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英文名称: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养生
疾病名称: 特发性肺纤维化
疾病英文名称: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疾病概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患者往往呈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渐进性加重,常伴干咳。该病目前无法治愈,临床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家族性IPF病例的报道提示IPF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是还没有特定的遗传异常被证实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肺脏、胸部
常见症状: 活动性呼吸困难、杵状指、干咳
主要病因: 原因不明,有证据表明与遗传、吸烟、环境暴露、病毒感染、胃食管反流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检查、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超声心动图
重要提醒: 该病预后差,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临床分类:
IPF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种类型,目前尚无明确的遗传学标志物检测用于区分这两种类型,前者发病率<5%、发病早且在家族中多发。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IPF的发病率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2/100000~29/1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多于50岁以后发病。大量吸烟(>20包年)的老年男性更多见。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IPF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近年来IPF病例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病因-总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吸烟、粉尘接触、某些病毒感染、胃食管反流等是IPF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定的遗传异常被证实。目前认为肺泡损伤修复中抗纤维化和致纤维化之间的平衡紊乱是IPF的主要发病机制。
病因-危险因素:
以下危险因素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1、环境因素
暴露于某些金属粉尘(黄铜、铅及钢铁)和木质粉尘(松木)者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其他粉尘暴露,如理发业、鸟类饲养、石材切割和抛光等也可能与IPF的发生有关。IPF患者尸体解剖发现肺部淋巴结内可见无机物颗粒,也支持IPF环境学病因。
2、长期吸烟
研究发现吸烟指数(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年数)超过20的人群,患IPF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患者75%有吸烟史。
3、病毒感染
研究发现某些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可能有关系,但是病毒感染在IPF的确切作用不明确。
4、胃食管反流
IPF常合并胃食管反流,研究提示胃食管反流致微小吸入可能与IPF发病有关,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不十分清楚。
5、遗传因素
家族性IPF病例的报道提示IPF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是还没有特定的遗传异常被证实。
症状-总述:
患者一般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也与多种弥漫性肺部疾病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常伴干咳、杵状指。在疾病晚期可出现明显发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征象。
症状-典型症状:
1、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劳力性)呼吸困难,渐进性加重。如患者在行走或运动时症状尤为明显。
2、咳嗽
患者通常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
3、杵状指
约半数病人可见杵状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外形看起来像个棒槌。该症状是病人一个比较常见的晚期征象,通常提示严重的肺结构破坏和肺功能受损。
4、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不明显,可以有乏力、体重减轻,但很少发热。
症状-并发症:
广泛的肺纤维化容易并发肺癌,终末期的患者会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1、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
肺纤维化瘢痕组织压迫肺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肺部血流阻力增大,引起肺动脉高压,病情继续发展可导致右心衰。肺动脉高压的压力诊断标准是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通过右心导管检测平均肺动脉压≥25毫米汞柱(mmHg)。肺动脉高压患者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预后恶劣,症状出现后多因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死亡。
2、呼吸衰竭
通常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最后阶段,当血氧水平极低时,可发生呼吸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3、肺癌
肺癌产生的原因包括纤维化引起的淋巴管阻塞而产生的致癌物质、肺部炎症引起的缺陷以及共同的遗传变异。肿瘤易生长在肺纤维化程度相对较重的外周部位。
症状-伴随症状:
患者在疾病晚期可出现明显发绀,还会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征象,如下肢水肿。
就医-急诊指征:
1、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2、患者出现发绀、神志改变等情况。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120或送急诊进行治疗。
就医-门诊指征:
1、患者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2、伴有干咳。
3、患者发现自己手指、脚趾末端变得粗大。
4、伴有容易疲乏等不适。
5、体检发现肺部异常情况。
6、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以上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危急的患者可在急诊科进行相应的处理。
2、病情平稳的患者可在呼吸内科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就诊者进行常规的胸肺部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3、就诊者可能需要做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不要佩戴金属首饰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此次就医有哪些不适?
2、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吗?
3、不适症状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4、平时抽烟吗?每天抽多少?吸烟多少年了?
5、您以前有胃食管反流病吗?
6、平时工作的环境怎么样?
7、家族中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吗?
8、之前采取过什么治疗?吃过什么药?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怎么发展?
3、我需要采取什么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4、我需要采取什么治疗?能否治愈?
5、药物治疗有效吗?可以用什么药?有哪些注意的?
6、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疾病的恢复?
检查-预计检查:
对于疑似该病的患者,医生会对其进行仔细的检查。首先会对其进行常规的胸部视、触、叩、听检查,其次还常用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诊断,如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检查、血液化验、肺组织活检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在温度适宜,光线明亮的环境下对患者常规进行胸肺部的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对于初步判断病情及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有积极的意义。
1、视诊
医生一般会注意观察患者前胸部皮肤无皮疹、瘢痕;有无胸壁静脉曲张;呼吸运动有无改变;肋间隙有无回缩及膨隆。还会观察胸廓外形,判断有无畸形等。
2、触诊
医生会触摸患者胸廓,判断其弹性是否良好;胸壁及胸骨有无压痛;有无皮下气肿;会检查患者胸廓的扩张度;还会判断患者有无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等。
3、叩诊
医生采取专业的姿势对患者胸部进行叩击,判断其声音有无异常,以及肺脏的界限是否发现变化。
4、听诊
医生用听诊器对患者的肺部进行仔细的听诊,判断其呼吸音有无异常。还会听是否有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等。90%的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可在双肺基底部闻及吸气末细小的Velcro啰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检查,评估是否发生感染。
2、动脉血气分析
对于急性加重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缺氧以及缺氧程度等。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患者通常出现动脉血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气浓度(FiO2)降低,通常<225mmHg。后期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
3、其他
(1)无特异性血清标记物来诊断IPF,鉴于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可出现类似IPF样的临床、胸部影像学表现,因此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及抗核抗体谱等检查,以此来除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的可能。
(2)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液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增高,ESR、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可以轻度增高,但没有特异性。
检查-病理检查:
1、适用人群
对于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不典型,无法诊断清楚的患者。当没有手术禁忌症时可考虑肺组织活检。
2、标本获取方法
此类患者很难通过支气管镜肺活检标本来诊断IPF,一般需要外科肺活检获取肺组织标本来诊断。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3、检查结果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是IPF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类型。UIP的组织学特征是病变呈斑片状分布,主要累及胸膜下外周肺腺泡或小叶。低倍镜下病变呈时相不一,表现纤维化、蜂窝状改变、间质性炎症和正常肺组织并存,致密的纤维瘢痕区伴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灶。
检查-其他检查: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早期的IPF的肺功能可能仅仅表现为弥散功能下降,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典型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障碍。通气功能中的用力肺活量(FVC)大小与IPF患者的预后相关,也是目前公认的IPF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的常用的主要终点指标。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医生通过支气管镜向肺内注射无菌水冲洗细支气管,然后将冲洗液抽回并送检。冲洗液内的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排除非IPF的诊断。
3、超声心动图
由于该病后期往往引起患者心功能不全,因此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此来评估心脏功能是否受损。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高质量的胸部HRCT是IPF的首要辅助检查,诊断的准确性大于90%。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增强间质纤维化细节,评估肺部的受损程度。典型的IPF胸HRCT呈现典型的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表现,患者肺部病变呈网格改变,蜂窝改变伴或不伴牵拉支气管扩张;病变以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
2、胸部X线
患者出现一些呼吸道不适症状时,医生会首先对其进行X线检查,初步评估肺部是否发生病变。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X线通常显示双肺外带、胸膜下和基底部分布明显的网状或网结节模糊影,伴有蜂窝样变和下叶肺容积减低。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胸部高分辨率CT等辅助检查结果,可初步做出判断。部分患者需要结合相应的肺部组织病理学检查来帮助诊断。该病的诊断复杂,一般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经过多学科讨论,仔细排除其他各种间质性肺炎后方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职业接触、室内外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性肺损害等。
(2)胸部HRCT检查结果为典型的普通型间质型肺炎改变。患者肺部病变呈网格改变,蜂窝改变伴或不伴牵拉支气管扩张;病变以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
(3)部分患者需要综合HRCT和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方可做出相应的诊断。
2、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断标准
(1)过去或现在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2)1个月内发生显著的呼吸困难加重。
(3)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背景下出现新的双侧磨玻璃影伴或不伴实变影。
(4)不能完全由心衰或液体过载解释患者出现显著的呼吸困难恶化。
诊断-鉴别诊断:
肺组织活检发现肺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改变是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金标准。但该病理变化也可见于慢性过敏性肺炎、石棉沉着病、结缔组织病等,临床上需要注意进行鉴别。
1、慢性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多有环境抗原暴露史(如饲养鸽子、鹦鹉等),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2、无机粉尘沉着病
石棉沉着病、硅沉着病或其他职业尘肺多有石棉、二氧化硅或其他粉尘接触史,组织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3、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多有皮疹、关节炎、全身多系统累及和自身抗体阳性。
治疗-治疗原则:
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无法治愈的,但是临床上一般会通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于重症患者或病情进展迅速的患者,肺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治疗-一般治疗:
1、戒烟
吸烟是导致发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同时吸烟对肺、心血管等脏器的危害是特别大的。因此建议患者及时戒烟。
2、康复训练
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尽可能的进行肺康复训练,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肺康复锻炼,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全身肌肉以及呼吸肌锻炼)、营养支持、精神心理支持和教育等。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纤维化药物
目前已经上市的、经过循证医学证明可以减慢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药物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上述药物可以延缓IPF的疾病进展,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程。吡非尼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光敏性皮疹、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尼达尼布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
2、抗酸药物
对于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祛痰药
N-乙酰半胱氨酸作为一种祛痰药,高剂量时具有抗氧化,进而抗纤维化作用,部分IPF病人可能有用。
4、其他
临床研究表明,以下用法不推荐用于确诊的IPF患者,包括华法林、单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等治疗方案。
治疗-相关药品:
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N-乙酰半胱氨酸
治疗-手术治疗:
肺移植是各种终末期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改善IPF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但是存在手术技术要求高、移植后生存率不确定、供体肺脏稀缺、费用昂贵等因素,从客观上限制了肺移植在临床的实施。
治疗-其他治疗:
氧疗:对于静息状态低氧血症(动脉氧分压<55mmHg或指氧饱和度<88%)的IPF患者,应该接受长程氧疗,治疗目标指氧饱和度>90%。但是一般不推荐使用机械通气治疗IPF所致的呼吸衰竭。
治疗-治疗周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IPF急性加重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统一推荐的共识性治疗措施。
2、临床上可以尝试高剂量激素治疗。同时,氧疗、防控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是IPF急性加重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
3、一般不推荐使用有创的机械通气治疗IPF所致的呼吸衰竭,但酌情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能改善IPF患者的低氧、呼吸困难。
预后-一般预后:
IPF患者预后差,IPF诊断后中位生存期(指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为2~3年。IPF自然病程及结局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数病人肺功能缓慢逐步下降;少数病人在病程中反复出现急性加重;极少数病人呈快速进行性发展。
预后-危害性:
1、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发病与遗传有关,家族中若有人患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则后代患病风险增大。
2、该病会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3、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肺癌的概率较一般健康人群高,特别是吸烟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
预后-自愈性:
本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该病无法治愈,临床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氧疗、肺移植等方法来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预后-生存周期:
IPF患者预后差,IPF诊断后中位生存期(指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为2~3年。据报道IPF急性加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4个月,急性加重发生后住院期间病死率为55%~80%。
日常-总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该病预后差,不能治愈。日常生活中遵医嘱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延缓病情的进展,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平时家属应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给予其良好的、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此外,一定要遵医嘱检查用药、氧疗等。
日常-心理护理: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遭受着生理、心理的双重痛苦。尤其是该病目前还无法治愈,患者往往会悲观、失望、失落,有时会生活的态度也会发生不良的改变。家属日常生活中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多陪伴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此来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患者自身要正确对待所患疾病,学会自我身心调整,主动和医护人员、亲属、朋友交流沟通,缓解心理压力。
日常-用药护理:
对于该病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但医生一般会给予患者一些药物来缓解病情的进展,改善相应的不适症状。患者应该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药。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对于接受肺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需终生、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注意日常卫生,勤洗手。
3、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和医院,要戴口罩,禁止探视患传染性疾病的人,以免发生感染。
4、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的氧疗,在吸氧条件下,家属要协助患者完成日常基本活动进食、洗漱及穿衣等。鼓励患者每2小时床上翻身,适量活动。
5、合并有肺部感染患者,咳嗽、咳痰较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家属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加强翻身拍背、肺部叩击,促使患者有效咳嗽,同时正确行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的稀释与排出。
6、患者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一些锻炼项目,如每天散步等,虽不能增加肺活量,但可以增强活动耐受性,使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改善生活质量。
日常-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家属要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观察其有无出现神志、面色的改变。如果有紫绀、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诊,严格按照医师要求复查胸片、胸部CT、肺功能等。
日常-术后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进行了肺移植治疗,此类患者术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护理。
1、术后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必要时家属协助患者叩背咳痰,配合口服祛痰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
2、经肺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家属要注意观察尿量,同时保持会阴等局部清洁干燥,防止逆行感染。
3、肺移植都会有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出现在1周以后,最早可出现在术后第5天,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超过原体温的0.5℃,胸痛,疲乏,全身不适,咳嗽和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一旦出现要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
4、本手术创伤大,如镇痛效果不佳,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会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分散其注意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遵医嘱应用镇痛药。
5、注意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等征象,存在异常者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6、患者需终生、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
日常-特殊护理:
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尽可能的进行肺部的康复训练,患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1、取高枕位或半坐卧位,行缩唇呼吸。简单来说就是用鼻吸气,然后缩口唇、吹口哨样或吹蜡烛样呼气4~6s,每天练习2~3次,每次15~30min。
2、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可明显提高有效通气量。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取半坐卧位,双手分别置于胸前及腹部,吸气时用鼻吸气,同时腹部鼓起,屏气1~2s;呼气时腹部回缩,缩唇缓缓呼气4~6s。
饮食调理:
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平时宜清淡饮食,特别是肥胖患者,更应该清淡饮食,以低脂肪食物为主。
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量多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肉、菜花、胡萝卜、西红柿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3、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因糖皮质激素有排钾潴钠的作用,应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平时注意多饮水,同时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但对于同时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则要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
饮食禁忌:
1、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2、避免烟酒和浓茶。
3、少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4、对于有水肿的患者,忌吃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菜、松花蛋等,以免水肿加重。
预防措施: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无法有效实现完全预防。但日常生活中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相应危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发病的风险。
1、戒烟
研究表明,患病的人群中75%有吸烟史。吸烟会使患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尽早戒烟。
2、及早有效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患者发病有关,因此患有胃食管反流病者,建议及早就医咨询,由专业医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3、做好自身防护
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自身防护,以免发生病毒感染。同时,从事有毒有害气体、粉尘作业的人员应有完善的防护措施,避免肺部组织受到损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