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脾破裂疾病英文名称: splenic rupture疾病概述: 脾脏位于腹部左侧上部,胃...
养生
疾病名称: 脾破裂
疾病英文名称: splenic rupture
疾病概述:
脾脏位于腹部左侧上部,胃底与膈肌之间,其质软而脆,是腹腔脏器中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脾破裂(splenic rupture)多由于腹部收到外力打击所致,也可为自发性破裂。脾破裂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随着病情的进展,腹痛范围可逐渐扩大,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脾破裂可有大量出血,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脾脏
常见症状: 腹痛
主要病因: 由外伤、医源性损伤、自发性等原因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CT、超声、X线
重要提醒: 腹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如有腹痛表现,应尽快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按病理解剖,脾破裂可分为中央型破裂(破裂位于脾实质深部)、被膜下破裂(破裂位于脾实质周边部分)和真性破裂(破裂累及被膜)三种。前两种破裂因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可无明显的腹内出血征象,不易被发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该病暂无权威的发病相关数据。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有慢性病变(如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患者,在腹部受到外伤后,更容易发生脾破裂。
病因-总述:
脾脏损伤的病因有外伤性、医源性和自发性3类,临床中以各类闭合性或开放性腹部损伤为多见。
病因-基本病因:
1、外伤
(1)开放性损伤常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挤压伤、枪伤等情况中发生,可能会导致脾破裂。
(2)闭合性损伤可由倾跌、拳击等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造成,也可能会导致脾破裂。
2、医源性损伤
医源性损伤以各类腹部手术、内镜检查或其他医疗操作引起。
3、自发性
自发性脾破裂多有脾脏基础病理改变,多有腹压骤增等诱因。
病因-危险因素:
有慢性病变,如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
症状-总述:
临床上所见的脾破裂,约85%为真性破裂,有时在裂口对应部位有肋骨骨折。患者主要表现为范围逐渐扩大的腹痛、腹肌紧张等症状。部分患者出血量很大,病人可迅速发生休克,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腹痛
由于血液对腹膜的刺激,患者出现腹痛,初起在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有左肩牵涉痛,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加重,此即克尔征(Kehr征)。
2、延迟性脾破裂
脾被膜下破裂形成的较大血肿,或少数脾真性破裂后被网膜等周围组织包裹形成的局限性血肿,可因轻微外力作用,导致被膜或包裹组织胀破而发生大出血,称延迟性脾破裂。一般发生在伤后两周,也有迟至数月以后。
3、合并损伤
脾脏破裂可合并各种多发性损伤。其合并多发伤可发生在腹腔内,也可发生在腹腔外,如胸部(包括肋骨骨折)、肾、脊髓、肝、肺、颅脑、小肠、大肠、胰、胃等损伤。
症状-并发症:
失血较多的患者可并发休克。
就医-急诊指征:
1、腹部受到外力打击后出现腹痛、腹肌紧张。
2、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脾破裂患者病情都比较危重,可直接就诊于急诊科,之后可能会转入普通外科行专科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患者尽量不要移动身体,以免加重伤势。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外伤后出现腹痛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然后为了解病情及明确诊断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CT、超声、X线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等方式来了解患者是否有异常的体征。患者常有腹部压痛,部分患者出现腹肌紧张、皮下瘀斑、移动性浊音等异常表现。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动态监测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变,判断出血情况是否得到控制。
2、凝血功能
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及防止凝血障碍。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
对于怀疑脾损伤或破裂的患者,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考虑立即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创伤性脾出血损伤的金标准是增强CT检查,能明确创伤性脾损伤的程度、位置,有无活动性出血,是否存在其他脏器损伤等征象。
2、超声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时明确地诊断脾损伤并判断损伤程度,且可通过观察腹腔积液有无增加及增加快慢,间接诊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及活动性出血快慢。
3、X线
外伤病人可拍摄腹部X线片,观察脾脏轮廓、形态、大小和位置改变。伴发肋骨骨折的影像,对诊断脾外伤很有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外伤史,结合患者的腹痛范围逐渐扩大的典型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一般可对本病做出诊断。诊断时应注意是否有合并伤的存在,并注意与肋骨骨折、急性胃肠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脾破裂Ⅳ级分级(天津):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
Ⅱ级: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诊断-鉴别诊断:
外伤性脾破裂主要应与肝、肾、胰腺、肠系膜血管破裂、左侧肋骨骨折及宫外孕等相鉴别,也应与某些内科疾病,如急性胃肠炎,甚至心肌梗死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脾破裂的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脾或脾组织。本病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但若患者病情很轻,也可使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等进行保守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血细胞比容及影像学变化。
2、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周,禁食、水。
3、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用力排便、用力咳嗽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缩血管药物
为维持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能会需要应用缩血管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以延长黄金救治时间窗,为确定性治疗赢得时间。
2、抗生素
可能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苯氧甲基青霉素、阿莫西林和红霉素等。
3、止血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一些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治疗-相关药品:
去甲肾上腺素、苯氧甲基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
治疗-手术治疗:
1、脾修补术
适用于脾薄膜裂伤或线形脾实质裂伤。
2、脾动脉结扎及部分脾切除
如果损伤轻(Ⅰ、Ⅱ级损伤),可保留脾,根据伤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单纯缝合修补脾动脉结扎及部分脾切除等。
3、全脾切除术
如果损伤严重,如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缝合修补不能有效止血或有大量失活组织,或伴有多发伤,伤情严重,需迅速施行全脾切除术。在野战条件下,或病理性脾发生的破裂,也应行全脾切除术。
4、介入治疗
包括脾动脉栓塞术和影像导引下非血管介入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胃肠减压、输血。
2、对于Ⅰ、Ⅱ级轻度损伤也可使用生物胶粘合止血、物理凝固止血等。
3、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治疗技术等,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无创治疗创伤性脾出血的方法。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的预后跟患者是否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及是否合并有其他损伤相关。对只有脾破裂患者,若能及时发现病情,并及时治疗,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若发现或治疗较迟,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预后-危害性:
1、本病较为危险,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2、病情恢复期间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一般可得到治愈。
日常-总述:
脾破裂患者痛苦大、病情重,常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应对患者做好安抚,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术后需卧床,同时短时间内需禁食。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在患者情况恢复良好后,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导致脾破裂的原因以意外居多,患者痛苦大、病情重,且在创伤、失血之后,处于紧张状态,患者常有恐惧、急躁、焦虑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对患者耐心做好心理安抚,陪伴、鼓励患者,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尽量放松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全力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进入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2、注意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
3、病情恢复期间注意保护腹部,尽量避免外力冲撞。
4、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后,可适度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腹部CT或超声。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
2、术后短时间内禁食,待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通气后,可遵医嘱进少量流食、半流食。
3、患者需卧床休息,在医生建议行适当下床活动。
4、及时处理便秘,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大便用力而有继发性出血。
饮食调理:
患者可能存在失血过多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营养补充,保证机体的能量供给,可以促进机体恢复健康。
饮食建议:
患者在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食利于机体恢复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然后逐渐恢复到普食。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减少食用烧烤、烟熏、腌制食品。
预防措施:
下列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脾破裂的发生。
1、平时注意保护腹部,尤其是尽量避免强烈外力对腹部的撞击。
2、脾脏病理性肿大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