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遗尿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nuresis疾病别名: 尿床、遗溺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遗尿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enuresis
疾病别名: 尿床、遗溺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膀胱
常见症状: 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
主要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久病失调等
相关中医疾病: 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遗尿的病因责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久病失调;肺、脾、肾功能不足;心肾不交、肝经湿热下注。其中尤以肾气不固、下元虚寒所致的遗尿最为多见。
1、下元虚寒
肾为先天之本,司二便;膀胱主藏溺,与肾相为表里。膀胱气化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来调节。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迟滞,肾气不足,无以温养,致下元虚寒,闭藏失司,不能约束水道则致遗尿。
2、肺脾气虚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牌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而能制水。若肺虚治节不行,脾虚失于健运,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则肺脾宣散、转输功能失调,决渎失司,膀胱失约,津液不藏而成遗尿,所谓“上虚不能制下”。
3、心肾失交
心主神明,内寄君火,肾主水液,内藏相火,水火既济则心有所主,肾有所藏。若外感热病或情志郁结化火,心火独亢,或久病失调,伤及肾阴,致水火不济,心火亢于上,肾水亏于下,膀胱失约,见梦中遗尿。
4、肝经湿热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疏通水道,肝之经脉循阴器抵少腹。若肝经湿热,肝失疏泄,三焦水道通利失司,或湿热循经下迫膀胱,则膀胱约束不利而致遗尿。
此外,尚有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主动起床排尿习惯,任其自遗形成者。精神刺激、环境改变、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遗尿的发生。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
可有不良排尿习惯,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寐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
(2)每周至少有2次出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自幼遗尿,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尿床期。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不良排尿习惯,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病史。
2、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寐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
(2)每周至少有2次出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或自幼遗尿,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尿床期。
诊断-鉴别诊断:
1、热淋(尿路感染)
常伴有尿频、尿急和排尿痛,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2、尿失禁
尿液自遗而无论昼夜,不分寐寤,多为先天发育不全或脑病后遗症的患儿。
3、尿频(神经性尿频)
白天尿意频繁,但入睡后消失,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均无异常。
治疗-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勿使患儿白天玩耍过度,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
2、晚间人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和食用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和利尿食品。
3、夜间尿湿后要及时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清洁。
4、坚持排尿训练,夜间定时唤醒孩子排尿,使其习惯醒时主动排尿。
5、耐心教育,不体罚,不责骂,消除紧张心理,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