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阴黄疾病英文名称: yin jaundice疾病概述: 阴黄,中医病名,是指因寒湿内蕴,...
养生
疾病名称: 阴黄
疾病英文名称: yin jaundice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肝病科、中医科
常见症状: 身目发黄,色泽晦暗,畏寒喜温,四肢不温,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而腻,脉沉无力
主要病因: 感受寒湿之邪,或由真阳素虚,脾阳虚弱,复感湿邪而湿从寒化
相关中医疾病: 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病因-基本病因:
感受寒湿之邪,或由真阳素虚,脾阳虚弱,复感湿邪而湿从寒化;或因对阳黄病人的误治,过用或久用苦寒之剂。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能准确地反映黄疸的程度,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定量对鉴别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亦有助鉴别。此外,肝功能、肝炎病毒指标、B超、CT、MRI、胃肠钡餐检查、消化道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肝穿刺活检等均有利于确定黄疸的原因。
诊断-诊断原则: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诊断-诊断依据:
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 脉沉迟或细缓。
诊断-鉴别诊断:
应与阳黄相鉴别
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治疗-治疗原则:
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如属湿热,当清热化湿,必要时还应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如属寒湿,应予健脾温化。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达到退黄的目的。
预防措施:
1、预防
(1)饮食方面,要讲究卫生,避免不洁食物,注意饮食节制,勿过嗜辛热甘肥食物,应戒酒类饮料。
(2)对有传染性的病人,从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30-45天,并注意餐具消毒,防止传染他人。注射用具及手术器械宜严格消毒,避免血液制品的污染,防止血液途径传染。
(3)注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顺应四时变化,以免正气损伤,体质虚弱,邪气乘袭。
2、调护
(1)在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和转为慢性久病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静养功之类。
(2)保持心情愉快舒畅,肝气条达,有助于病情康复。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以补脾益肝。
(3)密切观察脉证变化,若出现黄疸加深,或出现斑疹吐衄,神昏痉厥,应考虑热毒耗阴动血,邪犯心肝,属病情恶化之兆;如出现脉象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神志恍惚,烦躁不安,为正气欲脱之征象,均须及时救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