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钩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ancylostomiasis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钩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ancylostomiasis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疲劳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萎黄等
主要病因: 钩虫感染
相关中医疾病: 钩虫病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
见血红蛋白降低,红血球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粪便检查
可找到钩虫体,粪便镜检见钩虫卵可确定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1、流行地区有皮肤接触粪便、泥土或生饮生食史。
2、发病初期为“粪毒”侵表,犯肺的症状:出现接触的局部皮肤脚趾间,脚缘、手指间及手腕各处奇痒,灼热,颗粒样疱疹,搔破后流水和喉痒哮喘,或干咳少痰等,严重时可有典型哮喘发作,甚至痰中带血等。成虫入肠寄生,吮血耗气,可见腹部不适,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黑粪下血,面色苍白菱黄,心悸气短,头晕耳鸣,浮肿等。
诊断-诊断依据:
1、流行地区有皮肤接触粪便、泥土或生饮生食史。
2、发病初期为“粪毒”侵表,犯肺的症状:出现接触的局部皮肤脚趾间,脚缘、手指间及手腕各处奇痒,灼热,颗粒样疱疹,搔破后流水和喉痒哮喘,或干咳少痰等,严重时可有典型哮喘发作,甚至痰中带血等。成虫入肠寄生,吮血耗气,可见腹部不适,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黑粪下血,面色苍白菱黄,心悸气短,头晕耳鸣,浮肿等。
诊断-鉴别诊断:
1、钩虫病
有时须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血虚、脾胃病相鉴别。
2、全身浮肿
须与风水等水肿病相鉴别,当皮肤发黄严重时又须与黄疸相鉴别。鉴别的要点,重在大便找到钩虫卵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肤色黄小便正常(包括尿常规检验正常),巩膜不黄等。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药物治疗:
饮食调理:
1、鹤虱饮
鹤虱60-100g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煎20分钟,去渣取汁,麦芽糖适量调匀,代茶温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连食3日至1周。
2、马齿苋乌梅饮
鲜马齿苋200g(干100g),乌梅15g,马齿苋洗净,乌梅同入锅内煎煮,去渣取汁,麦芽糖适量调味。每日1剂,早晚各1次空腹温服.连食1周。适用于小儿钩虫病、蛔虫病等。
预防措施:
1、加强粪便管理。
2、勿赤脚及赤身着地,尿布高挂晾晒,勿使触地污染。
3、食生冷食物要洗净。
4、病情重者,要充分休息,注意营养与冷热的调摄,积极治疗。
5、有嗜异证小儿,注意保护,防止泥土、煤炭等异物被吞食。
6、服驱虫药后,注意观察药后反应,如有头晕、恶心、呕吐及剧烈腹痛等副作用,予以及时处理,并注意观察排虫情况。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