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原发性痛经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dysmenorrhoea疾病别名: 功能性痛...
养生
疾病名称: 原发性痛经
疾病英文名称: primary dysmenorrhoea
疾病别名: 功能性痛经
疾病概述: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即功能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原发性痛经病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有关。此外,精神和神经因素对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的影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 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
主要病因: 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精神和神经因素
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激素检测、B超检查
重要提醒: 对于有痛经症状的患者,平时尽量少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痛经的症状。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我国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约为56.06%。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原发性痛经最常见于25~35岁未婚未产的妇女,大多数患者于初潮时发生,初潮后6个月至2年内为高发期。
病因-总述:
原发性痛经病因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增加有关,此外,精神和神经因素对原发性痛经也有一定的影响。
病因-危险因素:
1、有痛经家族史者。
2、经常吃生冷食物,且饮食不规律的人群。
3、平常心理压力大、情绪起伏大的人群。
症状-总述:
原发性痛经的症状主要为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同时还可伴有腰酸、恶心、呕吐、乏力等其他不适表现,妇科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症状-并发症:
恶心、呕吐、腹泻等。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月经期下腹部疼痛、坠胀、腰酸、乏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通常需要进行妇科检查、激素检查以及B超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附件检查,一般原发性痛经者的妇科检查并无异常。
检查-实验室检查:
激素检查:主要是用来了解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具有方便、无创、费用低等特点,可帮助排查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腰酸等表现,以及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即可诊断。此外,还需与继发性痛经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需与继发性痛经相鉴别,继发性痛经常在初潮后数年方出现症状,多有妇科器质性疾病史或宫内节育器放置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检查加以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症状较轻者可通过心理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缓解。严重时可通过药物来减轻疼痛,常用药物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避孕药等。
治疗-一般治疗:
1、心理治疗
月经时的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和顾虑可缓解疼痛。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均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
治疗-药物治疗: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该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80%。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药物效果佳,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
2、避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疗效达90%以上。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等
治疗-治疗周期: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在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预后一般较好。
预后-危害性:
长期的痛经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预后-自愈性:
轻症者无须治疗,一般可自行缓解。
预后-治愈性:
通过正规治疗一般可以缓解症状。
预后-治愈率: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经彻底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重视心理护理,日常注意休息和保暖。
日常-心理护理:
对于青春期初潮及疼痛严重的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家属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月经的相关科学知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放松身心。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自己随意加减用量,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好个人卫生。
2、可以多喝热汤、热水,下腹放热水袋,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日常-复诊须知:
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荠菜、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肉、鸭肉、鸡蛋、牛奶等。
饮食禁忌:
月经来潮时,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如雪糕、冰淇淋、辣椒、生葱、生蒜、胡椒、酒等。此外,经期也不宜摄入咖啡或巧克力等,以免加重痛经。
预防措施:
1、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平时的生活、起居、劳作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在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抵抗力会相对降低,容易感染导致痛经。认真做好这些时期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
3、体育锻炼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能促进气机调畅、血脉流通、关节流利,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4、定期进行体检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女性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定期的体检能够及早发现妇科疾病及早干预。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