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血红蛋白M病疾病英文名称: hemoglobin M disease疾病别名: 家族性发...
养生
疾病名称: 血红蛋白M病
疾病英文名称: hemoglobin M disease
疾病别名: 家族性发绀症
疾病概述:
血红蛋白M病(hemoglobin M disease)是由于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疾病。本病因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血红蛋白M病患者的血呈深棕色,以自幼即出现先天性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为其主要特征,但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此种发绀与自身劳累无关。本病病程良性,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发绀、黄疸
主要病因: 常染色体上的珠蛋白基因突变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光谱分析、热不稳定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一般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因本病较罕见,临床上易怀疑为其他疾病,从而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较罕见。发病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血红蛋白M病家族史者。
病因-总述: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患者常染色体上的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珠蛋白α、β或γ链氨基酸替代),使血红素的铁易于氧化为高铁(Fe3+)状态,从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病因-危险因素:
有血红蛋白M病家族史者,血红蛋白M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症状-总述:
血红蛋白M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幼即出现的先天性发绀。除发绀外,一般没有其他临床症状,生活如常人,但部分患者可能有黄疸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发绀
病变累及珠蛋白α链者自出生时即有发绀,累及珠蛋白β链者在出生后3~6个月才出现发绀,而累及γ链者仅生后1周呈现短暂发绀。患者虽有青紫,但无杵状指和劳累后气促等表现。
2、黄疸
某些β链变异型可有轻度溶血,故可发生轻度黄疸和脾肿大。
症状-并发症:
有轻度溶血的患者,若未遵医嘱,擅自服用磺胺类药物,可使溶血明显加剧。
就医-门诊指征:
1、自幼出现皮肤青紫,一直不缓解;
2、出现黄疸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血液内科范畴,患者可去血液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发绀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的症状吗?
3、您做过什么检查吗?结果如何?
4、您做过什么治疗吗?疗效如何?
5、您有什么其他疾病吗?
6、您家里人有相似的症状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血红蛋白M病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是什么?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寿命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需要做什么治疗吗?
6、我的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绀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血生化、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光谱分析、热不稳定试验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可观察到患者皮肤、黏膜有青紫,还可能观察到皮肤、巩膜(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轻度发黄。通过触诊,可能会触摸到脾脏增大。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红蛋白可有轻度或中度减低,网织红细胞升高。
2、血生化
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3、血红蛋白电泳
适当条件下血红蛋白电泳,如中性pH琼脂凝胶电泳可识别血红蛋白M病。
4、血红蛋白光谱分析
血红蛋白M病的高铁血红蛋白有特殊的光谱吸收特征,有助于医生诊断本病。
5、热不稳定试验
α链变异的热不稳定试验阴性或弱阳性,β链变异的热不稳定试验呈强阳性。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自幼发绀)、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如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光谱分析等)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其他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
二者均有自幼出现发绀症状, 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常有杵状指,而血红蛋白M病患者则无。此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有心脏结构异常,而血红蛋白M病患者无异常。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不难鉴别。
2、还原性二磷酸吡啶核苷(NADH)黄递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者均有发绀症状,也都是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但还原性二磷酸吡啶核苷(NADH)黄递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其血液与小量维生素C或美蓝孵育后,高铁血红蛋白即迅速还原,而对血红蛋白M病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则无还原作用。此外,家族调查提示还原性二磷酸吡啶核苷黄递酶缺乏属隐性遗传,而血红蛋白M病属显性遗传,也有助于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当患者表现出贫血恶化、溶血增加和呼吸窘迫症状时,可考虑输血或吸氧,对症处理。
治疗-药物治疗:
本病暂无特效药。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血红蛋白M病属于良性疾病,对患者寿命无明显影响。
预后-危害性:
血红蛋白M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
预后-治愈性:
对血红蛋白M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本病一般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及生活习惯,注意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血红蛋白M病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会担心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出现烦躁、焦虑等。
(2)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血红蛋白M病的手段,患者易因此出现担忧、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疏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2)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如出现乏力、头昏、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需立刻休息。
2、某些β链变异型可有轻度溶血,应用磺胺类药物后,可使溶血明显加剧,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
3、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4、日常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调理:
本病对于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但还应注意合理膳食,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饮食建议:
1、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优质蛋白质,可多吃瘦肉、牛奶。
2、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
3、定时定量用餐。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预防措施:
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不可预防。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