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胸痹疾病英文名称: chest bi ;chest painful impediment...
养生
疾病名称: 胸痹
疾病英文名称: chest bi ;chest painful impediment
疾病别名: 真心痛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
常见症状: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主要病因: 寒邪内侵、饮食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
相关中医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因-基本病因:
1、寒邪内侵
寒性收引,遏制阳气,使得血行瘀滞,发为本病。
2、饮食失调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者嗜烟嗜酒,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阻遏心阳,胸阳失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此病。
3、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郁怒伤肝,肝气瘀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
4、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失运,气血化生无源,心脉失养而胸痹;或者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胸阳不振,阴寒内侵,血行涩滞,而发为胸痹。
5、年迈体虚
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运,痹阻不畅,发为胸痹;肾阴亏虚,则不能润养五脏之阴,心脉失于濡养而致胸痹。
检查-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应作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必要时,看选用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有助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和评价治疗效果。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等检查,心脏冠脉造影检查是确诊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法。
诊断-诊断原则: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症状,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诊断-诊断依据:
1、胸痹以胸部闷痛为症状,患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一般持续几秒到几十分钟,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2、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脉散乱或微细欲绝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诊断-鉴别诊断:
1、胸痹与悬饮的鉴别
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当为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悬饮为胸肋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
2、胸痹与胃痛的鉴别
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证候。
3、胸痹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预防措施:
1、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2、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本病的诱发或发生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故要避免寒冷,居处除保持安静、通风,还要注意寒温适宜。
3、注意饮食调节。过食膏粱厚味易于产生痰浊,阻塞经络,影响气的正常运行,而发本病。故饮食宜清淡低盐,食勿过饱。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另外烟酒等刺激之品,有碍脏腑功能,应禁止。
4、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发作期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正如朱丹溪所强调的“动而中节”。
5、加强护理及监护。发病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舌、脉、体温、呼吸、血压及精神情志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准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