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痞满疾病英文名称: distention and fullness疾病概述: 痞满,中医...
养生
疾病名称: 痞满
疾病英文名称: distention and fullness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发病部位: 胃
常见症状: 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
主要病因: 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相关中医疾病: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遂成痞满。
2、内伤饮食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 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不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发为痞满。
检查-实验室检查:
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可诊断慢性胃炎并排除溃疡病、胃肿瘤等,病理组织活检可确定慢性胃炎的类型以及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X线钡餐检查也可以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胃肠动力检测(如胃肠测压、胃排空试验、胃电图等)可协助诊断胃动力障碍、紊乱等,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检测可查是否为HP感染,B超、CT检查可鉴别肝胆疾病及腹水等。
诊断-诊断原则: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诊断-诊断依据: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诊断-鉴别诊断:
1、痞满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痞满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
3、痞满与胸痹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而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4、痞满与结胸
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则视具体证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预防措施:
1、患者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同时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以及生冷之品。
2、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
3、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