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沙眼疾病英文名称: trachoma疾病概述: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感...
养生
疾病名称: 沙眼
疾病英文名称: trachoma
疾病概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常见症状: 畏光、流泪、眼异物感、眼部脓性分泌物
主要病因: 沙眼衣原体感染
检查项目: 眼科检查、细胞学检查、衣原体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
重要提醒: 沙眼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
临床分类:
目前沙眼分期标准有国内分期和国外分期
1、; 国外Mac-Callan分期
(1)Ⅰ期:早期沙眼。上脸结膜出现未成熟滤泡,轻微上皮下角膜混浊、弥漫点状角膜炎和上方细小角膜血管翳。
(2)Ⅱa:沙眼活动期。角膜混浊、上皮下浸润和明显的上方浅层角膜血管翳
(3)Ⅱb:沙眼活动期。乳头增生。滤泡模糊。可以见到滤泡坏死、上方表浅角膜血管翳和上皮下浸润。瘢痕不明显。
(4)Ⅲ期:瘢痕前期。活动期病变减轻,并出现瘢痕。
(5)Ⅳ期:非活动性痕期沙眼。活动性病变消失,代之以瘢痕。
2、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分期标准
(1)结膜滤泡: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2)弥漫性结膜感染:弥漫性浸润、乳头增生、血管模糊区>50%。
(3)睑结膜瘢痕:典型的脸结膜瘢痕。
(4)倒睫:严重倒睫或眼睑内翻。
(5)角膜混浊: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
3、我国分期标准
(1)Ⅰ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2)Ⅱ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3)Ⅲ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 儿童青少年是本病好发人群。
2、部分地区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热带、亚热带区或干旱季节沙眼容易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病因-总述:
沙眼衣原体感染是沙眼的主要病因,有多种免疫类型,可经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节肢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受生活环境、医疗水平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
病因-基本病因:
病因-危险因素:
1、; 卫生条件不佳
卫生条件较差是沙眼高发的最常见原因。
2、;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沙眼衣原体感染风险增高。
3、; 气候
酷热和沙尘气候是沙眼的高危因素之一。
4、; 环境
环境拥挤,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使疾病传播的风险更大。
5、; 年龄
疾病活跃地区4~6岁儿童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6、; 性别
部分地区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
症状-总述:
沙眼的症状主要集中于眼部,多为双眼发病,但严重程度可有区别,沙眼衣原体的症状与患者人群及疾病进程均有一定关联。
症状-典型症状:
1、幼儿沙眼症状
幼儿患沙眼后,症状隐匿,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
2、成人沙眼症状
成人沙眼多为亚急性或急性发病过程,不同病程疾病症状有所不同:
(1)急性期: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胀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乳头增生,上下穹窿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2)慢性期:患者可无明显不适,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帘状的角膜血管翳。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症状-并发症:
重症沙眼常发生后遗症与并发症,危害视力。常见的有:
1、睑内翻与倒睫
极为常见,发生在瘢痕形成期,是沙眼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结膜瘢痕收缩与睑板肥厚变形,使睑缘向内翻转。最常发生于上睑。睫毛触及眼球,摩擦角膜,引起角膜弥漫性混浊,且易发生外伤性角膜溃疡。有时睑缘虽尚未内翻,但睫毛因毛根邻近组织瘢痕形成而收缩,也可发生倒睫。
2、上睑下垂
睑结膜与睑板等组织因细胞浸润及增生肥厚,使眼睑重量增加;或因眼部肌肉受累而发生上睑下垂。
3、睑球粘连
穹窿部结膜因瘢痕收缩而缩短,尤以下穹窿部为显著,甚至穹窿部完全消失。当牵引下睑时,在眼睑和眼球间可见有垂直的结膜皱褶,称为睑球粘连。
4、角膜混浊
严重的角膜血管翳常遗留角膜混浊。睑内翻倒睫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角膜溃疡等也可致角膜混浊。若有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角膜溃疡并穿孔,则可严重地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5、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由于结膜广泛瘢痕形成,使杯状细胞和副泪腺的分泌功能遭到破坏,同时泪腺的排泄管也因结膜瘢痕而闭塞,结膜囊内无黏液和泪液,结膜和角膜不能被湿润而发生干燥和混浊,甚至发生上皮角化。
6、慢性泪囊炎
沙眼病变累及泪道黏膜,鼻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
就医-门诊指征:
1、; 出现眼部疼痛、异物感。
2、; 出现畏光、流泪症状。
3、; 眼睑红肿、结膜充血。
4、; 眼部发痒且伴有眼干。
5、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者眼部进行仔细的检查,患者要积极配合。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了哪些症状?
2、症状出现了多久?
3、有无不良用眼习惯?
4、您的卫生习惯如何?
5、您的家人或朋友有类似症状么?
6、以前出现过类似症状么?
7、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么?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可以恢复么?
2、需要住院治疗么?
3、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疾病?
4、我应该吃什么药?医保可以报销么?
5、这个病会传染么?
6、会对视力造成影响么?
7、这个病多久能治愈?
8、我需不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沙眼患者一般需要进行眼科检查及细胞学检查,衣原体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也可用于沙眼的检查,但相对操作复杂、成本更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一般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新生物等。同时还会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下,让患者看视力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受损。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细胞检查可帮助进行沙眼的确诊,沙眼细胞学的典型特点是可检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但细胞学检查的假阳性率高,必要时需结合其他手段确诊。
2、;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
沙眼衣原体分离培养是沙眼确诊的金标准,对于沙眼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临床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3、;分子生物学检查
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试剂盒、酶联免疫测定、聚合酶链反应同样都有高度敏感和高特异性,但要求操作者较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花费也较昂贵。诊断-诊断原则:
沙眼多可通过多种体征进行初步诊断,但由于沙眼体征缺乏特异性,一般需联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慢性滤泡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与沙眼部分症状相似,需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原因不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下穹隆及下睑结膜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滤泡,无融合倾向。结膜充血并有分泌物,但不肥厚,数年后不留痕迹而自愈,无角膜血管翳。无分泌物和结膜充血等炎症症状者谓之结膜滤泡症。一般不需治疗,只在有自觉症状时才按慢性结膜炎治疗。
2、春季结膜炎
本病睑结膜增生的乳头大而扁平,上穹隆部无病变,也无角膜血管翳。结膜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细胞增多。
3、包涵体性结膜炎
本病与沙眼的主要不同在于:滤泡以下穹隆部和下睑结膜显著,无角膜血管翳。实验室可通过针对不同衣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来鉴别其抗原血清型,从而与之鉴别。
4、巨乳头性结膜炎
本病所致的结膜乳头可与沙眼性滤泡相混淆,但有明确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治疗-治疗原则:
沙眼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进行,包括全身药物治疗及局部药物治疗,治疗需根据患者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调整。部分患者沙眼严重时可造成部分并发症,需要手术进行矫正。
治疗-药物治疗:
沙眼患者药物治疗可分为局部用药及全身用药,多以抗生素为主,但儿童及孕妇应当避免应用四环素:
1、局部用药
沙眼的局部用药主要为含有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眼药水、药膏等,多用于对抗沙眼患者眼部的微生物感染及活动期患者症状的控制。
2、 全身用药
沙眼患者必要时可联合全身用药治疗,对抗患者感染症状,常用药物如阿奇霉素、四环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治疗-手术治疗:
沙眼患者晚期可出现倒睫、睑内翻等并发症,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矫正。如脸内翻者行脸内翻矫正术,慢性泪囊炎者行鼻腔泪囊吻台术,角膜混浊者行角膜移植术。手术多在直视下进行,可预防晚期沙眼瘢痕形成导致患者出现失明。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沙眼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疾病,相应治疗和改善卫生环境后,症状可缓解或减轻。患者的预后与其病程、严重程度、是否首次发病等多种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结膜瘢痕,有时可影响视力。
预后-危害性:
1、 沙眼可造成眼部疼痛、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多种症状,影响患者生活。
2、 沙眼具有传染性,可造成周围人群感染。
3、 部分患者可遗留结膜瘢痕,有时可影响视力。
4、 可继发多种并发症,影响眼部健康。
5、反复发作者可能迁延不愈,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预后-自愈性:
预后-治愈性:
可以治愈,但是否遗留结膜瘢痕可能与患者病程相关。
预后-治愈率:
预后-复发性:
日常-总述:
沙眼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且具有传染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卫生习惯、居住环境、营养状况等都需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病情、预防传染有重要作用。
日常-用药护理:
1、使用眼药水时,人保持平躺或者是头仰起来的状态,用手或者是棉签把下眼睑扒开,眼睛向上看,这样能露出来下眼睑和眼球之间的一个窝,把眼药水凭空滴下来,滴到这个窝里面。如果滴进去了,就不需要再滴第二滴,只滴一滴就可以。
2、避免将眼药水直接滴到黑眼仁上,因为黑眼仁上的上皮比较脆弱,而且神经纤维比较敏感,滴到黑眼仁上容易造成其他理化因素的刺激,而导致眼睛的刺激性流泪,所以滴到下眼睑的结膜囊比较理想。
3、如果用棉签操作,滴完眼药水之后,尽量用手将下睑轻轻提起盖在眼球表面,这样能让减少眼药水的流失,如果下睑猛的一闭,所有的眼药水都将通过睑裂被挤出来,就起不到滴眼药水的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与他人共用面巾、脸盆、手帕、毛巾等。
2、注意卫生,尤其是眼部及手部卫生,眼部用药前后均须仔细清洁手部。
3、避免使用隐形眼镜,直到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减少眼部化妆品的使用。
日常-复诊须知:
饮食调理:
沙眼病程较长,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足造成疾病反复。
2、宜食具有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桑葚、香蕉等。
3、宜食富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胡萝卜、菠菜等。
饮食禁忌:
1、忌辛辣食物,尽量避免辣椒、大葱、花椒、大蒜、生姜等。
2、忌腥膻发物,如牛肉、羊肉、猪头肉、鸡肉等。
3、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刺激。
4、减少油炸、烧烤、腌制食物摄入。
预防措施:
对于生活方式的管理可帮助有效预防沙眼:
1、;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频繁揉眼。
2、; 避免在不洁水域游泳。
3、; 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避免垃圾堆积滋生蚊蝇。
4、; 不与他人公用毛巾、浴巾及眼霜等。
5、; 避免接触沙眼患者造成传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