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消渴内障疾病概述: 消渴内障,中医病名。是指因消渴日久,视衣受损、神光自内而蔽的内障眼病...
养生
疾病名称: 消渴内障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瞳神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或视物变形等
主要病因: 气阴两虚,肝肾不足,阴阳两虚
相关中医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病因-基本病因:
1、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2、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濡养。
3、病久伤阴或素体阴亏,阴虚血燥,脉络瘀阻,损伤目络。
4、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眼部检查
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2、特殊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可显示出检眼镜下不易发现的微循环病变。造影时表现为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高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FFA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可指导激光光凝治疗,评价临床疗效。
(2)暗适应和电生理检查:可出现暗适应功能异常,表现为杆阈、锥阈升高;多焦ERG检查表现为黄斑区反应密度降低;标准闪光ERG检查a波、b波振幅降低;患病早期可见视网膜振荡电位(OPs)异常,表现为总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由于OPs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故能显示DR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与症状
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视力多有不同程度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或视物变形,严重者甚至失明。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散瞳眼底检查无异常。
(2)轻度非增生性病变,散瞳眼底检查仅有微动脉缩。
(3)中度非增生性病变,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改变。
(4)重度非增生性病变,可出现:在4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至少有1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5)增生性病变,可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与症状
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视力多有不同程度下降,眼前黑影飘动,或视物变形,严重者甚至失明。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散瞳眼底检查无异常。
(2)轻度非增生性病变,散瞳眼底检查仅有微动脉缩。
(3)中度非增生性病变,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改变。
(4)重度非增生性病变,可出现:在4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至少有1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5)增生性病变,可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
诊断-鉴别诊断:
1、与络瘀暴盲(视网膜静脉阻塞)相鉴别
本病病因复杂,多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黏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有关。多单眼发病,视力突然下降,常见视网膜静脉高度纡曲扩张及沿静脉火焰状出血。
2、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相鉴别
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或体征,常见视网膜浅层出血,多位于后极部围绕视盘分布,常见棉絮斑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或可出现视网膜动脉壁反光增强、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
治疗-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1、积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以糖尿病饮食为主;戒烟慎酒。
3、慎起居、调情志,适当运动。
4、定期眼科检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