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暑温疾病英文名称: warm disease in summer疾病别名: 暑瘟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暑温
疾病英文名称: warm disease in summer
疾病别名: 暑瘟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高热,头痛,呕吐,项强
主要病因: 蚊子叮咬感受暑热疫毒
相关中医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人体因蚊子叮咬而感受暑热疫毒后,若逢劳倦、饥饿等致正气亏乏,则疫毒乘虚内犯,并迅速传变而发病。因疫毒性猛,发病急骤,初起便致卫气同病,旋即气分未罢又深入营血;或邪结胃肠,腑气难通;或兼夹湿邪,弥漫三焦;或邪毒引动肝风,内陷心包,上犯脑神,甚至造成痉厥闭脱等危象。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呈无色透明,压力略偏高,白细胞增多,蛋白轻度增高。
3、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IgM和lgG抗体测定、单克隆抗体反向血凝抑制试验
均呈阳性。
诊断-诊断原则: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即夏至到处暑期间。
2、起病多急骤,初起较少卫分过程,发病即可见高热、汗多、烦渴、脉洪等暑入阳明气分,里热炽盛的典型表现。
3、病程中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既可有化火、动风、生痰等较多的病机变化,又易见津气欲脱、闭窍、伤络动血等严重病证。
4、发病初期,若伴有脘痞、身重、苔腻等症状者为暑温兼湿之证;若兼有恶寒、无汗等症者则为暑湿兼寒之候。
诊断-诊断依据:
1、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即夏至到处暑期间。
2、起病多急骤,初起较少卫分过程,发病即可见高热、汗多、烦渴、脉洪等暑入阳明气分,里热炽盛的典型表现。
3、病程中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既可有化火、动风、生痰等较多的病机变化,又易见津气欲脱、闭窍、伤络动血等严重病证。
4、发病初期,若伴有脘痞、身重、苔腻等症状者为暑温兼湿之证;若兼有恶寒、无汗等症者则为暑湿兼寒之候。
诊断-鉴别诊断:
1、中暑
发病季节与暑温同,但发病前有高温环境或烈日下劳作史,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或呕恶腹痛、头痛等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检查正常
2、毒痢
以夏秋为多,发病及其传变较暑温更急,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肛拭或以1%~2%的生理盐水灌肠可有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及脓细胞,培养有瘌疾杆菌生长,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
3、温[瘟]
多发于冬春,皮肤粘膜有斑疹,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外观混浊,脑脊液及斑疹取血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双球菌。
4、脑痨
无季节性,多有痨病或痨病接触史,起病较缓,意识障碍出现较晚、较轻,脑脊液检验可资鉴别。
5、疟疾
定时寒热发作,血中可查到疟原虫。
6、稻瘟病
多有稻田作业史,肌肉酸痛而以小腿肌尤甚,目赤,少见昏迷抽搐,早期血培养及暗视野检查可获得钩端螺旋体。
7、软脚瘟
神昏少见,肌痛拒抚抱,肢体软瘫,血清学或病毒学检查可资鉴别。
8、湿温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开始身热不扬,有面色暗晦,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出现玫瑰疹或白痦、黄疸等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治疗-治疗原则:
1、治则
暑热病邪属火热之邪,因此暑温的基本治则是清暑泄热。
2、治法
根据病程中的病理变化及其证候表现,其相应的治疗大法是初起暑伤气分,阳明热盛者,治以辛寒清气,涤暑泄热:如进而暑伤津气,则宜甘寒之剂以清热生津:病之后期邪热虽衰但余热未尽或津气大伤,又当以甘酸之品益气敛津,酸苦之品以泄热生津。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引用张风逵的话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概括了暑温特别是暑温本病邪在气分各阶段的治疗大法。若暑热内传,深入营血,或内陷厥阴而引起闭窍、动风时,则须根据具体病情采用清营凉血、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法后期多为余邪未清,气阴未复,故常用益气养阴、清泄余热等法以善其后。余邪夹痰、夹瘀留滞络脉者,当在清除余邪的同时化痰行瘀通络。对暑兼湿邪之证,则应在清暑之中兼以祛湿。虽是针对暑邪的性质及病理特点而确立的治则,但用于暑湿尤为适宜,能导湿下行。若属表寒遏伏暑湿,则宜在清暑化湿的同时兼以解表散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