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烧伤疾病英文名称: burn疾病别名: 水火烫伤、火烫伤、汤火伤疾病概述: 烧伤,中医病...
养生
疾病名称: 烧伤
疾病英文名称: burn
疾病别名: 水火烫伤、火烫伤、汤火伤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常见症状: 局部以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渗出、焦痂为主要表现
主要病因: 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
相关中医疾病: 烧伤
病因-基本病因:
热力直接作用于机体(常常是体表)造成烧伤热力作用于肌表,损伤皮肤,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卫气受损首当其冲,营卫不从,卫失固护,营失镇守,营阴外渗而为水疱、渗出。水疱、渗出过度,加之热邪的灼伤,耗伤阴津;阴伤阳脱而致脱证;火毒内陷,内攻脏腑而致陷证。病久必致脾胃虚和气血虚。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检查
烧伤后常出现白细胞计数上升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出现中毒颗粒;大面积或中等程度以上烧伤早期可出现血液浓缩现象;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常出现血红蛋白尿。
2、血液生化检查
休克时可出现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酸中毒等,肝、肾功能出现继发性损害时可出现异常。
3、其他检查
创面分泌物及血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可明确感 染病原菌及敏感药物。血气分析、心电图等可作为烧伤后的监测指标。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有明确的烧伤史,诊断时应了解受伤原因及烧伤环境,根据烧伤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及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伤情
1、临床表现
轻度烧伤的面积较小,一般无全身表现,仅有局部皮肤潮红、肿胀,剧烈灼痛,或有水疱。重度烧伤面积大,烧伤深,多因火毒炽盛,入于营血,甚至内攻脏腑而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1)早期(休克期)
往往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之内,主要为体液大量渗出和剧烈疼痛引起。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创面出现水疱、焦痂和大量体液渗出;患者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呼吸短促,尿少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身疲肢冷,淡漠嗜睡,呼吸气微,体温不升,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微细而数等津伤气脱、亡阴亡阳的危候。
(2)中期(感染期)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火毒内陷(细菌入侵感染),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寒战,躁动不安,口干唇燥,呼吸浅快,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吐血衄血,四肢抽搐,纳呆,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或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黑苔,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弦数等。此时创面出现坏死斑或出血点,脓腐增多,脓液黄稠腥臭或淡黄稀薄,或呈绿色。有焦痂者,焦痂软化潮湿,或痂下积脓。以上症状多发生在3个时期:一是伤后3-7天的体液回吸收期,随着组织间液返回血管,火毒内陷(细菌进人血循环);二是烧伤后2-4周焦痂自溶脱痂期,大量焦痂脱落,出现新鲜创面,创面继发感染;三是烧伤1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气阴两伤,正气虚损,抵抗力低下,火热余毒乘虚内陷脏腑。
(3)后期(修复期)
邪退正虚,患者形体消痩,神疲乏力,面白无华,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渴心烦,低热,盗汗,口干少津;舌红或淡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或细弱无力。此期创面基本愈合,深II°烧伤愈合后留有轻度瘢痕。III°烧伤愈合后产生大量瘢痕或畸形愈合;若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愈合,有时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2、烧伤深度的判断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分法,最常用的是三度四分法,即I°、II°(又分为浅II°和深II°)、III°。其中I°、浅II°烧伤一般称为浅度烧伤,深II°和III°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1)I°烧伤(红斑性烧伤)
仅伤及表皮(角质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呈红斑状,干燥无渗出,有烧灼感,3-7天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2)浅II°烧伤(水疱性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薄壁大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被剥脱,可见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如不发生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3)深II°烧伤(水疱性烧伤)
伤及皮肤的真皮深层,深浅不尽一致,尚残留皮肤附件。也可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如不发生感染,3-4周可愈合,常有瘢痕形成。
(4)III°烧伤(焦痂性烧伤)
为全层皮肤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愈合后有瘢痕,常形成畸形,甚则难以自愈。
I°烧伤一般不计算烧伤面积,但烧伤的深度可因时间、条件而继续发展,如在烧伤后48小时左右,I°烧伤可因组织反应继续进行而转变为浅II°;同时,烧伤创面由于副损伤、创面感染及处理不当等可加深创面。因此,在烧伤48小时后和创面愈合过程中,应分别对损伤深度重新复核。
烧伤伤情的判断应根据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及有无复合伤和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面积越大、越深就越严重,反之则轻。
诊断-诊断依据:
诊断有明确的烧伤史,诊断时应了解受伤原因及烧伤环境,根据烧伤面积、深度、部 位、年龄、原因、有无复合伤及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伤情
1、临床表现
轻度烧伤的面积较小,一般无全身表现,仅有局部皮肤潮红、肿胀,剧烈灼痛,或有水疱。重度烧伤面积大,烧伤深,多因火毒炽盛,入于营血,甚至内攻脏腑而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1)早期(休克期)
往往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之内,主要为体液大量渗出和剧烈疼痛引起。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创面出现水疱、焦痂和大量体液渗出;患者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呼吸短促,尿少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身疲肢冷,淡漠嗜睡,呼吸气微,体温不升,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微细而数等津伤气脱、亡阴亡阳的危候。
(2)中期(感染期)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火毒内陷(细菌入侵感染),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寒战,躁动不安,口干唇燥,呼吸浅快,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发斑,吐血衄血,四肢抽搐,纳呆,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或红绛而干,苔黄或黄糙,或黑苔,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弦数等。此时创面出现坏死斑或出血点,脓腐增多,脓液黄稠腥臭或淡黄稀薄,或呈绿色。有焦痂者,焦痂软化潮湿,或痂下积脓。以上症状多发生在3个时期:一是伤后3-7天的体液回吸收期,随着组织间液返回血管,火毒内陷(细菌进人血循环);二是烧伤后2-4周焦痂自溶脱痂期,大量焦痂脱落,出现新鲜 创面,创面继发感染;三是烧伤1个月后的恢复期,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气阴两伤,正气虚损,抵抗力低下,火热余毒乘虚内陷脏腑。
(3)后期(修复期)
邪退正虚,患者形体消痩,神疲乏力,面白无华,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渴心烦,低热,盗汗,口干少津;舌红或淡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或细弱无力。此期创面基本愈合,深II°烧伤愈合后留有轻度瘢痕。III°烧伤愈合后产生大量瘢痕或畸形愈合;若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愈合,有时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2、烧伤深度的判断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分法,最常用的是三度四分法,即I°、II°(又分为浅II°和深II°)、III°。其中I°、浅II°烧伤一般称为浅度烧伤,深II°和III° 烧伤则属深度烧伤。
(1)I°烧伤(红斑性烧伤)
仅伤及表皮(角质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表面呈红斑状,干燥无渗出,有烧灼感,3-7天痊愈,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
(2)浅II°烧伤(水疱性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薄壁大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被剥脱,可见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如不发生 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3)深II°烧伤(水疱性烧伤)
伤及皮肤的真皮深层,深浅不尽一致,尚残留皮肤附件。也可 有水疱,但去疱皮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如不发生感染,3-4周可愈合,常有 瘢痕形成。
(4)III°烧伤(焦痂性烧伤)
为全层皮肤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创面无水疱,呈 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 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愈合后有瘢痕,常形成畸形,甚则 难以自愈。
I°烧伤一般不计算烧伤面积,但烧伤的深度可因时间、条件而继续发展,如在烧伤后48小时左右,I°烧伤可因组织反应继续进行而转变为浅II°;同时,烧伤创面由于副损伤、创面 感染及处理不当等可加深创面。因此,在烧伤48小时后和创面愈合过程中,应分别对损伤深 度重新复核。
烧伤伤情的判断应根据面积、深度、部位、年龄、原因及有无复合伤和基础疾病等综合判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面积越大、越深就越严重,反之则轻。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其他治疗:
烧伤后先进行现场急救、清创,然后根据创面深浅、大小、部位等,选用包扎、暴露等疗法。烧伤发生于四肢或面积较小者,一般采用包扎疗法;发生于头面、会阴,或面积较大,或伴有明显感染者,多采用暴露疗法。烧伤外治的中药较多,如紫草油膏、京万红油膏、石榴皮煎液等,适用于轻度表浅烧伤的处理,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
(1)浅度烧伤
重点在防止感染。小面积创面可外涂湿润烧伤膏、紫草油膏等,暴露或包扎。较大面积的II °烧伤,如水疱完整,则抽出疱内液体;如皮肤破损或水疱已破者,则剪去破损外皮,外用湿润烧伤膏,每日数次。
(2)深度烧伤
小面积创面可外涂湿润烧伤膏、紫草油膏等;渗出较多或感染时用三黄洗剂外洗或湿敷;残留创面直径小于5cm可以用生肌白玉膏等换药封闭创面。大面积深度创面应早期切痂、削痂植皮,或培植肉芽后植皮。
(3)烧伤湿性医疗技术
是以湿润烧伤膏为治疗药物,以湿润暴露疗法为治则,以启动自身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干细胞培植皮肤为核心的一项技术。将烧伤组织置于生理湿润环境下,以液化方式排除创面坏死组织,通过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激活皮肤自身潜能再生细胞,实现原位培植皮肤组织;通过原位干细胞培植或组织培植的方式使皮肤等组织再生,以达到使烧伤创面愈合的目的。
预防措施:
1、加强劳动保护,开展防火、安全用电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后实施无菌隔离1-2周,病室要定时通风,保持干燥,限制人员进出,接触患者的敷料、被单、物品等注意灭菌。
3、精心护理,勤翻身,防止创面长期受压。
4、鼓励患者进食,可以绿豆汤、西瓜汁、水果露、银花甘草汤等代茶频服;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禽蛋、瘦肉等。忌食辛辣、肥腻、鱼腥之品。
5、烧伤创面愈合后,暴露部位1个月内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加重色素沉着。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期,注意加强功能锻炼及防瘢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