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胎粪吸入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
养生
疾病名称: 胎粪吸入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疾病概述: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又称胎粪吸入性肺炎,属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吸入混有胎粪的羊水而导致,以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及肺组织化学性炎症为病理特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常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出生后即可出现呼吸窘迫,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脑、肺、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儿缺氧情况、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呼吸急促、皮肤或黏膜青紫、鼻翼扇动、吸气性三凹征
主要病因: 胎儿在宫内或产时出现缺氧,从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细菌培养检查、X线检查、超声
重要提醒: 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医疗手段日益进步,但本病的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恢复效果情况较差。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儿缺氧情况,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分娩时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为8%~25%,其中仅5%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
流行病学-死亡率: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病死率达7%~1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虽然医疗技术日益进步,但本病的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
病因-总述:
在孕妇的子宫中,胎儿悬浮在羊水里。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羊水可起到保护的作用,而胎儿在子宫中是会吞咽羊水的,吞咽的羊水中就包括了胎粪中的各种物质(胎毛、皮肤脱落细胞等)。吞咽的羊水将被过滤吸收并从尿中排出回到子宫的羊水里,而它所包含的那些物质将被留在肠道里,这种循环保证了羊水处于干净的状态。当胎儿在子宫内或生产过程中,因缺氧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胎粪吸入综合征。
病因-基本病因:
1、胎粪吸入
当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发生肠壁痉挛、肛门括约肌机弛,使胎粪排出,羊水被胎粪污染。与此同时,缺氧使胎儿产生呼吸运动将胎粪吸入气管内或肺内,或在胎儿出生建立有效呼吸后,将其吸入肺内。
2、不均匀气道阻塞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由于胎粪机械性地阻塞呼吸道所致,肺不张、肺气肿和正常肺泡同时存在,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决定患儿临床表现的轻重。
3、肺组织化学性炎症
当胎粪吸入后12~24小时,由于胎粪中胆盐等成分的刺激作用,局部肺组织可发生化学性炎症及间质性肺气肿。此外胎粪还有利于细菌生长,故也可继发肺部的细菌性炎症。
4、肺动脉高压
多发生于足月儿,在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中,约1/3可并发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一系列病理变化可使缺氧和混合性酸中毒进一步加重,使患儿肺血管阻力不能适应生后环境的变化而下降,出现持续性增高,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5、肺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
胎粪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分泌及活性严重受损,导致肺萎陷和肺透明膜形成,进一步加重肺损伤。胎粪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抑制程度,与吸入的胎粪量相关。
病因-危险因素:
1、新生儿因素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与胎龄有关。如果胎龄大于42周,发生率>30%;如果胎龄小于37周,发生率<2%;胎龄不足34周者,极少有羊水胎粪污染的情况发生。
2、母亲因素
(1)孕母宫内细菌感染、有吸烟史或药物滥用史或者孕期出现高血压、羊水过少,可能会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
(2)胎粪吸入综合征常见于胎盘早剥、脐带脱垂、臀位产等异常分娩。
症状-总述:
胎粪吸入综合征常见于足月儿或过期产儿,多有宫内窘迫史和(或)出生窒息史。患儿症状的轻重与吸入羊水的性质(混悬液或块状胎粪等)和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果患儿吸入少量胎粪或混合均匀的羊水,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果患儿吸入大量或黏稠胎粪,可致死胎或生后不久即发生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吸入混胎粪的羊水
可表现为分娩时有羊水混胎粪,患儿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床留有胎粪污染的痕迹,口腔、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气管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
2、呼吸系统表现
出生后就开始出现呼吸窘迫,随胎粪逐渐吸入远端气道,12~24小时呼吸困难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通常>60次/分)、皮肤或黏膜青紫、鼻翼扇动(鼻孔随着呼吸反复开大与缩小)和吸气性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少数患儿也可出现呼气性呻吟。
3、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持续而严重的皮肤或黏膜青紫是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PPHN的最主要表现,在哭闹、哺乳或躁动时青紫会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心力衰竭,出现冷汗、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少尿或无尿,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症状-并发症:
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脑、肺、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常见并发症包括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低钙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肺出血等。
就医-急诊指征:
1、持续而严重的皮肤或黏膜青紫;
2、冷汗、四肢发凉、面色苍白;
3、神情淡漠、反应迟钝;
4、少尿或无尿;
5、意识模糊、昏迷。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分娩时有羊水混胎粪,患儿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床留有胎粪污染的痕迹,口腔、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
2、呼吸急促(通常>60次/分)、皮肤或黏膜青紫、呼气性呻吟;
3、鼻孔随着呼吸反复开大与缩小;
4、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1、出现持续而严重的皮肤或黏膜青紫、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
2、如果孕妇已经分娩,孩子出现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床留有胎粪污染的痕迹需要立即去新生儿科就诊。
3、如果孕妇暂未分娩,但是孕妇有高血压、羊水过少、宫内感染等异常情况,需要去产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怀孕多少周?
7、您在怀孕期间有生过病吗?吃过什么药物?
8、您平时有吸烟、喝酒的习惯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治疗花费高吗?
3、孩子为什么会得病?
4、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1、这个病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吗?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判断,然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细菌培养检查、X线检查、超声,进一步明确诊断,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后续治疗。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羊水是否被胎粪污染,新生儿的指(趾)甲、脐带以及皮肤情况,患儿口腔、鼻腔吸引物或者器官内吸引物中是否含有胎粪,新生儿出生后的呼吸情况。
2、观察胸部的外形,听诊双肺的呼吸音,作出初步判断。患者可见胸廓饱满似桶状胸,听诊早期有鼾音或粗湿哕音,继之出现中、细湿哕音。若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可能发生肺气漏。如果存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肺部体征与青紫程度不平行,即出现青紫重、肺部体征轻;部分患儿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
了解是否存在缺氧及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出现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2、血生化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糖、血钙等,明确是否存在感染、低血糖、低钙血症等情况,可帮助诊断及指导后续治疗。
3、细菌培养
对气管内吸引物及血液进行细菌学培养,确定感染细菌的种类,可指导医生用药。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查看气管和肺部是否存在胎粪,以及有无肺不张、纵隔气肿、气胸等病变。患者可表现为两肺透过度增强伴有节段性或小叶性肺不张,也可仅有弥漫性浸润影或并发纵隔气肿、气胸等。上述改变在生后12~24小时更为明显,但部分患儿检查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并非成正相关。
2、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肺动脉的压力,如果探测到动脉导管或卵圆孔水平的右向左分流,以及三尖瓣反流征象,则有助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儿的胎龄、母亲的病史、吸烟史、药物史,结合典型症状和相应检查,可作出诊断。医生会重点观察新生儿的羊水、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口鼻吸引物、出生早期情况,如果发现被污染的羊水,即可确诊。
诊断-诊断依据: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诊断要点如下:
1、宫内窘迫史
有宫内窘迫或产时窒息者,可以在出生后1、5、10分钟进行Apgar评分,低于3分,为严重窒息可能。但严重患者Apgar评分可能在3~6分,与临床呼吸窘迫程度不成比例相关。
2、分娩时有胎粪污染羊水
此为发生呼吸窘迫的重要临床诊断依据,可进行确诊。分娩时有羊水混胎粪,患儿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床留有胎粪污染的痕迹,口腔、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气管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可见胎粪。
3、临床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一般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有肋间凹陷征。在出生后12~24h,随胎粪进入外周肺而表现出呼吸困难加重,气道吸引出胎粪污染的液体。呼吸困难的原因可以是气道阻塞使肺泡扩张困难,但更由于窒息导致胎儿肺液不能排出和低氧性肺内血管痉挛。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胸廓较饱满等,是由于存在肺气肿。
4、放射学检查
有胎粪颗粒影、肺不张和肺气肿等征象。
5、血气检查
重症患者血气检查表现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以有严重混合性酸中毒,必须依赖经气道插管和机械通气。
诊断-鉴别诊断: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胎粪吸入综合征症状可有相似,两者均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发绀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但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于早产儿,经过积极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存活者中20%~30%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癫痫等),没有胎粪污染羊水的证据;而胎粪吸入综合征多发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恢复效果情况较差,且可以发现羊水被胎粪污染的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超声等检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主要治疗原则是及时清除胎粪,保持呼吸通畅,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且注意保暖。对病情较重且生后不久的患儿,可气管插管后进行吸引,以减轻胎粪吸入综合征引起气道阻塞。研究结果证实,即使胎粪被吸入气道4小时后,仍可将部分胎粪吸出。对羊水混有胎粪,在胎儿肩和胸部尚未娩出前,清理鼻腔和口咽部胎粪,目前不被推荐。
治疗-药物治疗:
1、限制液体入量
严重者常伴有肺水肿或心力衰竭,故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2、抗生素
有继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医生常使用广谱抗生素从而控制细菌感染情况,并根据血、气管内吸引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使用。但目前对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存争议。
3、维持正常循环
出现低体温、面色苍白和低血压等休克表现的患者,医生会选用生理盐水或血浆等进行扩容,同时选择性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
4、镇静剂及肌松剂
用于较大的新生儿患者,可减轻患儿呼吸机对抗及活瓣效应引起的过度通气,减少肺气漏的发生。
5、保温镇静
满足热卡需要,维持血糖和血清离子正常等。
治疗-相关药品: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氧疗
当吸入空气时,PaO2<50mmHg(6.7kPa)或TcSO2<90%则需要氧疗。医生会依据患儿缺氧程度选用不同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头罩、面罩等,以维持PaO250~80mmHg(6.7~10.6kPa)或TcSO290%~95%为宜,目的是及时供给氧气,提高患儿体内氧含量,维持患儿的生命活动。有条件者最好用加温湿化给氧,有助于胎粪排出。
2、机械通气
当患儿病情较重,此时需要在呼吸机的帮助下,维持患儿气道的通畅,改善患儿缺氧情况。主要治疗方式分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常频机械通气、高频通气、体外膜肺氧合。如果患儿有活力(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可进行观察,不需气管插管吸引;如无活力,需要气管插管,将胎粪吸出。在气道胎粪吸出前,通常不应进行正压通气。
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本病可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近年来证实,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可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联合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效果更佳,但确切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吸入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肺部血管,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部的损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约为7~14天,具体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虽然医疗手段日益进步,但本病的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恢复效果情况较差。
预后-危害性:
1、随着病情进展,患儿的呼吸系统会受到损害,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脑、肺、血液等多个系统的损害,出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肺出血等并发症。
2、如果患儿吸入大量或黏稠胎粪,可导致死胎或生后不久即发生死亡。
预后-自愈性:
本病多不会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过正规、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缺氧情况,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预后-治愈率:
经过正规、及时的治疗多数患儿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日常-总述: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皮下脂防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同时需要注意患儿的卫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并定期进行复诊。
日常-心理护理:
如果患儿出现哭闹、躁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所以家属需要耐心安抚患儿,多与患儿说话、拥抱,增加其安全感,减少哭闹、躁动等不良情绪。因为本病死亡率较高,恢复效果情况也较差,家属切勿过于急躁或忧愁,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1、平时不要滥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2、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时,如果出现嗜睡、拒奶、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暖。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可置于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保暖,以保持体温恒定。体温过高者,可松包被或适当物理降温。
2、每3小时更换尿片,便后使用湿巾或温水清洁臀部皮肤,清洗后轻轻拍干。
3、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包被,保持清洁卫生。
4、注意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换衣物。
日常-病情监测:
如果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如患儿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时,可能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出现以上异常症状,都需要立即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出院后1~2周需进行复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患儿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提高抵抗力,起到辅助控制病情发展、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供给足够的能量。
2、母乳喂养30分钟后可进行体位转换,但需要防止体位转换时间过快导致吐奶。
饮食禁忌:
1、避免过快过量喂奶,以免造成患儿呕吐或吸入性窒息。
2、孕妇平时不要吸烟、喝酒。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过期产。
2、按时定期进行产检,尽早发现、及时治疗胎儿宫内窘迫。如果孕妇出现高血压、羊水过少、宫内感染,或胎儿出现胎动减少、胎心变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平时不要吸烟,使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