡阳)、阴阳俱脱。
(1)气脱
表现为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声低息微,气短乏力,汗漏不止,四肢微冷,舌淡苔白,脉微弱。
(2)阴脱
表现为神情恍惚或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口干欲饮,尿少色黄,肢厥不温,脉细数或沉微欲绝。
(3)阳脱
多为亡阴之后演变而成,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神情恍惚,心慌气促,二便失禁,舌卷舌颤脉微欲绝。
(4)阴阳俱脱
厥脱之重症,多见神志昏迷,目呆口张,瞳仁散大,喉中痰鸣,气少息促,汗出如油,舌卷囊缩,周身俱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诊断-鉴别诊断:
1、中风
可有猝然昏仆、四肢厥冷之症,但中风病多伴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症,故与本病不难鉴别。
2、痫病
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之病,常突然发病,神志不清,双目凝视,或肢体抽搐;重者猝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牙关紧闭,或口中做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无异常,可反复发作,每次相似。厥脱证无此特点。
3、神昏
神昏是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所表现出的常见临床症状,可突发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甚者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可伴见抽搐、喉中痰鸣、口唇发绀等症。
治疗-治疗原则:
厥脱证属危急重候,治疗应首先明辨虚实。具体而言,若厥而气壅息粗,喉间痰鸣,或烦热不宁,抽搐反张,脉多实或滑数者,属实;若厥而气息微弱,冷汗淋漓,肤冷肢凉,嗜睡蜷卧,脉沉细而欲绝者,即为脱象,属虚。厥证属实证者通常有明确原因,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如五志过极、气机逆乱所致气厥、血厥实证的治疗当灵活运用醒脑开窍、顺气活血之法;若厥证由热毒内陷所致,又当清热解毒固脱并重。脱证与厥证属虚证,总体治疗原则以益气救阴、回阳固脱为主。
预防措施:
1、厥脱是内科常见急症,对厥脱重症患者要加强护理。应建立特别医护记录,详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神志、呼吸、血压、心率、体温、出入量等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室内安静、通风。保持患者口腔、皮肤、尿道清洁,体温低者要注意保暖。
2、调节情志。因情志不遂、五志过极所致的厥脱实证患者,应避免情绪刺激,保持患者情绪平稳,避免因情绪原因导致外伤。如遇到大便干结,痰热腑实重的患者,应采用通下化痰法,必要时给予中药灌肠,保持大便通畅。
3、虚证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免进一步耗伤气血。
4、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避免油腻厚味加重痰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