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vaginitis疾病概述: 婴幼儿...
养生
疾病名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疾病英文名称: infantile vaginitis
疾病概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infantile vaginitis)是指婴幼儿外阴阴道继发感染,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常因婴幼儿外阴皮肤黏膜薄、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导致。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外阴局部红肿,患儿因外阴痛痒而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搔抓外阴。伴有下泌尿道感染的患儿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表现。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治疗外阴炎和阴道炎同时治疗,且重在预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发病部位: 外阴、阴道
常见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痛痒、外阴局部红肿
主要病因: 主要病因可能是由于婴幼儿外阴皮肤黏膜薄、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内异物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阴道分泌物培养、阴道窥镜检查
重要提醒: 孕期感染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和孕妇死亡,需注意预防,及时就诊。
流行病学-传染性:
部分类型有传染性,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蛲虫性阴道炎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染源为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蛲虫病的患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婴幼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间接接触传播,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衣物等传播。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大数据样本。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5岁以下的婴幼儿。
病因-总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发生与其生殖特点有关,婴幼儿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而发生阴道炎;婴幼儿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雌激素低,阴道上皮薄,局部抵抗力差,易受细菌感染;婴幼儿外阴不清洁,容易被大小便污染。
病因-基本病因:
1、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如外阴部不清洁、穿开裆裤随地乱坐、大便擦拭方向不对等都可能引起病原微生物侵入抵抗力低的外阴及阴道导致外阴阴道炎。
2、婴儿的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刺激外阴,容易引起外阴感染。
3、婴幼儿肛门处有蛲虫感染时,患儿因瘙痒用手挠,从而使蛲虫污染外阴、阴道,可引起感染。
4、阴道异物。婴幼儿出于好奇,将花生米、扣子、糖块、橡皮等异物置入阴道内,引起继发感染。
5、患有足癣或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家长将自己的衣物与婴幼儿的衣裤一起清洗,引起污染。或在公共场所因为锯齿、浴具、泳池等间接传播引起感染。
症状-总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并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婴幼儿无法表述,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指搔抓外阴。并可能有泌尿系感染、小阴唇粘连等并发症。
症状-典型症状:
1、阴道分泌物增多
阴道分泌物增多是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特点。
(1)细菌性阴道病: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
(2)滴虫性阴道炎:分泌物灰黄、稀薄、有泡沫、有臭味。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慢性迁延不愈的浆液性黄白色阴道分泌物增多。
(4)念珠菌阴道炎:分泌物呈豆渣样浑浊。
(5)蛲虫性阴道炎:阴道流出多量稀薄的、黄色脓性分泌物。
(6)阴道异物:分泌物可能持续增多,且会出现脓血性有臭味的分泌物。
2、外阴、阴道瘙痒
念珠菌性阴道炎表现为外阴奇痒有烧灼感;蛲虫性阴道炎表现为外阴及肛门位置奇痒。其他类型的阴道炎有瘙痒烧灼感,程度略轻。
3、局部红肿
由于炎性反应及搔抓,外阴部位皮肤黏膜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
4、婴幼儿不能明确诉述感受,常会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搔抓外阴。
症状-并发症:
1、严重者可能出现外阴溃疡,进而出现阴道粘连、阴道闭锁。
2、未及时治疗或病情加重者,外阴表面可能出现溃疡,造成小阴唇粘连,引起尿流变细、分道或尿不成线。如果长期未治愈,患儿阴道粘连进而引起阴道闭锁,影响日后的经血流出。
症状-伴随症状:
当伴有泌尿道感染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路刺激征的表现。
就医-门诊指征:
1、婴幼儿出现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
2、婴幼儿哭闹、烦躁不安、用手指搔抓外阴。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主要于小儿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妇科检查,需要充分暴露外阴。就诊前不必过度清洁外阴、阴道,应尽量穿裙子或容易穿脱的裤子,家长注意安抚患儿使其配合治疗。
3、需要准备患儿近期的情况,以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孩子的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孩子目前的症状表现是什么?能否具体描述?
3、您孩子平时穿的是开裆裤吗?会随地坐卧吗?
4、您孩子的洗浴用具是单独使用的吗?
5、您家里的大人有阴道炎或性病病史吗?
6、您孩子在本次就诊之前是否进行过相关检查和治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患阴道炎?
2、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3、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4、可能会传染吗?
5、治疗多久之后可以痊愈?或需要治疗多久?
6、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是否需要输液?
7、治疗期间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8、治愈后还会复发吗?
9、以后应该怎么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检查-预计检查:
患儿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部局部红肿,自述外阴瘙痒或哭闹烦躁、搔抓外阴等表现时,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询问患儿的情况,并对患儿进行外阴部位检查作出初步判断,之后可能进行会建议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阴道分泌物培养等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窥镜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外阴检查
医生会对患儿的外阴部位进行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前庭以及肛门部位是否有异常分泌物、红肿、抓痕等。
2、直肠腹部双合诊
医生会将手指伸入患儿的肛门,另一手在腹部配合,触摸阴道内有无异物、子宫大小及了解盆腔情况。
检查-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医生用棉拭子或吸管取患儿的阴道分泌物查找阴道毛滴虫、假丝酵母菌等,或图片进行病原学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以发现病原体,明确诊断和指导后续治疗。
检查-其他检查:
可以采用宫腔镜、支气管镜或鼻镜作为阴道窥镜进行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阴道及宫颈的情况,检查阴道黏膜上皮及分泌物性状。发现阴道异物,也可以在窥镜下取出异物。
诊断-诊断原则:
由于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主动配合医生,因此一般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监护人以采集病史,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婴幼儿性阴道炎需要对不同病因进行鉴别。
1、细菌性阴道炎
临床以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为特点,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分泌物涂片可以发现清洁度差,阴道pH大于4.5,胺试验阳性可以确诊。
2、滴虫性阴道炎
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常见阴道炎症,可能由于接触公共浴池、浴盆、受污染的衣物等引起。表现为阴道物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滴虫可以明确诊断。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表现为慢性迁延不愈的浆液性黄白色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念珠菌阴道炎
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的凝乳状或豆腐渣状,外阴部灼热痛、性交痛、排尿痛的典型表现初步判断,阴道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菌丝可明确诊断。
5、蛲虫性阴道炎
蛲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表现为会阴部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夜间奇痒时检查可能在肛门周围发现乳白色小虫。另外在大便或肛门周围及外阴分泌物中找到蛲虫卵可以确诊。
6、阴道异物
异物在阴道内难以取出,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疼痛、阴道流血、阴道瘙痒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异物,窥镜检查可以发现异物和帮助取出异物。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以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结合。局部进行外用药物、粘连分离、异物取出等处理;药物治疗应根据检查及化验结果针对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口服及外用。
治疗-一般治疗: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1)细菌性阴道炎治疗以抗厌氧菌药物为主,常用口服甲硝唑或克林霉素,局部涂抹克林霉素软膏或甲硝唑凝胶。
(2)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首选甲硝唑,可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片剂,局部可涂抹甲硝唑凝胶。
(3)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口服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4)阴道异物取出后也应按照阴道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处理。
2、制霉菌素片、两性霉素B
针对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采用停用抗生素,并给予口服维生素B,制霉菌素片剂或两性霉素B。每日用氟康唑。
3、口服驱虫剂
针对蛲虫性外阴阴道炎,可选用恩波吡维铵或哌嗪,遵医嘱服用。
4、局部用药
蛲虫性阴道炎可用蛲虫膏,挤入肛门可阻止肛门瘙痒。
治疗-相关药品:
甲硝唑片、克林霉素、替硝唑、红霉素、阿奇霉素、制霉菌素片、两性霉素B、维生素B、氟康唑、恩波吡维铵、哌嗪、蛲虫膏
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一般预后较好。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中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念珠菌阴道炎、蛲虫性阴道炎均具有传染性。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小阴唇粘连复发率高。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一般不可自愈,经积极治疗大多可根治。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再次接触感染源可能会再发。
预后-危害性:
1、婴幼儿外阴阴道炎中滴虫性阴道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念珠菌阴道炎、蛲虫性阴道炎均具有传染性。
2、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小阴唇粘连复发率高。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经积极治疗大多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根治。
预后-复发性:
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但再次接触感染源可能会再发。
日常-总述: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家长应注意对患儿的情绪安抚,积极治疗,注意帮助孩子做好清洁和勤换尿布等,日常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患儿,常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搔抓下体。
2、心理护理
家长应及时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安抚患儿,帮助患儿配合医生的检查及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口服抗生素治疗时,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保持婴儿外阴清洁和干燥,勤换尿布和及时清洗外阴。
2、尽早穿封裆裤,让孩子不要随地坐卧,不给孩子穿紧身裤。
3、教孩子大小便后擦拭时应从前向后擦。
4、孩子的洗浴用具应跟大人分开。
5、教育孩子不能向阴道中塞入物体。
饮食调理:
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发生与饮食关系不大,但注意合理营养饮食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和疾病的尽快痊愈。
饮食建议:
注意婴幼儿营养均衡,避免挑食。
饮食禁忌:
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预防措施:
对于婴幼儿外阴阴道炎,预防十分重要。
1、注意保持婴儿外阴清洁和干燥
(1)使用尿布的婴儿,最好选用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少用尿不湿,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
(2)家长每天给孩子清洗外阴,擦拭时注意自上而下,依次是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周围,并注意擦拭皮肤褶皱处。
(3)如果皮肤有皲裂,应给孩子使用无刺激性的油膏涂擦,也可以使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
2、尽早穿封裆裤,尽量不让孩子在地板上坐卧,选择柔软、宽松、舒适的衣服,少穿或不穿紧身裤。
3、婴幼儿的浴盆、毛巾等生活用品要固定,专人专用,避免与其他人交叉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