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养生
疾病名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
疾病别名: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疾病概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以前又称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等。本病是一种较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但房角始终处于开放状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隐匿,且一般为双眼性,多数患者早期无自觉表现,常于晚期出现视功能损害时才发现。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眼
常见症状: 眼压高、眼胀、视物模糊、虹视、头痛
主要病因: 与年龄、种族、家族史、近视等相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定期检查,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中医疾病: 眼盲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一般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但由于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发病率并不十分清楚。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暂无权威数据表明本病好发于哪一类人群。
病因-总述:
在病因研究上,尽管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已知一些因素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年龄、种族、家族史、高度近视、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病因-基本病因:
1、年龄
随年龄的增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4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2、种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有较明显的种族差异,其中以黑色人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最高,原因可能与黑人的视神经组织结构与其他人种不同有关。
3、家族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遗传倾向,但其确切的遗传方式则还未有定论,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家族史是最危险的因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的阳性家族史发生率,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亲属的发病率也较正常人群高。
4、高度近视
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原因可能与高度近视患者眼轴拉长使巩膜和视神经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对眼压的耐受性和抵抗力降低有关。
5、皮质类固醇敏感性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皮质类固醇具有高度敏感性,与正常人群对皮质类固醇试验高敏感反应的发生率4%~6%相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高敏感反应率绝对升高,近达100%。皮质类固醇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知皮质类固醇可影响小梁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6、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或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或脑血管卒中病史、周围血管病、高黏血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原因可能与影响视盘的血液灌注有关。
症状-总述: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任何自觉表现,少数患者随着眼压升高,可出现眼胀、视物模糊、虹视、头痛等。晚期可出现视野缩小,并导致行动不便和夜盲等症状,严重时可致视力完全丧失。
症状-并发症:
视盘损害和视网膜神经纤维萎缩是本病最严重的后果,与其预后直接相关。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或持续存在眼胀、视物模糊;
2、出现严重的视野缩小、视力下降;
3、伴有注视明亮光源时周围有彩色光环情况;
4、伴夜间视力严重下降;
5、伴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恶心等不适;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可及时去眼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眼部妆容,不戴隐形眼镜,以防影响医生检查;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眼部不适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这些症状发生的先后情况是怎样的?
3、近期这些症状有加重吗?
4、出现症状后有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有做过相关眼部检查吗?结果如何?
6、您的亲属中有人患有类似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我目前可以进行何种治疗?
5、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会导致失明吗?
6、我日常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包括视敏度测试等全面的眼部查体,之后根据情况进行视野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1、视敏度测试
可用于检查患者的视力降低程度。
2、其他
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眼部情况,包括色觉、暗适应、明适应以及两侧瞳孔对光反射的表现等,对青光眼的诊断和类型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检查-其他检查:
1、视野检查
用于检查中心及周边视野的缺损情况。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青光眼患者往往会有视野缩小,晚期可出现颞侧岛视(仅在颞侧保留一小块视力)和管状视野。
2、眼压测量
通过眼压测量仪进行检查,了解眼压的变化情况,必要时需做24小时眼压检测。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眼压可逐渐增高。此外,眼压测量方法上的差异,会造成对实际眼压的偏差错误,压陷式Schiotz眼压计、非接触眼压计(NCT)都不如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准确、可靠,但后者技术操作要求较高。诊断时,尤其对可疑病例的眼压判断应该作压平式眼压计测量。
3、房角镜检查
房角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房角结构。房角的开放或关闭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或闭角型青光眼的依据。
4、视觉电生理检查
对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青光眼种类的鉴别也有较高价值。
5、裂隙灯检查
对角膜、结膜、虹膜、巩膜等结构进行检查,以了解眼部结构的病变情况。
6、其他
可通过检眼镜、眼底照相机等对眼底进行检查,了解眼底的视盘、视网膜、视网膜血管、黄斑及中心凹等结构的病变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一般为双眼性,但通常因双眼发病时间不一,表现为双眼眼压、视盘、视野改变以及瞳孔对光反应的不对称性。由于POAG多无自觉症状,早期极易漏诊,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康普查来发现,其中主要诊断指标包括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必要时还需色觉、对比敏感度、视觉电生理等指标辅助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眼压升高
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三大诊断指标,如其中二项为阳性,房角检查属开角,诊断即可成立。尚有一些辅助指标,如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获得性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某些视觉电生理的异常,以及阳性青光眼家族史等,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2、视盘损害
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均属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此外,双眼视盘形态变化的不对称,如C/D差值>0.2,也有诊断意义。
3、视野缺损
可重复性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采用Goldmann视野计超阈值静点检查或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阈值定量检查,较容易发现早期视野缺损。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有密切对应关系,如两者相互吻合,其结果可相互印证。
诊断-鉴别诊断:
1、青少年型青光眼
其发病情况与POAG类似。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数患者直到有明显视功能损害时如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表现时才就医诊治,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虹视、眼胀、眼痛、头痛甚至恶心等表现。但青少年型青光眼的视盘病理凹陷表现浅而宽,不如POAG视盘凹陷那样典型和容易识别。因此通过眼底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2、其他
必要时,POAG还需与存在眼压升高、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等病变的眼部疾病进行鉴别,如剥脱综合征、色素播散综合征、眼外伤、眼前节炎症、亚急性或慢性房角关闭、激素性青光眼等。一般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和眼部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尽可能延缓其进展,使患者在存活期间能保持良好的视功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联合采用。对已有明显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的病例多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并给予相应的神经保护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药)
常用毛果芸香碱,其降眼压机制是增加小梁途径的房水外流,但可能会引起眉弓疼痛、视物发暗、近视加深等副作用。
2、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有噻吗洛尔、盐酸左旋布诺洛尔和倍他洛尔等滴眼液。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不影响瞳孔大小和调节功能,但其降压幅度有限,长期应用后期降压效果减弱。
3、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
常用药物有酒石酸溴莫尼定,可同时减少房水生成和促进房水经葡萄膜巩膜外流通道排出。
4、碳酸酐酶抑制剂
常用药物有乙酰唑胺、布林佐胺等。通过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压。
5、高渗脱水药
常用药物有50%甘油和20%甘露醇。通过减少眼内物的容积来迅速降低眼压。
6、视神经保护剂
此类药物的作用是神经保护和修复。常用药物如甲钴胺、胞磷胆碱等。
治疗-相关药品:
毛果芸香碱、噻吗洛尔、盐酸左旋布诺洛尔、倍他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乙酰唑胺、布林佐胺、甘油、甘露醇、甲钴胺、胞磷胆碱
治疗-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眼外引流的滤过性手术,包括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等,即人为地开创一条滤过通道,将房水引流到巩膜瓣和结膜瓣下,以缓解升高的眼压。也有用微小植人物如Express引流钉来替代小梁切除术,优点是创伤减少操作简便,安全性提高,但疗效与经典的小梁切除术相当。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眼球壁的手术不进入前房,木中、木后并发症(主要是浅前房或前房消失)大大减少,安全性高,但操作技术难度大。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预后与视神经受损程度、眼压高度、视盘组织的易损性、全身血管性疾病、病人对治疗的配合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恰当等有关。一般认为视盘凹陷重者预后差,因为受损严重的视盘仅剩余少量轴索。
预后-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预后-治愈率:
由于目前缺乏权威数据统计,因此具体的治愈率并不十分清楚。
日常-总述:
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用药,做好病情监测,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用眼,有利于促进疾病尽快康复,维持治疗效果。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在确诊后,患者担忧视力能否恢复正常,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心理负担重,容易出现急躁、易怒。
(2)由于严重的眼部症状,患者的生活会不便利,可能会感觉自己没用,无法找到生命的价值,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及陪护人员应劝说、安慰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的治疗及预后知识,并讲解给患者听,告诉患者早期得到治疗,视力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损害,以此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2)患者在发病后,应尽力保持冷静,可以通过听音乐、闭眼休息等方式尽量放松心理,注意自我调节,消除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
日常-用药护理:
1、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加减药量,学会药物的正确使用方式,
2、学会药物的正确贮藏方法,尤其是滴眼液类的药物,如倍他洛尔需要遮光、密闭保存。
日常-生活管理:
1、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日最好不少于8小时睡眠。
2、避免在暗室内停留过久,勿在暗光下阅读。夜间上厕所时,要注意开灯。
3、不要长时间阅读、看电视,避免眼疲劳。
4、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避免举重及剧烈活动,以免增加眼压。
5、视力受损的患者平时可用视力辅助工具,如大字印刷品、电子助视器等,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受伤。
日常-病情监测:
术后发现看灯光时有彩色的虹视圈、眼睛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分泌物增多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宜选择清淡、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主食谷、豆、麦、薯类均可。
2、多食用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的食物,促进眼组织正常代谢。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胡萝卜、菠菜、甘蓝、空心菜、杏、枇杷、芒果等,含维生素A、维生素E较多。干果类含B族维生素较多,如花生、桂圆、核桃等,可与主食同煮。
饮食禁忌: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大蒜等,食用后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不宜食用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高脂和高胆固醇可加重或引起眼部血管硬化,不利于本病的治疗。
3、忌烟酒,不饮咖啡和浓茶。咖啡和浓茶可兴奋神经系统,加重精神紧张,有可能加重病情。
4、控制饮水量,一次饮水量不宜过多。因为短期内饮水过多,可造成血液渗透压降低,房水产生增多,使眼压升高,症状加重。
预防措施:
目前对于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本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注意定期体检,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