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舌咽神经痛疾病英文名称: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舌咽神经痛
疾病英文名称: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疾病别名: 舌咽神经痛性抽搐
疾病概述:
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为一种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疼痛可从舌后、咽喉部放射至外耳。本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舌咽部突发疼痛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为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血管造影、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给予治疗,疼痛发作次数频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因此,一旦确诊,需及早接受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咽喉痹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每10万人中约有0.7~0.8例。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35岁以后,男性多见。
病因-总述:
病因不明。可能为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也可见于颈静脉孔区、颅底、鼻咽部、扁桃体等的肿瘤、局部蛛网膜炎或动脉瘤,这些称为继发性舌咽神经痛。近年来显微血管外科的发展,发现有些患者的舌咽神经受到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压迫。
症状-总述:
常在35岁以后起病,男较女多见。突发疼痛,其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位于扁桃体、舌根、咽、耳道深部,呈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1~2分钟,可因吞咽、讲话、咳嗽、呵欠等诱发,在咽后壁、舌根、扁桃体窝处可有疼痛触发点。有的病例可伴有咽喉痉挛、心律失常、低血压性晕厥等。
症状-并发症:
严重的患者可并发不自主咳嗽、喉痉挛、唾液分泌过多、心动过缓、低血压、晕厥等迷走神经亢进的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有三叉神经痛。
就医-门诊指征:
1、咽部、舌根、耳部阵发性疼痛,发作频率逐渐增加、程度越来越重,甚至出现持续性疼痛;
2、伴痒感、压迫感或烧灼感;
3、患者不敢说话、漱口和进食,影响日常生活;
4、伴面部麻木、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等;
5、合并有三叉神经痛,出现面部疼痛等;
6、伴心跳缓慢或心跳没有规律、低血压;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前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咽部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除了咽部疼痛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如伴随面部的疼痛、低血压、抽搐?
3、您具体表现为什么样的疼痛?如针刺样、撕裂样?
4、您咽部的疼痛会向耳朵、下颌和齿龈放射吗?
5、您疼痛的间隔时间大概是多久?每次疼痛持续多长时间?
6、您的疼痛会由吞咽、咳嗽、咀嚼等动作诱发吗?
7、您既往有脑部外伤、脑部肿瘤、三叉神经痛吗?
8、您最近的生活工作顺利吗?压力大不大?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咽部疼痛?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舌咽部突发疼痛时,应及时就诊。医生可能建议做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血管造影、CT及MRI等检查,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电解质
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发病时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项目、脑脊液检查
如异常则有鉴别诊断意义。
检查-影像学检查:
血管造影、CT及MRI等检查:部分病人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
诊断-诊断原则:
依据疼痛的部位、发作特点,通常诊断不太困难。但有时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仔细询问疼痛的部位,触发点等有助于鉴别。有时可用局部喷雾麻醉的短时止痛来进行诊断性治疗。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三叉神经痛、喉上神经痛、蝶腭神经节痛、继发性舌咽神经痛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痛
两者的疼痛性质与发作情况完全相似,部位亦与其毗邻,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时易与舌咽神经痛相混淆。二者的鉴别点为三叉神经痛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较浅表,“扳机点”在睑、唇或鼻翼;说话、洗脸、刮胡须可诱发疼痛发作。舌咽神经痛位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疼痛较深在,“扳机点”多在咽后壁、扁桃体窝、舌根;咀嚼、吞咽等动作常诱发疼痛发作。
2、喉上神经痛
喉深部、舌根及喉上区间歇性疼痛,可放射到耳区和牙龈,说话和吞咽动作可以诱发,在舌骨大角间有压痛点。用1%丁卡因涂抹梨状窝区及舌骨大角处,或用2%普鲁卡因神经封闭,均能完全抑制疼痛等特点可与舌咽神经痛相鉴别。
3、蝶腭神经节痛
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在鼻根、眼眶周围、牙齿、颜面下部及颞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其性质似刀割、烧灼及针刺样,并向颌、枕及耳部等放射。每日发作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时多伴有流泪、流涕、畏光、眩晕和鼻塞等,有时伴有舌前1/3味觉减退。疼痛发作无明显诱因,也无“扳机点”。用1%丁卡因麻醉中鼻甲后上蝶腭神经节处,5~10min后疼痛即可消失为本病特点。
4、继发性舌咽神经痛
颅底、鼻咽部及小脑脑桥角肿物或炎症等病变均可引起舌咽神经痛,但多呈持续性痛伴有其他颅神经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体征。X线颅底拍片,头颅CT扫描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寻找病因。
治疗-治疗原则:
舌咽神经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使疼痛减轻,但多数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过一段时间即可复发,因此手术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术、微血管减压术和封闭疗法等。
治疗-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为一线用药,发病初期常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随着疼痛加剧,药物常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失去效果。维生素B1、B12可作为神经营养辅助用药。
治疗-相关药品:
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2、普鲁卡因
治疗-手术治疗:
1、神经阻滞术
方法为经皮穿刺颈静脉孔射频治疗,此方法疼痛复发率高,术中须心电监测,患者有时可有心动过缓、心跳停搏等迷走神经反应,并常伴有面神经、迷走神经和颈内静脉损伤,可出现神经损伤导致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等并发症。
2、微血管减压术
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可达到99%,多数患者手术后疼痛即可消失。
3、封闭疗法
在相当于下颌角与乳突连线的中点,以10%普鲁卡因垂直注射于皮下,即可止痛,但维持时间短且很快复发。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舌咽神经痛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预后-危害性:
如不给予治疗,疼痛发作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卫生。同时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疼痛剧烈,发作频繁,往往不敢说话、漱口和进食,甚至出现厌世行为,故家属应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鼓励患者争取在发作后的时间内多进饮食,以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2、由于不敢说话、漱口和进食,口腔卫生甚差,应给予生理盐水或口泰液漱口,加强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和溃疡等并发症。
3、发作时,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常揉搓患侧面颊部,易导致该处皮肤的破溃和感染。因此要保持该处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的发生。
4、注意观察疼痛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和间隔期的长短,以便更好地作好饮食、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遵医嘱按时复诊,日常生活中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日常-术后护理:
舌咽神经手术后,应注意患者有无并发角膜炎和周围性面瘫,因为手术游离血管过程中,易离断或触动压迫血管主神经根或脑桥的细小分支,而出现面部感觉减退,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饮食调理:
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规律饮食,准时用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入的摄入,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少盐少油,多吃淀粉类食物,如米饭、土豆等。
2、宜吃富含蛋白的食物,如甲鱼、鸡蛋、奶等。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芹菜、冬瓜、黄瓜、茭白等。
4、多食富含微量元素镁的食物,如全谷类食物、坚果、豆类及豆制品、蔬菜类。镁元素有松弛肌肉、舒张血管的作用,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腹泻。
5、多吃蔬菜、瓜果,注意多饮水。
饮食禁忌:
1、控制茶、咖啡、酒等饮品的饮用量。
2、应少吃巧克力、醋、冻肉等食物,以避免其中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导致疼痛加剧。
3、少吃烟熏肉类,如火腿、腊肉等加工肉品。
4、少吃肥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措施:
1、应注意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偏食,吃特别刺激、过度油腻的食物等。
2、有一些药物和食品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3、定时查体很重要,肿瘤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还需要提供良好的查体环境,提高基层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真正使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