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硬肿症疾病英文名称: sclerema neonatorum疾病概述: 硬肿症,中医病名...
养生
疾病名称: 硬肿症
疾病英文名称: sclerema neonatorum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常见症状: 局部甚至全身皮肤、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
主要病因: 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护理、保暖不当,感受寒邪
相关中医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由于缺氧与酸中毒,血气分析可有血pH降低、PaO2降低、PaCO2增高。由于心肌损害,心电图可表现为Q-T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S-T段下移。有DIC表现者,血DIC指标阳性。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有保暖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表现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病情加重后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脏器功能损害。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有保暖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表现 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病情加重后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脏器功能损害。
诊断-鉴别诊断:
1、新生儿水肿 全身或局部水肿,但不硬,皮肤不红,无体温下降。全身水肿原因可有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新生儿溶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功能障碍、维生素B,或维生素E缺乏等。局部水肿有时因产道挤压所致。
2、新生儿皮下坏疽 常有难产或产钳助产史。多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枕、背、臀)以及受损部位。病变局部皮肤发硬,略红肿,迅速蔓延。病变中央转为软化,呈暗红色,逐渐坏死,形成溃疡,可融合成大片坏疽。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大法是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根据临床证候不同,阳虚者应温补脾肾,脾肾阳气恢复则寒邪不易人侵;寒甚者宜散寒通阳,寒邪驱散则阳气通达;血瘀者宜行气活血,气行血行则瘀滞可散。治疗中可采取多种途径给药,内服、外敷兼施,同时配合使用复温疗法。
治疗-药物治疗:
治疗-其他治疗:
1、生葱、生姜、淡豆豉各30g。捣碎混匀,酒炒,热敷于局部。用于寒凝血涩证。
2、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g,肉桂6g。研末,加羊毛脂100g,凡士林900g,拌匀成膏。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加温后,敷于患处。1日1次。用于阳气虚衰证。
预防措施:
1、预防 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寒冷季节做好新生儿保暖,调节产房内温度为20度左右,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应经常检查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加强消毒隔离,防止或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2、护理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姿势须勤变换,严防发生并发症。对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