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泄泻疾病别名: 鹜溏、飧泄、注下疾病概述: 泄泻,中医病证名。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以排便次...
养生
疾病名称: 泄泻
疾病别名: 鹜溏、飧泄、注下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中医科、脾胃病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
主要病因: 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失常
相关中医疾病: 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其中又以湿邪致泄者最多。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易困阻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如里,使脾胃升降失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失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
2、饮食所伤
误食腐馊不洁,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肠胃;或恣食肥甘,湿热内生;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均能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使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或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4、病后体虚
久病失治,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积谷为滞,湿滞内生,遂成泄泻。
5、禀赋不足
由于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运化某些食物,易致泄泻。
检查-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比较重要,应认真观察病者新鲜粪便的量、质及颜色;显微镜下粪检,进行粪便培养等。慢性泄泻可行X线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钡餐或肠道内镜检查;必要时可做腹部b超或CT检查。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耐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腹泻,可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诊断原则: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诊断-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诊断-鉴别诊断:
1、泄泻与痢疾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症状,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2、泄泻与霍乱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证,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
治疗-治疗原则:
泄泻的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泄不止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
预防措施:
1、起居有常,注意调摄情志,保持乐观心态,慎防风寒湿邪侵袭。
2、饮食有节,宜清淡、营养、易消化饮食,可食用一些对消化吸收有帮助的食物。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的食物。
3、急性泄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辛辣肥甘、荤腥油腻食物;若泄泻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若虚寒腹泻,可予姜汤饮用,以振奋脾阳,调和胃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