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英文名称: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
养生
疾病名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疾病英文名称: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小儿科、血液内科
发病部位: 脾胃
常见症状: 皮肤黏膜苍白或苍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主要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脾胃虚弱
相关中医疾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分析
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g/L。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居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2、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期红细胞体积均较小,胞质少,染色偏蓝;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3、铁代谢
血清铁蛋白<15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血铁清<10.7μmol/L,总铁结合力>62.7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细胞比例<15%。骨髓可染色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骨髓外铁细胞明显减少,铁粒幼细胞比例<15%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一般用于诊断困难,或诊断后铁剂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4、铁剂治疗有效
用铁剂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
具有导致缺铁危险因素。孕母严重缺铁或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导致先天储铁不足;婴幼儿成长迅速,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致铁供给不足;慢性腹泻患儿及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
2、临床表现
(1)轻度贫血者常无自觉症状;中重度以上贫血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唇、口腔黏膜、甲床及手掌最为明显,容易神疲乏力、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食欲减退,不喜活动,呕吐,腹泻,口炎,舌炎,贫血较重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年长儿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2)部分患儿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但一般情况肿大很少超过中度。3、病情分度(1)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x1012/L。(2)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x1012/L。(3)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x1012/L。(4)极重度血红蛋白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具有导致缺铁危险因素。孕母严重缺铁或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导致先天储铁不足;婴幼儿成长迅速,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致铁供给不足;慢性腹泻患儿及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
2、临床表现
(1)轻度贫血者常无自觉症状;中重度以上贫血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唇、口腔黏膜、甲床及手掌最为明显,容易神疲乏力、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食欲减退,不喜活动,呕吐,腹泻,口炎,舌炎,贫血较重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年长儿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
(2)部分患儿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脾肿大越明显,但一般情况肿大很少超过中度。
3、病情分度
(1)轻度
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x1012/L。
(2)中度
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x1012/L。
(3)重度
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 x1012/L。
(4)极重度
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x1012/L。
诊断-鉴别诊断:
1、婴儿生理性贫血
胎儿出生后至2-3个月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出现的轻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一般无临床症状,为自限性经过,3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缓
慢增加,逐渐正常。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本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则出现肢体头身震颤、肌无力等),红细胞的胞体变大,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3、地中海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特点为有 阳性家族史,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外周血红细胞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血涂片见靶形红细胞。
4、铁粒幼红细胞贫血症
一组病因不明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贫血,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正常或增高,骨髓中可染出大量的“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属于顽固性贫血,铁剂治疗无效。
治疗-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1、孕期及哺乳期加强母亲营养和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保证婴儿健康。
2、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龄就可添加营养丰富、富含铁剂的辅食,早产儿、低体重儿 于出生2-4周即可给予铁剂预防。合理膳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加强患儿生活调理,讲究卫生,注意休息,及时治疗各类传染病、消化道疾病等,谨慎用药,加强病期护理。
4、重症贫血患儿加强护理,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虚脱、出血等危证,以及时抢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