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厥证疾病英文名称: syncope疾病概述: 厥证,中医病名。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
养生
疾病名称: 厥证
疾病英文名称: syncope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心、肝
常见症状: 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
主要病因: 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
相关中医疾病: 癔症、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所致之晕厥
病因-基本病因:
1、情志内伤 七情刺激,气逆为患,以恼怒致厥为多,若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因大怒而气血并走于上等,以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发为厥证。
2、体虚劳倦 元气素虚,复加空腹劳累,以致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或睡眠长期不足,阴阳气血亏耗,亦会成为厥证的发病原因。
3、亡血失津 如因大汗吐下,气随液耗,或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而致厥。
4、饮食不节 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积月累,痰愈多则气愈阻,气郁滞痰更盛,如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则发为厥证。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压、血糖、脑血流图、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的临床表现。
2、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3、既往有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
诊断-诊断依据:
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的临床表现。
2、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3、既往有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
诊断-鉴别诊断:
1、厥证与眩晕
眩晕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与厥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迥然有别。
2、厥证与中风
中风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常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眼斜、偏瘫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口眼斜及失语等后遗症。厥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昏倒时间较短,醒后无后遗症。但血厥之实证重者可发展为中风。
3、厥证与痫病
痫病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病之病情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但发作时间短暂,且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可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4、厥证与昏迷
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厥证常为突然发生,昏倒时间较短,常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亡血失津导致发病。
治疗-治疗原则:
厥证乃危急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是救治急症的独特疗法之一,适用于邪实窍闭之神昏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在剂型上应选择丸、散、气雾、含化以及注射之类药物,宜吞服、鼻饲、注射。本法系急救治标之法,苏醒后应按病情辨证治疗。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证。主要是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能力。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由于气血亏虚,故不可妄用辛香开窍之晶。
治疗-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2、 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操,避免恶性的精神和环境刺激。
3、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救治。
4、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
5、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