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血糖症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glycemia疾病别名: 新生...
养生
疾病名称: 新生儿低血糖症
疾病英文名称: neonatal hypoglycemia
疾病别名: 新生儿低血糖
疾病概述:
新生儿低血糖症(neonatal hypoglycemi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代谢问题之一,目前暂无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我国将血糖<2.2mmol/L(40mg/dl)作为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而国际上多数学者将血糖<2.6mmol/L(47mg/dl)作为诊断新生儿低血糖症的标准。新生儿低血糖症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应严格监测血糖,否则持续的低血糖状态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部分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嗜睡、食欲缺乏、喂养困难、发绀、烦躁
主要病因: 与糖原和脂肪贮备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疾病、基因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基因检测、胰腺超声、胰腺CT、头颅MRI、组织病理学检查
重要提醒: 新生儿低血糖症应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分类:
1、根据临床症状不同,新生儿低血糖症可分为无症状性新生儿低血糖症和有症状性新生儿低血糖症两种类型。
2、根据持续时间不同,新生儿低血糖症可分为暂时性新生儿低血糖症和持续性新生儿低血糖症两种类型。
(1)暂时性新生儿低血糖症:指低血糖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新生儿期。
(2)持续性新生儿低血糖症:指低血糖持续至婴儿或儿童期。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代谢问题之一,在足月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5%,在小于胎龄儿及窒息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可达15%~30%左右。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小于胎龄儿及窒息新生儿。
病因-总述: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较多,比如糖原贮备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内分泌疾病、基因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具体与临床类型有关。
病因-基本病因:
1、暂时性新生儿低血糖症
(1)糖原贮备不足
①糖原储备是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4~8周。因此,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由于能量储备相对较少,尤其是胎龄越小的新生儿,糖原储备就越少,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②足月儿也可能因为出生后24小时内糖原异生的某些关键酶发育不成熟,比如生后喂养延迟至6~8小时,从而可能发生低血糖症。
(2)葡萄糖消耗增加
①应激状态,比如窒息、严重感染等,可使新生儿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物质水平增高,血糖升高,然后出现大量糖原消耗的情况,导致血糖水平下降,从而可能发生低血糖症。
②低体温、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的新生儿,常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出现低血糖。
(3)高胰岛素血症
为暂时性胰岛素升高所致,主要见于母亲患有糖尿病以及自身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新生儿。
2、持续性新生儿低血糖症
(1)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
主要与基因缺陷有关。
(2)内分泌缺陷
比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缺乏等。
(3)遗传代谢性疾病
①碳水化合物疾病:比如糖原累积症Ⅰ型、Ⅲ型,半乳糖血症等。
②脂肪酸代谢性疾病:比如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等。
③氨基酸代谢缺陷:比如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亮氨酸代谢缺陷等。
症状-总述:
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出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嗜睡、食欲缺乏、喂养困难、发绀、呼吸暂停、面色苍白、低体温甚至昏迷,也可能表现为烦躁、激惹、震颤、反射亢进、高调哭声甚至抽搐。
症状-并发症:
如果低血糖持续的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则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就医-急诊指征:
1、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昏迷。
2、突然出现抽搐。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嗜睡、食欲缺乏、喂养困难。
2、出现哭声减弱或音调变高。
3、出现面色苍白、低体温、烦躁。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1、新生儿科
家长应带病情平稳的患儿前往新生儿科就诊。
2、急诊科
家属应带病情危急的患儿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孩子现在是出生多少天?
4、您孩子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是多少呢?
5、母亲在妊娠期间是否出现过宫内缺氧、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疾病?
6、您孩子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家里是否存在糖尿病病史?
9、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有生命危险吗?
3、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还是做手术?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喂养上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儿出现阵嗜睡、食欲缺乏、喂养困难、发绀、烦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基因检测、胰腺超声、胰腺CT、头颅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变情况,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儿的神态、呼吸、面色、眼球转动情况等,了解其一般情况。
2、其他
医生还会检查患儿的肌张力有无异常,进而判断神经损伤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会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目,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贫血、出血等情况。
2、血生化
医生会通过该检查,了解患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等情况。
3、血糖测定
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对于新生儿低血糖症者,应每4~6小时进行一次血糖测定,直至血糖稳定。
4、激素测定
对于持续低血糖患儿,应酌情检测血胰岛素、高血糖素、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
5、血气分析
低血糖患儿可发生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应早期进行血气分析,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6、基因检测
如果发现相关基因异常,则有助于确定病因。
检查-病理检查:
对于怀疑糖原累积症的患儿,可通过肝活检测定肝糖原和酶活力,进而帮助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胰腺超声、CT
可观察到胰腺病变情况,进而有助于确定高胰岛素血症的病因。
2、头颅MRI
有助于了解脑损伤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一般根据患儿有早产等病史,出现嗜睡、食欲缺乏、喂养困难、发绀、烦躁等症状,并结合血糖测定、激素测定、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目前尚不能确定引起脑损伤的低血糖阈值,所以不管有无症状,低血糖的新生儿均应及时治疗,以尽快纠正低血糖状态。
治疗-一般治疗:
1、保持一定的环境温度,以降低葡萄糖消耗。
2、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用药期间应每1小时监测血糖1次。
3、积极治疗原发病。
4、合理饮食。
治疗-药物治疗:
1、无症状性低血糖
对于进食后血糖不能纠正者,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节输糖速率,稳定24小时后逐渐停用。
2、症状性低血糖
(1)可先给予一次剂量的10%葡萄糖静脉注射,之后用一定剂量的葡萄糖维持,以防低血糖反跳。血糖正常24小时后逐渐减慢输注速率,48~72小时停用。
(2)对于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
3、持续性低血糖
(1)对于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的患儿,首选二氮嗪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加用奥曲肽等药物治疗。
(2)高血糖素可作为短期用药。
治疗-相关药品:
葡萄糖、氢化可的松、泼尼松、二氮嗪、奥曲肽、高血糖素
治疗-手术治疗:
1、对于胰岛细胞增殖或胰岛腺瘤导致的顽固性低血糖者,需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胰腺次全切除术或腺瘤摘除术。
2、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可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患儿的一般状况、有无严重并发症以及低血糖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则一般预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低血糖状态长期持续,则可造成脑神经永久性损害,预后不良。
预后-危害性:
新生儿低血糖症可导致患儿暂时或长时间出现低血糖症状,长时间持续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神经永久性损害,从而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及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多数患儿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可治愈。
日常-总述:
家长应对患儿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进行管理,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以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能够健康的生长发育。
日常-生活管理:
1、家长应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新生儿口腔、皮肤、脐残端、臀部等部位清洁,勤洗、勤换尿布。
4、注意室内及个人卫生,患儿的衣物和用具要定期消毒,预防继发感染。
5、减少人员探视,尽量不要带患儿前往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6、母乳喂养时需要细心,避免奶液返流、误吸。
7、合理安排三浴锻炼,即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有助于增强患儿体质。
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神态、面色、喂养情况等,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餐。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所以科学合理的喂养对于患儿病情的恢复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饮食建议:
1、提倡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应给予配方奶。而且,喂奶后母亲应竖抱婴儿,轻叩背部,排出空气,轻放床上,取头稍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无异常方可离去,避免因吐奶而发生窒息。
2、母亲可多食富含铁的食物,比如瘦肉、动物内脏、豆奶等,以及富含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达到营养均衡。
饮食禁忌:
1、先天性果糖不耐受者应限制蔗糖及水果汁。
2、亮氨酸过敏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3、半乳糖血症患儿应停用乳类食品,代以不含乳糖食品。
预防措施: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措施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症的高危儿,应在出生后1小时即开始补充10%葡萄糖,出生后2~3小时开始喂奶,24小时内每2小时喂一次。
2、对于体重低于2000g或窒息复苏困难的胎儿,应根据体重尽快输注葡萄糖。
3、注意保暖,减少热量消耗。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