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中暑疾病英文名称: summerheat stroke疾病概述: 中暑,中医病名。是指因...
养生
疾病名称: 中暑
疾病英文名称: summerheat stroke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头痛
主要病因: 高温或烈日下劳作,或处于气候炎热湿闷的环境
相关中医疾病: 重症中暑、高温损伤
病因-基本病因:
正气亏虚之体,适遇炎热气候或高温环境,机体不能调节适应,致使暑热之邪侵袭体内蓄积不去而为中暑。由于暑性本热,易耗气伤阴,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暑热炽盛和气阴两虚。若暑热蒙蔽心包,或引动肝风,以及气阴亡脱等危重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多发生在夏季。年老、体弱者或产妇易于发病,有高温(35℃以上)作业,或烈日下暴晒史。
2、有汗出口渴,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等症。
3、体温多在40℃左右(其中脱证口温常低于正常,肛温微升);皮肤干燥,昏迷抽搐。
4、有的病人表现为突起发热无汗,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或呕泻肢冷,或剧烈头痛,呕吐,眩晕耳鸣,烦躁不安,或见皮肤苍白,出冷汗,呼吸浅快,脉细微,血压下降。
诊断-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夏季。年老、体弱者或产妇易于发病,有高温(35℃以上)作业,或烈日下暴晒史。
2、有汗出口渴,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等症。
3、体温多在40℃左右(其中脱证口温常低于正常,肛温微升);皮肤干燥,昏迷抽搐。
4、有的病人表现为突起发热无汗,恶心呕吐,剧烈腹痛,或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或呕泻肢冷,或剧烈头痛,呕吐,眩晕耳鸣,烦躁不安,或见皮肤苍白,出冷汗,呼吸浅快,脉细微,血压下降。
诊断-鉴别诊断:
1、伤暑
症状较轻,无高热、神昏、抽搐,腹痛、呕吐,剧烈头痛、眩晕,面色苍白、冷汗肢厥之类表现。
2、中风
多冬春发病,常于情志刺激,或劳累、饱食、饮酒后发病,昏倒后多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一般无高热汗出、胸闷呕恶等症状。
3、暑温、瘴疟、疫毒痢
可作脑脊液检查,血片查疟原虫,大便常规或培养等进行鉴别。
4、痫病
非暑季特发病,无感受暑热病史,突然仆倒,口吐涎沫,或有抽搐,不发热,移时苏醒如故。
治疗-治疗原则:
1、阳暑证因暑为火邪,临证常以暑入阳明、暑陷心包、暑热动风、气虚津亏为多见,病性多虚实夹杂,故其治则宜“间者并行”、“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常以清热泄暑、开窍熄风、益气养阴为大法。
2、阴暑证即夏月伤寒,因暑而受寒,非一般伤寒,为寒邪袭表,或饮冷而损伤中阳,又“暑多夹湿”,故其病性以虚寒、暑、湿兼夹为特征,其治则为“其在皮者,汗面发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则补之”。治法为疏表散寒、清热祛暑、芳化温中。
预防措施:
避免在炎日下长途行走或在高温下长时间劳作。摄取适量的水分和盐,摄取足够的营养。对重症中暑患者要重点观察神色、瞳神、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