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尿石症疾病别名: 妊娠合并泌尿道结石疾病概述: 妊娠合并尿石症是指妊娠期间出现泌...
养生
疾病名称: 妊娠合并尿石症
疾病别名: 妊娠合并泌尿道结石
疾病概述:
妊娠合并尿石症是指妊娠期间出现泌尿系统内任何部位的结石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本病为多种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表现为腰痛、血尿、发热、尿流中断等症状。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可增加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妊娠的风险。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类型的结石形成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产科、泌尿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输尿管、肾脏、尿道、膀胱
常见症状: 腰痛、血尿、小腹疼痛、尿流突然中断、血尿
主要病因: 主要与代谢异常、气候炎热、饮食不当、药物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B超、X线检查、膀胱镜检查、磁共振检查、同位素肾显影、结石成分分析
重要提醒: 本病复发率较高,可通过多饮水、调节饮食、合理运动等方式,降低发病的风险。
临床分类:
根据结石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前者指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后者指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妊娠期尿石症的发生率为0.03%~0.3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因为妊娠期可导致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所以孕妇较普通人更易产生尿结石。一般发生在妊娠中晚期(14~34周)。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在热带、亚热带及一些地区的夏季,本病的发生率较高。
病因-总述:
妊娠合并尿石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本病多数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病因-基本病因:
1、内在因素
(1)代谢异常:泌尿道结石多是由人体代谢产物构成。尿液中的成石成分包括钙、草酸、尿酸及胱氨酸等,当这些成石物质在尿液中过饱和,或其结晶抑制因子缺乏时,都有可能促进结石形成。
(2)局部因素:如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或尿路异物等,均可导致结石形成。
2、外在因素
(1)气候:在热带、亚热带及一些地区的夏季,由于炎热的环境,结石的发生率较高。
(2)饮食:如饮水过少,动物蛋白、钙、钠、镁等摄入过高,而维生素A、维生素B6缺乏时,能促进结石形成。
(3)药物: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摄入过多的维生素C或维生素D、口服磺胺药等,均可增加结石发病率。
3、遗传相关
部分类型结石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如胱氨酸排出量增加常见于家族性胱氨酸尿症病人,进而可增加胱氨酸结石的形成几率。
症状-总述: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不同程度的血尿(肉眼和镜下血尿)、尿路感染和发热等,因结石的部位、大小、形状、有无梗阻或并发感染而有所不同。
症状-典型症状:
1、上尿路结石
(1)疼痛:主要为肾绞痛,常发生于肋脊角(胸廓最下面一对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腰部或上腹部,可放射至下腹部、大腿内侧、腹股沟或阴唇等部位,一般为间歇性钝痛,也可呈隐痛、胀痛或绞痛。
(2)血尿:多发生在疼痛之后,大多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变化,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红细胞),少数为肉眼血尿,表现为尿液颜色呈血红色或洗肉水样。
(3)其他:少数患者可自行排出细小结石;少数情况下结石导致两侧尿路梗阻,发生尿闭。
2、下尿路结石
表现为膀胱区(小腹)的疼痛、尿流突然中断、血尿,并发感染时出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等)。
3、尿石症对妊娠的影响
急性肾绞痛和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常常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的原因。如果患者发生流产可出现持续下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尿路感染
凡能引起梗阻的结石,多可导致尿路感染。且妊娠增大的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会增加患者排石的难度,使得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增高。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肾积脓和肾周炎症。
2、肾损害
结石在尿路各个部位均能造成梗阻,其上方发生尿路积水。如一侧发生严重梗阻,可使患侧肾失去功能;双侧尿路梗阻则可能会导致肾功能不全。
3、诱发癌变
结石表面粗糙,长期慢性刺激可发生癌变,如肾盂或膀胱铸形结石可伴发鳞状上皮癌。
症状-伴随症状:
当结石在肾与输尿管交汇处或向下移动时,患者疼痛难忍,常伴有辗转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出现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呻吟不止、腹部剧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腰部或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2、尿液颜色呈血红色或洗肉水样。
3、排尿出现细小结石。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如果出现上诉紧急症状,需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如果症状轻微,需要去产科或泌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有多久了?
2、您近期尿液是否发红?排尿时是否有排出结石?
3、您排尿是否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异常情况?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是否曾经患有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或尿路异物等疾病?
7、您平时的饮食习惯如何?是否有饮水过少?
8、您是否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C、维生素D、磺胺药等?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这个病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时间需要多久?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腰痛、血尿、尿流突然中断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B超、X线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尿路结石以及尿路感染,然后进行磁共振检查、同位素肾显影、结石成分分析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患者的患侧肾区可有轻度的叩击痛,或有肌肉痉挛和肌紧张。大的结石并发重度积水时,可扪及肿大的肾脏。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常规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是否为阳性,可了解有无尿路感染以及血尿。尿常规检查红细胞阳性是诊断本病的有力证据,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则表示可能合并尿路感染。
(2)尿沉渣检查可以发现尿液结晶,结晶尿多出现于肾绞痛发作期。
(3)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可明确是否有尿路感染,并确定病原菌的种类,还可以指导医生选择用药。
(4)尿液分析还可测定尿液pH、钙、磷、尿酸、草酸等。
2、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有无感染。
(2)血生化检查对代谢评估非常重要,如血钙升高、血磷降低、PTH升高,可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氯升高、血钾和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则提示肾小管性酸中毒。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价肾脏功能的常见指标。
3、结石成分分析
是确定结石性质的方法,也是预防的重要依据。结石分析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物理分析法比化学分析法精确,常用的物理分析法是红外光谱法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B超
B超是本病筛查和随诊的重要手段。B超检出结石的敏感性很高,可分辨出直径0.5cm甚至更小的结石。但妊娠晚期,膨大的子宫和胀气的肠管可影响检查结果。结石的影像学特征是高回声区(强光团)伴声影。当出现结石伴积水时,B超还可检测肾积水的程度及肾皮质的厚度。但B超有时出现假阳性结果。
2、X线检查
尿路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道结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尿路平片可确定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并初步提示结石的化学性质;静脉肾盂造影能清楚地显示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和膀胱的形态,明确是否有尿路病变。但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X线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需谨慎应用。
3、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和孕妇没有辐射损伤,也不会影响肾功能。特别是结石引起肾积水导致一侧肾脏无功能的孕妇,采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能清楚地显示肾脏的集合系统,能明确显示梗阻部位,敏感度达100%,病因诊断率93%。
4、同位素肾显影
同位素肾显影使胎儿暴露于放射线,但是肾图可以提供近似生理性泌尿系统的情况以协助诊断。目前认为射线剂量是安全的。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尿路结石、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或尿路异物等疾病的病史,结合典型症状(如腰痛、血尿和结石排出),诊断多不困难。此外,尚需明确结石发生的部位、数目、大小、双侧肾脏功能以及有无继发感染等,故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作出判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
妊娠早期并发急性阑尾炎比较容易作出诊断。但在妊娠中、晚期急性阑尾炎症状与体征很不典型,易与尿石症引起的疼痛相混淆。通过严密观察病情的进展,连续做白细胞计数,进行尿路X线平片检查可资鉴别。
2、胆石症
胆结石引起的胆绞痛有时会与尿石引起的绞痛相混淆,但胆绞痛的发作大多在饱餐或进高脂肪餐后数小时内,或在腹部受到震动中发作;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右上腹,常放射至右肩胛处或右肩部,但要通过X线检查始能确定诊断。
3、胰腺炎
尿石症有时须与胰腺炎急性发作进行鉴别。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和呕吐,但急性胰腺炎常不易诊断,故对有急性上腹痛患者,均应考虑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早期多次测定血清或其他体液淀粉酶含量,对诊断有帮助,必要时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协助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妊娠期尿石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无症状和并发症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有症状和合并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对于无症状和无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鼓励大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ml以上(每日需饮水2500~4000ml),促进小结石排出,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定期行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对较大结石,可待产后再行手术。
治疗-药物治疗:
1、解痉、止痛
(1)肾绞痛一经确诊,可给予盐酸哌替啶肌内或静脉注射,或与异丙嗪合用。还可用吗啡和阿托品联合肌注。吗啡与哌替啶对胎儿呼吸有抑制作用,估计在4个小时内分娩者不可使用。这些药物应避免长期应用,以免引起药物成瘾、宫内生长受限(IUGR)或早产。
(2)非甾体类消炎药(如消炎痛栓)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很好的止痛作用,但可导致动脉导管早闭,超过32孕周时,不建议使用。
(3)硝苯地平舌下含服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2、抗感染
有尿路感染症状者,可使用抗生素,孕妇首选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医生也可能根据细菌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
治疗-相关药品:
盐酸哌替啶、异丙嗪、吗啡、阿托品、消炎痛栓、硝苯地平、黄体酮
治疗-手术治疗:
1、适应症
(1)出现尿源性败血症、孤立肾尿路梗阻、急性肾衰竭、顽固性疼痛等情况时,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
(2)妊娠晚期时,如胎儿能存活,可先行剖宫产,再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1)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开放式手术取石,对于保守治疗失败而又缺乏腔内设备或腔内治疗失败的重症患者,开放手术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主要并发症是流产或早产。肾绞痛或急性梗阻时,其余手术治疗方法失败后,应行外科手术取石。
(2)近年来各种微创手术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微创手术主要有经皮肾穿刺造瘘、逆行输尿管插管、经输尿管镜治疗等。
(3)体外超声波碎石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肾结石治疗方法,但在妊娠期的应用仍有争议。
3、注意事项
如在妊娠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黄体酮保胎;妊娠中期手术,流产几率较小,但仍需保胎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泌尿道梗阻造成集合系统过度扩张者,妊娠期可以行输尿管支架——“双J管”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蕴结兼夹血虚瘀滞,需要使用溶排消石汤加减,可起到清热利湿、养血化瘀行滞、通淋消石安胎的作用。
预后-一般预后:
如果不进行治疗,可增加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流产、早产的发生率。经过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1、本病能导致泌尿系统的损伤、梗阻和继发感染。
2、有导致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的发生的可能。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而得以控制症状或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权威参考资料。
预后-复发性:
本病复发率较高。
日常-总述:
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可有助于控制病情。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尽快恢复有积极作用。
日常-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害怕影响胎儿、担心自己的生命健康,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需要耐心安抚患者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每日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可以向亲近的朋友或家人倾诉,释放心理压力,减轻精神负担,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孕妇禁用。
日常-生活管理:
1、适度运动,促进结石排出,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
2、合理休息,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勤开窗通风。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注意每日清洗尿道外口,防止逆行感染。
2、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避免上肢上举、扭腰、突然下蹲动作,不要提重物,避免剧烈咳嗽。
3、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饮食调理:
调整饮食结构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患者可根据结石成分、代谢状态等,遵医嘱调节食物构成。
饮食建议:
1、对于尿酸盐结石患者,应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等碱性食物,以碱化尿液。
2、对于胱氨酸结石的患者,应大量饮水(每天超过4000毫升)来稀释尿液。
3、对于磷酸盐结石患者,应食低钙、低磷食物,少食豆类、奶类、蛋类等食物并控制尿路感染。
4、饮食宜低热量,少油脂和糖类。
饮食禁忌:
1、对于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减少摄入富含草酸的饮品和食物,如菠菜、甜菜、茶、巧克力、草莓、麦麸和各种坚果(松子、核桃、板栗等)
2、避免饮酒、浓茶、咖啡饮料。
预防措施:
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较复杂,通过多饮水、调节饮食、合理运动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