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杨梅疮疾病英文名称: syphilitic skin lesion疾病别名: 霉疮、广疮...
养生
疾病名称: 杨梅疮
疾病英文名称: syphilitic skin lesion
疾病别名: 霉疮、广疮、时疮、棉花疮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皮肤科、性病科
常见症状: 生殖器部位发生疳疮,然后全身皮肤、黏膜出现形态各异的杨梅疮
主要病因: 感受霉疮毒气
相关中医疾病: 梅毒
病因-基本病因:
系霉疮毒气侵犯人体,或从肺脾而入,或从肝肾而人,循经人脉,血毒蕴盛,外溢肌肤,或滞留筋骨,或内犯脏腑,以致病情缠绵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
硬下疳表面常有溃疡形成,其下真皮内为致密、弥漫以浆细胞为主的浸润,嗜银染色在表皮及真皮乳头血管周围常可见梅毒螺旋体。二期杨梅疮疹组织学改变以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及淋巴组织细胞浸润。并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及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为其特点。有的损害如扁平湿疣尚可见棘层肥厚,表皮突下延,在真皮乳头及表皮内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晚期活动性杨梅疮的损害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先天杨梅疮的组织病理与早期或晚期活动性后天杨梅疮相似。
2、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早期皮肤黏膜损害(一期、二期霉疮)可查到苍白螺旋体。一期杨梅疮苍白螺旋体多在硬下疳的硬结、溃疡的分泌物和渗出液中存在,肿大的淋巴结穿刺也可检出,二期杨梅疮苍白螺旋体可在全身血液和组织中检出,但以皮肤检出率最高。早期先天性杨梅疮,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损害处刮片发现梅毒苍白螺旋体。最近,通过羊膜穿刺术获得孕妇的羊水,以其作为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对先天性杨梅疮有诊断价值。
3、梅毒血清学检测
(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抗原分为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混悬液,用来检测抗心磷脂抗体。由于这些试验具有相同的标准化抗原,所以敏感性相似。
(2)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包括a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b.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c.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1)等。这类试验特异性高,主要用于诊断试验。
4、梅毒螺旋体lgM抗体检测
特异性lgM类抗体(TP-lgM)检测,来作为梅毒的治愈判定方法。特异性lgM类抗体的产生是感染杨梅疮和其他细菌或病毒后机体首先出现的体液免疫应答,一般在感染的早期呈阳性,随着疾病发展而增加,lgG抗体随后才慢慢上升。经有效治疗后1gM抗体消失,lgG抗体则持续存在,tp-lem阳性的一期杨梅疮患者经过青霉素治疗后,2-4周tp-lgM消失期杨梅疮tp-IgM阳性患者经过青霉素治疗后,2-8个月lgM悄消失。此外TP-lgM的检测对诊断新生儿的先天性杨梅疮意义很大,因为lgM抗体分子较大,其母体l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如果tp-lgM阳性则表示婴儿已被感染。
5、分子生物学检测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杨梅疮主要有两点:制备大量的螺旋体蛋白供血清诊断试验作抗原及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从选择的材料扩增选择的螺旋体DNA序列,从而使经选择的螺旋体DNA拷贝数量增加,能够用特异性探针来进行检测。
6、脑脊液检查
对神经杨梅疮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帮助。检查项目应包括:细胞计数、总蛋白测定、VDRL试验及胶体金试验。
诊断-诊断原则:
1、根据病史,不洁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诊断。
2、根据病程及症状,一期杨梅疮主要发生于生殖器部位,无痛痒的硬结溃疡,境界清楚,基底清洁,可自然消退是其主要特征。二期杨梅疮皮疹对称红斑浸润,铜红色,易侵犯掌跖部,无痛痒,伴淋巴结肿大应高度怀疑患有本病。三期常见的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形成,神经性杨梅疮的诊断需要脑脊液检查。
3、临床分期
(1)一期杨梅疮
一般在感染后3周左右发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梅毒性横痃。
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在进入体内部位发生的第一个症状,一般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4周后出现,但也有短于1周或长达1-2个月者。发生的部位90%以上是在阴部。男性患者在阴茎冠状沟、包皮内侧、包皮边缘、龟头系带外、尿道外口部等;女性患者则在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子宫颈等处最为常见,此外也可见于阴囊、阴阜、肛门周围等部。极少数也可发生于口唇、舌、指、乳房及眼睑等部位,往往容易被忽视。硬下疳的数目通常为1个,稀有多发者。初为无自觉症的小红斑,以后变为隆起之硬结,最后破溃、糜烂,形成溃疡。它的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到蚕豆大小,基底光滑,呈火腿肉样红色,表面比较干净上有浆性分泌物,溃疡边缘整齐,境界清楚,自周围组织微向上上方隆起触之如软骨硬,无自觉疼痛或瘙痒等症状,也无压痛。硬下疳即使不予以治疗,经1个月左右,可以自然愈合,仅留1个浅表的瘢痕或留轻微的色素沉着。如经驱梅治疗可迅速治愈。硬下疳除上述较典型者外,也可见到非典型的损害,如巨大型、疱疹型、崩蚀型、多发型、混合型(与软下疳同时存在)与复发型等下疳。
梅毒横痃即近卫淋巴结肿胀。下疳出现后1-2周,距离下疳最近处的淋巴结即发生肿胀,一侧或两侧,临床上多为两侧。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约为豌豆大,数目多,但彼此不融合,可活动,境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淋巴结不软化、不溃破,也无自觉疼痛症状。梅毒横痃痊愈比硬下疳晚,一般常需数月之久。
(2)二期杨梅疮
为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在全身大量播散时期,一般于一期皮损出现后2-12周出现,可侵犯皮肤、黏膜、淋巴系统,有时可侵犯骨骼、眼及神经系统。本期又可区分为二期早发杨梅疮及二期复发杨梅疮。
发病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低热、眩晕、全身不适、关节酸痛、食欲不振等。头痛常昼轻夜重,骨骼关节痛亦有上述特点。
皮疹特点为无急性炎症现象,境界清楚、铜红色,有浸润,易侵犯掌跖部压之不完全褪色,可自然消退,无自觉症状。复发性二期皮肤梅毒疹常排列成圆形、半月形、花朵状、卫星状等奇异形。二期皮肤梅毒疹常见有斑疹型、丘疹型苔藓型、脓疱型,扁平湿疣等表现。
(3)三期杨梅疮
一般发生于感染后4-5年,开始出现皮肤黏膜晚期肉芽肿样损害,10-20年可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害甚大。三期杨梅疮梅毒血清阳性率降低,甚至转阴。三期杨梅疮传染性较小。
其表现主要是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三期黏膜杨梅疮、三期骨骼杨梅疮心血管杨梅疮及神经性杨梅疮等严重损害。结节性梅毒结节豌豆大到扁豆大,簇集成群,隆起皮面,呈铜红色,质坚硬有浸润,可以存在数周至数月。结节由中心部消退,边缘续生新疹,而成环状、蛇形或卫星状。结节可形成溃疡,底面凹凸不平,被覆豚脂样膜,消退后留有薄的羊皮纸样瘢痕。树胶样肿发生时间较结节性梅毒疹为迟,形态较大,损害较深。开始时为皮下硬结,指头大到核桃大或更大。常单发,硬结逐渐扩大,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溃疡,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凹凸不平,肉芽呈紫红色,分泌黏稠脓汁,状如树胶,故名树胶样肿。全身各处均可发生,但以头部、下肢胫前,臀部等处多见。三期黏膜杨梅疮发生于舌部者,形成间质性舌炎,杨梅疮性白斑;引起穿孔,鼻骨破坏,形成鞍鼻;发生于软腭者,软腭部浸润肿胀,破溃形成溃疡,可破坏悬雍垂或扁桃体。心血管系统杨梅疮不仅发生于皮肤与黏膜,也可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与组织。其中尤以心血管系统较常见,愈后不良。主动脉是其主要发病部位,具体的疾病有杨梅疮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与主动脉瘤等。在周围血管中,可以发生动脉瘤,各小动脉尤以脑内小动脉及四肢末端的血管,可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神经系统杨梅疮可引起脊髓痨及全身性麻痹性痴呆。此时脑脊液检查可有细胞及蛋白增加,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胶体金试验阳性。
(4)潜伏杨梅疮
杨梅疮感染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暂消退,但梅毒血清反应仍阳|性,此阶段称为潜伏杨梅疮。潜伏杨梅疮并非痊愈,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可发生早期或晚期杨梅疮症状。
(5)先天杨梅疮
又称胎传杨梅疮。乃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染给胎儿之杨梅疮。故胎传杨梅疮儿的母亲一定是杨梅疮患者。早期胎传杨梅疮:皮肤症状可在出生时,或出生数月出现。有各种皮肤损害,小儿发育不良。晚期胎传杨梅疮:最主要的症状为角膜炎,耳聋与哈金森牙齿。
诊断-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不洁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仔细询问病史有助于诊断。
2、根据病程及症状,一期杨梅疮主要发生于生殖器部位,无痛痒的硬结溃疡,境界清楚,基底清洁,可自然消退是其主要特征。二期杨梅疮皮疹对称红斑浸润,铜红色,易侵犯掌跖部,无痛痒,伴淋巴结肿大应高度怀疑患有本病。三期常见的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形成,神经性杨梅疮的诊断需要脑脊液检查。
3、临床分期
(1)一期杨梅疮
一般在感染后3周左右发生,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梅毒性横痃。
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在进入体内部位发生的第一个症状,一般是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4周后出现,但也有短于1周或长达1-2个月者。发生的部位90%以上是在阴部。男性患者在阴茎冠状沟、包皮内侧、包皮边缘、龟头系带外、尿道外口部等;女性患者则在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子宫颈等处最为常见,此外也可见于阴囊、阴阜、肛门周围等部。极少数也可发生于口唇、舌、指、乳房及眼睑等部位,往往容易被忽视。硬下疳的数目通常为1个,稀有多发者。初为无自觉症的小红斑,以后变为隆起之硬结,最后破溃、糜烂,形成溃疡。它的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到蚕豆大小,基底光滑,呈火腿肉样红色,表面比较干净上有浆性分泌物,溃疡边缘整齐,境界清楚,自周围组织微向上上方隆起触之如软骨硬,无自觉疼痛或瘙痒等症状,也无压痛。硬下疳即使不予以治疗,经1个月左右,可以自然愈合,仅留1个浅表的瘢痕或留轻微的色素沉着。如经驱梅治疗可迅速治愈。硬下疳除上述较典型者外,也可见到非典型的损害,如巨大型、疱疹型、崩蚀型、多发型、混合型(与软下疳同时存在)与复发型等下疳。
梅毒横痃即近卫淋巴结肿胀。下疳出现后1-2周,距离下疳最近处的淋巴结即发生肿胀,一侧或两侧,临床上多为两侧。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约为豌豆大,数目多,但彼此不融合,可活动,境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淋巴结不软化、不溃破,也无自觉疼痛症状。梅毒横痃痊愈比硬下疳晚,一般常需数月之久。
(2)二期杨梅疮
为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在全身大量播散时期,一般于一期皮损出现后2-12周出现,可侵犯皮肤、黏膜、淋巴系统,有时可侵犯骨骼、眼及神经系统。本期又可区分为二期早发杨梅疮及二期复发杨梅疮。
发病常有前驱症状,如头痛、低热、眩晕、全身不适、关节酸痛、食欲不振等。头痛常昼轻夜重,骨骼关节痛亦有上述特点。
皮疹特点为无急性炎症现象,境界清楚、铜红色,有浸润,易侵犯掌跖部压之不完全褪色,可自然消退,无自觉症状。复发性二期皮肤梅毒疹常排列成圆形、半月形、花朵状、卫星状等奇异形。二期皮肤梅毒疹常见有斑疹型、丘疹型苔藓型、脓疱型,扁平湿疣等表现。
(3)三期杨梅疮
一般发生于感染后4-5年,开始出现皮肤黏膜晚期肉芽肿样损害,10-20年可侵犯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危害甚大。三期杨梅疮梅毒血清阳性率降低,甚至转阴。三期杨梅疮传染性较小。
其表现主要是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三期黏膜杨梅疮、三期骨骼杨梅疮心血管杨梅疮及神经性杨梅疮等严重损害。结节性梅毒结节豌豆大到扁豆大,簇集成群,隆起皮面,呈铜红色,质坚硬有浸润,可以存在数周至数月。结节由中心部消退,边缘续生新疹,而成环状、蛇形或卫星状。结节可形成溃疡,底面凹凸不平,被覆豚脂样膜,消退后留有薄的羊皮纸样瘢痕。树胶样肿发生时间较结节性梅毒疹为迟,形态较大,损害较深。开始时为皮下硬结,指头大到核桃大或更大。常单发,硬结逐渐扩大,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溃疡,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凹凸不平,肉芽呈紫红色,分泌黏稠脓汁,状如树胶,故名树胶样肿。全身各处均可发生,但以头部、下肢胫前,臀部等处多见。三期黏膜杨梅疮发生于舌部者,形成间质性舌炎,杨梅疮性白斑;引起穿孔,鼻骨破坏,形成鞍鼻;发生于软腭者,软腭部浸润肿胀,破溃形成溃疡,可破坏悬雍垂或扁桃体。心血管系统杨梅疮不仅发生于皮肤与黏膜,也可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与组织。其中尤以心血管系统较常见,愈后不良。主动脉是其主要发病部位,具体的疾病有杨梅疮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与主动脉瘤等。在周围血管中,可以发生动脉瘤,各小动脉尤以脑内小动脉及四肢末端的血管,可发生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神经系统杨梅疮可引起脊髓痨及全身性麻痹性痴呆。此时脑脊液检查可有细胞及蛋白增加,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胶体金试验阳性。
(4)潜伏杨梅疮
杨梅疮感染后,经一定活动期,由于机体抵抗力增加,或由治疗的影响,临床症状暂消退,但梅毒血清反应仍阳|性,此阶段称为潜伏杨梅疮。潜伏杨梅疮并非痊愈,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可发生早期或晚期杨梅疮症状。
(5)先天杨梅疮
又称胎传杨梅疮。乃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染给胎儿之杨梅疮。故胎传杨梅疮儿的母亲一定是杨梅疮患者。早期胎传杨梅疮:皮肤症状可在出生时,或出生数月出现。有各种皮肤损害,小儿发育不良。晚期胎传杨梅疮:最主要的症状为角膜炎,耳聋与哈金森牙齿。
诊断-鉴别诊断:
1、一期杨梅疮硬下疳需与软下疳鉴别。
2、梅毒横痃需与软下疳横痃及第四性病鉴别。
3、二期杨梅疮玫瑰疹需与银屑病及玫瑰糠疹鉴别。
4、二期扁平湿疣需与尖锐湿疣鏊别。
5、三期树胶肿需与瘰疬性皮肤结核鉴别。
治疗-其他治疗:
1、疳疮可选用珍珠散外敷患处。
2、横痃未溃时选用金黄膏;破溃时先用四黄膏,脓尽后再用生肌散
3、杨梅疮可用蛇床子、忍冬藤、大青叶、川椒、紫花地丁、白鲜皮煎汤熏洗。
4、杨梅疮结毒可用阴症膏、九一丹等外用。
预防措施:
1、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禁止嫖娼卖淫,加强性病防治。
2、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查出必治,治必彻底的原则,并建立随访追踪制度。
3、做好孕妇胎前检查,对梅毒患者要避孕或及早终止妊娠。
4、夫妇双方共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