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小儿铅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lead poisoning in children疾病别名:...
养生
疾病名称: 小儿铅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lead poisoning in children
疾病别名: 小儿铅毒血症
疾病概述:
小儿铅中毒(lead poisoning in children),是由于环境中的铅经消化道、呼吸道或接触途径进入患儿体内,引起消化、神经、呼吸和免疫等系统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效应。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统一,以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损害最为常见。小儿铅中毒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药物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儿铅暴露和吸收的严重程度、中毒持续时间长短、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头痛、癫痫、运动过度、攻击行为、语言发育障碍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铅测定、尿铅测定、卟啉测定、驱铅试验、X线检查
重要提醒: 小儿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家长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好铅中毒的预防工作,可有效减少小儿高铅血症及铅中毒的发生。
临床分类:
小儿铅中毒根据临床表现、病程急缓分为小儿急性铅中毒和小儿慢性铅中毒,其中,以慢性铅中毒多见,急性铅中毒较为少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美国儿童血铅监测网统计2014年5岁以下儿童铅中毒的新发病例在4.7%~12.8%不等,我国城市0~6岁儿童铅中毒的患病率约为10.4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病因-总述:
铅是一种软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爆米花、皮蛋等食物当中,还是乘坐的汽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都含有一定成分的铅,并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高速增长期,小儿体内铅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学龄前儿童更容易发生铅中毒。
病因-基本病因:
1、消化道摄入
是儿童吸收铅的主要途径,较成年人经过呼吸道吸收高出5~10倍;再加上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吸收大量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铅的吸收情况。
(1)婴儿铅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铅质的化妆品,吸吮涂于乳头的含铅软膏以及患铅中毒母亲的乳汁所致。
(2)小儿萌牙时,常喜啮物,可因啃食床架、玩具的含铅漆层而导致中毒。
(3)食入含铅器皿内煮、盛的酸性食物或食用被铅污染的水。
(4)服用过量的含铅药物,如黑锡丹、羊痫风丸、樟丹等。
(5)大气中的铅直接沉积到各种蔬菜及水果中。
(6)异食癖的儿童可因吞食油漆以及地板、墙壁等脱落物引起中毒。
2、呼吸道吸入
(1)汽车尾气、工业烟尘等造成环境污染,使大气中铅含量增加,是小儿铅负荷过多的重要原因。
(2)大量从事与铅有关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未严格执行劳保条例,将被铅污染的工作服、用具等带回家中,可使子女经常吸入含铅的尘埃而导致中毒。
(3)使用煤制品做饭、取暖的家庭或室内吸烟、室内装修中使用含铅的油漆等均会造成铅污染。
3、皮肤接触
小儿皮肤较薄嫩,使用含铅量较多的护肤品、外用药膏等也可导致铅通过接触儿童皮肤及呼吸道等进入体内导致中毒。
症状-总述:
小儿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并不统一,多呈现为非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损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多动、学习成绩受影响等。
症状-典型症状:
1、小儿急性铅中毒表现
较为少见,多在服用铅及其化合物数十小时发病,表现为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流口水等,呕吐物常呈白色奶块状。部分患儿可发生急性铅中毒性脑病,会突然出现呕吐、呼吸增快、斜视、共济失调、惊厥、昏迷等症状。
2、小儿慢性铅中毒
多见于2~3岁以后的患儿,潜伏期约为3~6个月。主要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运动过度、产生攻击行为、语言发育障碍甚至彻底丧失等,重症者会出现失明或偏瘫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小儿铅中毒可并发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肌瘫痪、呼吸衰竭、智力低下、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2、突发高热、烦躁、抽搐。
3、突然出现嗜睡、精神障碍、昏迷。
4、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体检或筛查发现血铅水平高于正常标准。
2、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3、出现脾气暴躁、啃手指、咬人、攻击行为等。
4、反复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多梦等神经症状。
5、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小儿科
儿童患者如病情平稳可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长陪同就医。
6、患儿及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4、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孩子是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表现?
7、您居住的地区是否存在铅工业污染?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8、您孩子平时是否有啃铅笔、吸吮手指等不良行为?
9、您孩子平时喜欢吃些什么食物?经常吃爆米花、皮蛋、罐头么?
10、您孩子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会发生铅中毒?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6、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7、会有后遗症么?
8、这个病会遗传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运动过度、攻击行为、语言发育障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铅测定、尿铅测定、卟啉测定、驱铅试验、X线检查等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面色发灰、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儿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3、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肢体麻木、偏瘫、腱反射异常等,协助诊断。
4、医生通过智力测验,可以评估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中度以上铅中毒患儿可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点彩红细胞增加,网织红细胞增加,但常缺乏特异性。
2、血铅测定
对患儿进行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测定,可为本病的诊断及铅中毒严重程度分级提供重要依据。
3、尿铅测定
尿铅正常上限为0.39μmol/L,通常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4、卟啉测定
患儿通常表现为尿粪卟啉定量增加,红细胞原卟啉明显增加,是本病诊断较为可靠的方法。
5、驱铅试验
对于有铅接触史而无明显症状的患儿,如尿铅正常,可进行驱铅试验。一般采用依地酸钙单次肌注,测定8小时后的尿铅含量。若对于每毫克依地酸钙的尿铅排出量大于1μg时,即为驱铅试验阳性,提示铅中毒的存在。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2岁以后的患儿X线检查长骨骺端可见“骨铅线”,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恶心、呕吐、运动过度、攻击行为、语言发育障碍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铅测定、尿铅测定、卟啉测定、驱铅试验、X线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儿是否存在小儿多动症、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根据2006年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的小儿铅中毒诊断分级如下。
1、轻度铅中毒
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为200~249μg/L。
2、中度铅中毒
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为250~449μg/L。
3、重度铅中毒
连续2次静脉血铅水平≥450μg/L。
诊断-鉴别诊断:
1、小儿多动症
小儿慢性铅中毒主要需要与小儿多动症进行鉴别,特别是铅中毒症状不明显且多为非特异性表现时,两者容易发生混淆。但小儿多动症患儿一般无铅暴露、接触史,体格检查基本正常,血铅水平正常,驱铅治疗无效,是两者鉴别的重点。
2、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
与小儿慢性铅中毒均可有腹绞痛的症状。但铅中毒性腹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部位以下腹为主,但不固定,无腹胀,在疼痛缓解期间腹肌可放松,外周血中点彩红细胞增多;而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的腹绞痛在发病时尿中卟胆原大量增加,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无明显的铅吸收证据。
治疗-治疗原则:
小儿铅中毒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排查铅污染源并使患儿脱离污染源,是处理本病的根本手段。同时,给予营养干预、健康教育等一般治疗,以及对症处理。仅中度以上铅中毒患儿需采取驱铅药物治疗。
治疗-对症治疗:
1、对于重症慢性铅中毒患儿,发生腹绞痛时,应给予阿托品或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对症处理。
2、对于发生铅中毒性脑病患儿,应按急性颅内高压原则进行对症处理。
治疗-一般治疗:
1、立即脱离铅污染源,排查和脱离铅污染源是处理小儿铅中毒的根本方法,脱离铅污染源后血铅水平可显著下降。
2、积极开展小儿铅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卫生指导,可使广大群众知晓铅对健康的危害,避免及减少小儿接触铅污染源。
3、对铅中毒患儿应积极加强营养干预,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有效减少机体对铅毒性的易感性。
4、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吃或不吃含铅高的食物。
5、勤洗手,常开窗通气,尽量避免使用铅含量高的玩具等。
6、尽量减少儿童在汽车、机动车多的马路边散步。
治疗-药物治疗:
驱铅药物:仅用于中度以上的小儿铅中毒,同时在进行驱铅治疗前,应确保患儿脱离污染源,缺铁患儿应先补充铁剂,再进行驱铅治疗。其中,中度铅中毒患儿首选二巯丁二酸治疗;重度铅中毒患儿可选用二巯丁二酸或依地酸钙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二巯丁二酸、依地酸钙钠
治疗-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小儿铅中毒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小儿铅中毒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误服的儿童,应先采取导吐,然后使用硫酸钠或硫酸镁洗胃,以后服用大量牛奶或生蛋清,使残余的铅成为不溶盐,并可保护胃黏膜,最后导泻。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患儿铅暴露和吸收的严重程度、中毒持续时间长短、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通常来讲,多数患儿经积极诊治,早期停止铅毒的吸收,一般预后良好;而铅暴露和吸收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遗留长期神经精神症状的风险越大。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癫痫等不适,还可对患儿的智力及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2、本病可并发中毒性脑病、肝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儿经早期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
预后-后遗症:
部分病情较重者可遗留各种神经精神后遗症。
日常-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长应加强患儿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腹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还可能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患儿可能会对疾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长应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应多关心、安抚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帮助稳定情绪,并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向孩子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使患儿知晓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以加强治疗的信心,使患儿保持轻松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家长应协助患儿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调整用药剂量。驱铅治疗前后应监测血中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的水平,若缺乏应及时补充,严密观察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非常重要。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勤剪指甲。
5、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远离铅浓度较高的环境,如印刷、冶炼、机械制造等工业企业,以及汽车尾气排放较多的马路附近。
日常-复诊须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到院复诊。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调理能够提高患儿各系统的抵抗力,增加机体对有毒物质的代谢解毒能力,减少毒物吸收并促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排出体外,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康复。
饮食建议:
1、首先应做到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
2、应为患儿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氨基酸,这是因为蛋白质中含有巯基氨基酸,可降低体内铅浓度,缓解症状。
3、建议选择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牛奶、奶制品、豆制品、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可以多吃一些海带、虾皮等对铅有抑制作用的食物。
5、蔬菜、水果应清洗干净,水果应削皮。
6、鼓励患儿多饮水,有助于铅的排泄。
7、宜采用汆、煮、炖、拌等烹调方式。
饮食禁忌:
1、少吃油炸、油腻食品。
2、少吃松花蛋、爆米花、罐头及膨化食品。
3、不要使用热水管道中的水制作食品。
预防措施:
小儿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有重点的筛查和监测,能够达到预防和早发现、早干预的目的。
1、环境干预
健全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管理与监督,尽力消除各种铅污染源,使儿童完全脱离铅污染源,是防治小儿铅中毒的根本方法。
2、健康教育
(1)知识介绍
通过面对面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使家长及儿童了解铅中毒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方法,提高对人群对本病的认识,加强健康保护意识。
(2)行为指导
①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勤洗手。
②纠正小儿吸吮手指、啃咬玩具、铅笔等不良行为。
③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
④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
⑤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
⑥避免选购彩色图案和假冒伪劣的儿童餐具。
(3)营养干预
①儿童应定时进食,避免食用油腻食品。
②应经常食用含钙丰富的乳制品和豆制品。
③可以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禽蛋、海产品等。
④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及蔬菜。
3、有重点的筛查与监测
对于存在或怀疑有工业性铅污染地区,应进行儿童铅中毒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铅血症患儿,尽早进行干预,预防进展为铅中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