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烂喉丹痧疾病英文名称: scarlet fever疾病概述: 烂喉丹痧,中医病名。是指温...
养生
疾病名称: 烂喉丹痧
疾病英文名称: scarlet fever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小儿科
常见症状: 发热,咽喉肿痛糜烂,皮肤出现弥漫性猩红疹点
主要病因: 感受温热疫毒
相关中医疾病: 猩红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温热疫毒侵犯,自口鼻或皮肤伤口直入,上冲蕴结咽喉,腐败血肉,致咽喉血壅气滞,红肿溃烂。起病之初,毒邪外伤肺卫肌表,熏灼肌肤血络,身发丹痧,常伴寒热咳嗽,舌如草莓;进而热毒弥漫,充斥周身,内犯气营,皮肤之疹由红变紫,高热不退,舌如杨莓;若执毒深陷心包或扰动肝风,则有神昏、惊厥之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增至0.80以上。
2、咽拭子培养
A组链球菌阳性。
诊断-诊断原则:
1、好发于冬春季。以5-10岁儿童为多见。病前2周内有本病接触史,起病急,演变较快。
2、发热,或有恶寒,咽喉红肿疼痛而腐,重者可见烦躁、惊厥、嗜睡或昏迷。
3、1日后遍身出现猩红色细小密集皮疹,可融合成片,按之褪色,触之有细砂样感觉,1周后消褪,可有糠秕样脱屑甚或大片脱皮,面部充血潮红,唇周苍白(环口苍白圈),舌苔如杨莓(杨梅舌)。
诊断-诊断依据:
1、好发于冬春季。以5-10岁儿童为多见。病前2周内有本病接触史,起病急,演变较快。
2、发热,或有恶寒,咽喉红肿疼痛而腐,重者可见烦躁、惊厥、嗜睡或昏迷。
3、1日后遍身出现猩红色细小密集皮疹,可融合成片,按之褪色,触之有细砂样感觉,1周后消褪,可有糠秕样脱屑甚或大片脱皮,面部充血潮红,唇周苍白(环口苍白圈),舌苔如杨莓(杨梅舌)。
诊断-鉴别诊断:
1、麻疹
初起有咳嗽、喷嚏、流涕、羞明、流泪等症,口腔颊粘膜近臼齿处有“麻疹粘膜斑”,皮疹多在发热3~4日出现,疹退脱屑后留有色素沉着,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
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目几乎相等,鼻、咽、眼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脱落上皮巨核细胞。
2、风疹
以低热、咳嗷、全身皮疹、耳后和枕后脊核肿大为主要特征,皮疹1-2日消褪,无脱皮,无咽痛而腐,无杨莓样舌及面部充血潮红而唇周苍白现象。
3、乳蛾
亦有发热,咽喉肿痛而腐,但无全身皮疹及面部充血潮红而唇周苍白,无杨莓样舌等症。
4、白喉
咽喉肿红且出现白膜不易剥出,皮肤不出现弥漫性红色疹点,常有声嘶、音哑、呼吸困难等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