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麻疹疾病英文名称: measles疾病别名: 麻子、痧子、疹子疾病概述: 麻疹,中医病名...
养生
疾病名称: 麻疹
疾病英文名称: measles
疾病别名: 麻子、痧子、疹子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肺、脾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麻疹黏膜斑
主要病因: 感受麻疹时邪
相关中医疾病: 麻疹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麻疹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
2、血清抗体检测
早期检测IgM抗体即可为阳性,恢复期IgG抗体滴定度大于4倍增长有诊断价值。
3、细胞学检查和病毒抗原检测
鼻咽部吸取物、鼻咽拭子等涂片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和麻疹病毒抗原。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
易感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有麻疹接触史。
2、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分三期
(1)初热期
为2-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内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多个0.5-1mm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黏膜斑,同时可伴有腹泻、呕吐等症。
(2)见形期
约3-5天,表现为热盛出疹,皮疹按序透发,一般多起于耳后发际,沿头面颈项、躯干四肢、手足心、鼻准部透发,3-4天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邪毒深重者,皮疹稠密,融合成片,疹色紫暗;邪毒内陷者,可见皮疹骤没,或疹稀色淡。
(3)收没期
为3-5天,皮疹透齐后身热渐平,皮疹渐退,皮肤留下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
3、病情严重者可在病程中合并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逆证。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易感儿童,未接种麻疹疫苗,有麻疹接触史。
2、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分三期
(1)初热期
为2-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鼻塞流涕,泪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内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多个0.5-1mm大小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黏膜斑,同时可伴有腹泻、呕吐等症。
(2)见形期
约3-5天,表现为热盛出疹,皮疹按序透发,一般多起于耳后发际,沿头面颈项、躯干四肢、手足心、鼻准部透发,3-4天出齐;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邪毒深重者,皮疹稠密,融合成片,疹色紫暗;邪毒内陷者,可见皮疹骤没,或疹稀色淡。
(3)收没期
为3-5天,皮疹透齐后身热渐平,皮疹渐退,皮肤留下糠麸样脱屑和棕色色素沉着斑。
3、病情严重者可在病程中合并邪毒闭肺、邪毒攻喉、邪陷心肝等逆证。
诊断-鉴别诊断:
1、幼儿急疹(奶麻)
突然高热,持续3-5天,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肘、膝关节等处较少。全身症状轻微,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斑。
2、风疹(风痧)
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可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初见于头面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出疹2-3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无畏光、泪水汪汪和麻疹黏膜斑。
3、猩红热(丹痧)
起病急骤,发热数小时-1天皮肤猩红,伴细小红色丘疹,自颈、胸、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有脱屑而无色素沉着。在出疹时可伴见口周苍白圈、皮肤线状疹、草莓舌等典型症状。
治疗-治疗原则:
1、根据麻疹时邪“麻不厌透”“麻喜清凉”的特性,麻疹顺证以透、清、养为治疗原则。初热期宣肺透疹为主;见形期治以清热解毒,佐以透疹;收没期治以甘寒养阴清热为主。临证尚需注意透疹不可过用辛温,以避温燥伤津;清凉不可过用苦寒,以防伤阳而透邪无力;养阴不可过用滋腻,以免滞邪碍脾。
2、麻疹逆证的治疗以透疹、解毒、扶正为基本原则,分别采用宣肺开闭、利咽消肿、开窍息风等法。出现心阳虚衰之险证时,当回阳救逆,扶正固脱为先。对于麻疹逆证的重症患儿,应配合西医治疗。
预防措施:
1、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在流行期间有麻疹接触史者,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以预防麻疹的发病。
2、麻疹流行期间,勿带小儿去公共场所和流行区域,减少感染机会。
3、尽早发现麻疹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天。
4、卧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过强阳光刺激。
5、注意补足水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出疹期间忌油腻辛辣之品。
6、保持眼睛、鼻腔、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对于重证患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合并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