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蛲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iasis疾病概述: 蛲虫病(enterobiasi...
养生
疾病名称: 蛲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enterobiasis
疾病概述: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绝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会有蛲虫反复感染。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
主要病因: 感染蠕形住肠线虫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成虫检查、虫卵检查
重要提醒: 蛲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肛周和会阴部瘙痒,此时患者应避免抓挠,及时就医诊治,以免继发感染。
相关中医疾病: 虫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蛲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是蛲虫唯一的终宿主,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出体外的虫卵即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蛲虫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传播方式有直接感染、间接感染、通过呼吸道感染以及逆行感染。
1、直接感染
蛲虫是通过“肛门-手-口”的途径在人际间进行传播,虫卵可经手从肛门入口而感染。
2、间接感染
虫卵可通过被污染的食品或物品而感染,如沾有虫卵的贴身衣物,被褥、玩具、餐具等。
3、通过呼吸道感染
虫卵可飘浮于空气尘埃之中,从口鼻吸入咽下而引起感染。
4、逆行感染
雌虫在肛门附近产卵,孵化出来幼虫便从肛门逆行进入肠内,从而引起逆行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率高。有家庭聚集性。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1、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经济发达的国家。
2、温带、寒带地区感染率高于热带,尤以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多见。
病因-总述:
蛲虫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的。雌虫将虫卵产在肛周,并刺激肛门皮肤导致瘙痒。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入肠内发育为成虫,其头部附着在肠黏膜或刺入黏膜深层,引起炎症和病变。
病因-基本病因:
1、发病机制
蛲虫头部可刺入肠黏膜,偶尔可深人黏膜下层,引起炎症及微小溃疡。由于蛲虫寄生期短暂,故肠黏膜病变轻微。蛲虫偶尔可穿破肠壁,侵人腹腔或阑尾,诱发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应。极少数女性患者可发生异位寄生,如侵入阴道、子宫、输卵管等,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
2、感染途径
(1)直接感染:虫卵多经手从肛门至口人而感染,为自身感染的一种类型。
(2)间接感染:卵经生活用品及受污染的食品而感染。
(3)呼吸道感染:虫卵可漂浮于空气尘埃中,从口鼻吸人而咽下感染。
(4)逆行感染虫: 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从肛门逆行人肠内而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居住条件拥挤,卫生条件差。
2、身体免疫力下降。
症状-总述:
蛲虫病根据蛲虫侵犯部位的不同症状有所差异,主要症状为肛门周围和会阴部瘙痒,夜间加重。儿童患者常有睡眠不安、夜惊、磨牙等表现,有时有食欲缺乏、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轻度感染者一般无症状。由于搔抓致局部炎症、破溃和疼痛。
症状-典型症状:
1、泌尿系统
侵入尿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与遗尿。
2、生殖系统
侵入生殖道可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和下腹疼痛不适。极少数女性患者可发生异位寄生,如侵入子宫、输卵管等,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
3、其他
偶尔蛲虫可经子宫与输卵管侵入盆腔,形成肉芽肿,易误诊为肿瘤。
症状-并发症:
雌虫在肛门周围爬行、产卵导致局部瘙痒,长期慢性刺激及搔抓产生局部皮肤损伤、出血和继发感染。
就医-门诊指征:
1、不明原因肛周、外阴瘙痒;
2、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
3、出现不明原因腹痛;
4、小儿出现夜惊、磨牙、食欲不振等。
以上症状出现时需要及时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患者需前往感染科就诊,儿童可就诊小儿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检查肛门以及外因周围部位的皮肤,因此建议患者尽量穿易于穿脱的裤子。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有哪些症状?伴随尿急、尿痛或腹痛吗?
2、您有没有睡眠不安、食欲不振的情况?
3、您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第一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
4、自发病以来症状有加重吗?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5、您平时卫生习惯怎么样?经常清洗肛周和会阴处吗?
6、您的家人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您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7、您家里一共几口人?是一起居住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了什么病?目前有确切的诊断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这种病的危害有哪些?
3、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7、这个病会反复发作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肛周或外阴瘙痒,或儿童出现夜惊、磨牙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会进行成虫检查和虫卵检查,成人还有可能进行分泌物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首先会检查患者肛门以及会阴处皮肤,查看患处皮肤颜色、有无抓痕、皮疹、出血等表现。
2、成人女性医生有可能还会观察患者阴道有无分泌物,判断分泌物的颜色、性质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成虫检查
根据雌虫的生活习性,于患者入睡后1~3小时,可在其肛门、会阴、内衣等处找到成虫,反复检查多可确诊。
2、虫卵检查
最常用棉签拭子法及透明胶纸粘贴法。一般于清晨便前检查,连续检查3~5次,检出率可接近100%。由于雌虫多不在肠道内产卵,因此粪虫卵检出率小于50%。
诊断-诊断原则:
凡有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者均应考虑蛲虫病。家庭内曾有蛲虫感染病例的异位损害患者,也应想到蛲虫病的可能,查到成虫或虫卵可确诊。
诊断-诊断依据:
1、疑似诊断
具备蛲虫病流行病学史,同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即可疑似诊断为蛲虫病。
2、确定诊断
疑似诊断病例,如肛周采样查见蛲虫卵,或者肛周检获蛲虫成虫或幼虫,即可确定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肛周湿疹
蛲虫病需要与肛周湿疹相鉴别,肛周湿疹患者也可有肛周瘙痒,病变累及会阴处时,也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与蛲虫病临床表现相似。但肛周湿疹一般会有皮损出现,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小水泡并融合成片。而蛲虫病一般无特殊皮损,可能因抓挠出现抓痕。
2、外阴炎
外阴炎有外阴瘙痒的症状,蛲虫病患者也有会阴处的瘙痒,但外阴炎一般都是由细菌、真菌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的,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和蛲虫病鉴别。
3、泌尿道感染
蛲虫性泌尿道炎症与一般泌尿道感染临床表现相似,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结合年龄、发病特征和局部体征,临床诊断多无困难。肛周查见蛲虫或虫卵是鉴别诊断的直接证据。
治疗-治疗原则:
驱蛲虫治疗可快速有效治愈,由于感染途径和生活史的特性,治疗需重复1~2次。
治疗-药物治疗:
1、系统治疗
可选用以下药物之一进行治疗:
(1)阿苯达唑:可全部治愈。
(2)甲苯达唑:主要是抑制虫体摄入葡萄糖。治愈率达95%以上。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为广谱驱虫药,抑制虫体胆碱酯酶。疗效80%以上。伊维菌素、三苯双脒也可选用。
2、局部治疗
如蛲虫膏、2%氧化氨基汞软膏涂于肛门周围,有杀虫和止痒双重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伊维菌素、三苯双脒、蛲虫膏、2%氧化氨基汞软膏、驱虫消食片、蛲虫栓、蛲虫药膏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以下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辩证下开展
1、辨证论治
(1)虫扰魄门证治法:杀虫止痒,内外兼治。
(2)湿热内蕴证治法:杀虫止痒,清热除湿。
(3)脾虚虫扰证治法:杀虫止痒,运脾养胃,内外兼治。
2、中成药
常用驱虫消食片。
3、外用
可在中医医生指导下使用蛲虫栓、蛲虫药膏或者中药灌肠。
预后-一般预后:
蛲虫病患者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患者重复感染,需要综合治疗,防治疾病反复发作。
预后-危害性:
1、蛲虫病患者因肛周、会阴处瘙痒而用手抓挠,出现皮肤破损时可继发感染。
2、蛲虫病可引发阴道炎、尿道炎等炎症,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自愈性:
卫生习惯较好的蛲虫病患者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专业临床治疗后症状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具体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应注意肛门及会阴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成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1、蛲虫在夜间会到肛周产卵,可每天早晨使用温水清洁肛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
2、需避免坐浴,患儿也不可与其他孩子一起盆浴。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浴巾,不共用洗浴产品。
4、发作期局部严禁搔抓,勿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擦洗。
5、每天清洗和更换贴身衣服和床品,有助于减少虫卵。
6、患者穿着的内衣、睡衣等贴身衣物,以及使用的床单、毛巾、浴巾等可以使用开水烫洗,放在太阳下暴晒,或者高温烘干,可有助于杀灭虫卵。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能够促进机体恢复,蛲虫病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同时不要吃鱼腥、辛辣等食物。
饮食建议:
1、以清热利湿为主,多食用冬瓜、百合、绿豆、莲子、苦瓜等凉性食物。
2、可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食品。
3、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的营养。
饮食禁忌:
1、忌吃生冷的食物,生冷食物可能含寄生虫,避免再次感染蛲虫病。
2、忌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生内热,且过度食用易加重病情。
预防措施:
蛲虫病有效的预防方法主要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2、勤剪指甲,教导孩子不要吸吮手指和咬指甲。
3、家人以及儿童之间不要共用毛巾、浴巾、餐具、脸盆、浴盆,要对这些物品定期消毒。
4、避免和已经患有蛲虫病的患者接触,做好隔离措施。
5、对污染物品如衣裤、玩具等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防止再次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