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水鼓疾病概述: 水鼓,中医病名。指嗜酒无度,脾胃失运,水湿不化而停聚于内而致鼓胀者。为鼓...
养生
疾病名称: 水鼓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肝病科、中医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
主要病因: 脾肾虚弱,水湿停滞
相关中医疾病: 肝硬变腹水,肾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可用超声波探测腹水,了解腹水量。腹腔穿刺液检查有助于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腹水的恶性肿瘤细胞学检查、细胞培养、结核杆菌豚鼠接种及酶、化学物质测 定,均为辅助诊断手段。鼓胀与西医肝硬化失代偿期关系最为密切,常由病毒性肝炎所致, 血清乙、丙、丁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可显示感染依据。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粪检可见虫卵或孵化有毛蚴,皮内试验、环卵沉淀反应、血清学检查等可作为血吸虫感染依据肝功能、B超、CT、MRI、腹腔镜、肝脏穿刺等检查有助于腹水原因的鉴别。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门静脉高压所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诊断-诊断依据: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 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诊断-鉴别诊断:
1、鼓胀与水肿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晄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2、 气鼓、水鼓与血鼓
腹部膨隆,嗳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 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鼓”,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块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缕,是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临床上气、血、水三者常相兼为患,但各有侧重,掌握上述特点,有助于辨证。
治疗-治疗原则:
标实为主者,采用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本虚为主者,当根据阴阳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由于本病总属本虚标实错杂,故治当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 泻实不忘虚。
预防措施:
1、宜进清淡、富有营养而且易于消化之食物。生冷寒凉不洁食物易损伤脾阳,辛辣油腻食物易蕴生湿热,粗硬食物易损络动血,故应禁止食用。食盐有凝涩水湿之弊,一般鼓胀患者宜进低盐饮食;下肢肿甚,小便量少时,则应忌盐。
2、加强护理,注意冷暖,防止正虚邪袭。如感受外邪,应及时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