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乳漏疾病英文名称: mammary fistula疾病概述: 乳漏,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
养生
疾病名称: 乳漏
疾病英文名称: mammary fistula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发病部位: 乳房部、乳晕部
常见症状: 疮口脓水淋漓,或杂有乳汁或豆腐渣样分泌物
主要病因: 毒邪未尽、气血两虚
病因-基本病因:
乳房部漏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致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因粉刺性乳痈反复发作,局部溃破不愈而成;或乳痨溃后,身体 虚弱,日久不愈所致。乳晕部漏多因乳头内缩凹陷,感染毒邪;或脂瘤染毒溃脓,疮口久不愈合而成。
检查-实验室检查:
乳腺导管或漏管X线造影常有助于明确管道的走向、深度及支管情况,也可用探针探查。 溃口内脓液涂片或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判定乳漏的性质并指导用药。
诊断-诊断原则:
1、乳房部漏
发病前患有乳痈、乳发溃脓或切开病史,疮口经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脓水,周围皮肤潮湿浸淫。粉刺性乳痈反复发作,自行溃破成漏,常见乳房多处溃口,有肉芽高突,脓液中兼有灰白色脂质样物,疮周僵硬暗红;若因乳痨溃破成漏,疮口多凹陷,周围皮肤紫暗,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质,或伴有潮热、盗汗等症。
2、乳晕部漏
常伴有乳头内缩,乳头旁或乳晕部结块,成脓溃破后,若用球头银丝从疮孔中探查,可从乳窍中穿出,亦有愈合后在乳窍中仍有粉质外溢,带有臭气,或愈后疮口反复红肿疼痛而化脓者。
诊断-诊断依据:
1、乳房部漏
发病前患有乳痈、乳发溃脓或切开病史,疮口经久不愈,常流乳汁或脓水,周围皮肤潮湿浸淫。粉刺性乳痈反复发作,自行溃破成漏,常见乳房多处溃口,有肉芽高突,脓液中兼有灰 白色脂质样物,疮周僵硬暗红;若因乳痨溃破成漏,疮口多凹陷,周围皮肤紫暗,脓水清稀或夹有败絮样物质,或伴有潮热、盗汗等症。
2、乳晕部漏
常伴有乳头内缩,乳头旁或乳晕部结块,成脓溃破后,若用球头银丝从疮孔中探查,可从乳窍中穿出,亦有愈合后在乳窍中仍有粉质外溢,带有臭气,或愈后疮口反复红肿疼痛而化脓者。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的关键是要了解漏管管道的走向及分支情况,以外治为主,内治起辅助作用。乳痨所致的乳漏应配合抗痨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敷贴法
适用于乳房部漏。先用提脓去腐药,如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均用厚棉垫加压。无效时改用扩创。
2、手术疗法
适用于浅层皮下漏,亦可用于乳晕部漏。先把球头细银质探针制成弯形,自乳晕部外口探人,由乳头穿出。探查时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假道,然后沿探针将漏管(包括乳头)全部切开,修剪切口两侧创缘,使其略呈蝶状,并检查漏管有五分支,如有则需一并切开,术后用八二丹纱条填塞伤口,外敷红油膏。若手术时乳晕部外口已成假性愈合,可在该处作一小切口,再用探针从切口探人从乳头穿出,挤压乳晕部可挤出灰白色脂状物,自乳孔排出,再以探针从该孔探人,从乳晕部假性愈合处穿出,然后按前述方法切开漏管。术后用七三丹油纱条填塞伤口,肉芽新鲜后改用生肌药物。
3、挂线疗法
适用于乳晕部乳漏。但乳晕部漏管,其管道通向乳窍,须将球头探针弄成弯形,方能自溃疡口探人,由乳窍穿出。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乳痈、乳发、乳痨,切开排脓时切口与乳络方向一致。
2、注意乳房局部卫生,乳头内陷者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乳房部粉瘤及时行手术切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