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流痰疾病别名: 骨痨疾病概述: 流痰,中医病名。流痰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流痰
疾病别名: 骨痨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骨与关节
主要病因: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相关中医疾病: 骨与关节结核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多因先天不足,肾气不充,骨骼柔嫩,或外来损伤,致气血失和,风寒痰浊凝聚留于筋骨而发病。成人多因劳倦内伤,肾精亏损,骨骼空虚,正不胜邪,风寒痰浊乘虚而入,侵袭经骨髓而成。总之,正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
症状-典型症状:
(一)初期症状 初期骨内虽有病变,但外形症状不明显,不红不热,也不肿胀,仅觉患处隐隐酸痛,继则关节活动障碍,动则疼痛加剧,休息后可减轻。全身症状不明显。
(二)中期症状 病后半年至1年以上,病变部位渐渐肿起,病变附近或较远处形成脓肿,不红不热,或微红热。脓熟时,患处皮肤出现透红一点,按之应指。后期症状溃破之后,疮口流脓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质,久则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易形成瘘管,难以收敛。如病在四肢者,则肌肉日渐萎缩;若病变在颈椎、胸椎、腰椎者,则四肢强直不遂或瘫痪不用,甚至二便失禁。如病久元气不支,食欲减退,则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渐萎顿,或伴有面色无华,形体畏寒,心悸失眠,自汗;或伴午后潮热,骨蒸盗汗,咽千口燥,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渐成骨痨,预后较差。如脾胃未败,尚有治愈可能。凡病变在大关节者,治愈率较低;若在小关节者,则治愈率较高。
(三)特殊的临床表现
流痰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各部位的流痰又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病变在颈椎部者:患者常以手托下颌而呈颈缩俯形之态,其脓肿多出现于颈部,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
2、病变在胸椎部者:背脊骨外突,状如龟背,走路时常以两手支撑腰胁,其脓肿多出现于肾俞附近。
3、病变在腰椎部者:脊骨突出不明显,腰部挺起如板状,行动不便。小儿如患此症,腰部僵直,失去正常生理前凸曲线。其脓肿大多出现于少腹、胯间或大腿内侧。
4、病变在髋关节部者:患肢关节伸屈困难,大腿、臀部肌肉萎缩,两臀部肌肉不对称,可有跛行;患处不痛,痛反在膝部。脓肿可出现在髋关节附近或大腿外侧较远处。
5、病变在膝关节部:可出现大小腿肌肉萎缩,尤以大腿肌肉为甚,关节肿胀明显,状如鹤膝,患肢渐渐不能屈伸。脓肿发生在膝关节周围,日久形成脱位或膝内翻或外翻畸形,患肢较正常为短。
6、病变在踝部:踝关节前后外侧先肿胀,继而流窜向内侧,小腿肌肉萎缩,并呈内翻畸形,脓肿出现在原发病灶附近。
(四)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数增高;红细胞沉降增快。X线摄片显示,早期滑膜肿胀,骨质疏松,有脱钙现象,以后关节软骨破坏,或有病理性脱位,骨关节面明显破坏,有死骨形成。
诊断-鉴别诊断:
1、附骨疽 大多发于长骨干骺端;起病较快;开始即有高热;疼痛剧烈,病变处脓肿,靠近关节的干骺端有明显叩击痛。
2、流注 发于肌肉;无固定部位,随处可生;大多为多发性;起病较快;疼痛较轻,成脓较快;溃后易收口。
3、历节风 虽也发生在关节,日久也可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变形,但初起即有寒热汗出;肢节窜痛无定处,且有多发性关节炎病史。
治疗-治疗原则:
以扶正祛邪为总则,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应审虚实,察寒热,分证论治。常规配合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
治疗-其他治疗:
初期用回阳玉龙膏外敷,或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盖贴;成脓期可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溃后期用五五丹药线提脓去腐,外敷红油膏,脓尽可用生肌散收口。若形成窦道者,用千金散附在药线上,插入窦道引流化管。
预防措施:
1、增加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
2、长期卧床,或并发瘫痪者,应注意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和擦浴,预防褥疮发生。
3、病变以关节为主,应限制病变关节活动。凡病变在胸、腰椎者,应睡木板床;病变在四肢关节者,应用夹板或石膏固定,亦可作皮肤牵引,以保持功能位置。
4、积极治疗肺结核、肠结核等原发结核病灶,以预防本病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