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重叠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overlap syndrome,OS疾病别名: 重叠结缔组织...
养生
疾病名称: 重叠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overlap syndrome,OS
疾病别名: 重叠结缔组织病
疾病概述:
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又称为重叠结缔组织病,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同时或先后出现的疾病状态。其发病原因暂时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本综合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在同一时间内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另一种是患者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随着对此病深入地认识,此病范畴已由6种传统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结节性多动脉炎(PN)和风湿热(RF)、扩展至结缔组织病及其近缘病,如贝赫切特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脂膜炎、韦氏肉芽肿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叠。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泛发性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肺纤维化、四肢近端肌无力与肌痛、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等。临床上常通过药物治疗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病情进展。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泛发性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肺纤维化、四肢近端肌无力与肌痛、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尿常规检查、自身抗体检测、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肌骨超声、心脏彩超
重要提醒: 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以免疾病进展,危及患者生命。
相关中医疾病: 重叠痹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约占结缔组织病的5%。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总述:
重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目前认为重叠综合征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相关。
症状-总述:
由于此病是各种结缔组织病之间及其近缘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异常取决于所重叠的结缔组织病病种,临床所见患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及多发性肌炎之间的重叠为主。主要表现为泛发性皮肤硬化、张口和吞咽困难、肺纤维化(如胸闷、呼吸困难)、四肢近端肌无力与肌痛、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
症状-典型症状:
1、SLE与PSS重叠
患者开始常为典型的SLE表现,如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皮肤硬化、吞咽及张口困难、肺纤维化(常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向PSS转变,在SLE与PSS重叠病例中,患者面部红斑发生率低,雷诺现象(即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发生率高。
2、SLE与PM重叠
除SLE症状外,如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炎等症状,可以伴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和压痛。
3、SLE与RA重叠
除SLE症状外,如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炎等症状,以类风湿结节、关节畸形和强直(关节活动障碍、发挺、僵硬)多见。
4、SLE与PN重叠
除SLE症状外,如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炎等症状,还会出现沿血管分布的皮下结节及腹痛,肾损害可引起血尿、泡沫尿等症状。本病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损害。
5、PSS与PM/DM重叠
常有雷诺现象,四肢近端肌痛和肌无力,关节炎或关节痛,食管运动减慢,肺纤维化,皮肤硬化增厚常局限于四肢,很少见到广泛累及。
症状-并发症:
可出现以下并发症:
1、心脏损害
如心力衰竭等。
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如癫痫、无菌性脑膜炎等。
3、死亡
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就医-门诊指征:
1、多个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
2、肌无力、肌痛和压痛;
3、伴皮疹、脱发、口腔溃疡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首诊科室为风湿免疫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2、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3、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5、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6、以前是否患过风湿免疫病?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4、需要做什么检查?
5、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这些检查和治疗大约需要花费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选择性的让患者进行血液检查、尿常规检查、自身抗体检测、CT检查、X线检查、MRI检查、肌骨超声、心脏彩超等,以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不同结缔组织病的重叠,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其特异性,其检查内容包括血液检查、尿常规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
1、SLE与PSS重叠血清ANA阳性多且效价高,抗dsDNA抗体效价低。
2、SLE与PM重叠血清ANA阳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血清肌酶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增加。
3、SLE与类风湿关节炎重叠血清RF阳性和高效价;SLE与PN重叠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尿。
4、PSS与PM/DM重叠血清抗Ku抗体、抗Scl70抗体和抗U1RNP抗体阳性,具有特征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
1、CT及X线检查
(1)SLE相关的重叠综合征可见胸膜炎改变,伴狼疮肺炎急性期可见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阴影,慢性期可见弥漫性颗粒状、网状改变。
(2)SSc相关的重叠综合征累及肺时胸部X线和CT可见双下肺和胸膜下的磨玻璃影和网格状影,还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及蜂窝肺等。
(3)PM/DM相关的重叠综合征累及肺时胸部X线和CT可见磨玻璃影和网格状影,还可出现实变及蜂窝肺等。
(4)SSc-RA的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但几乎不会出现肢端骨质溶解。
2、MRI检查
(1)SSc-RA早期手部MRI除了周围组织炎症表现外,还有滑膜炎、滑膜增生、骨髓水肿、软骨及骨质破坏表现。
(2)MRI还可有效检测PM/DM相关的OS急慢性肌炎部位,协助临床肌活检定位。
3、超声检查
(1)肌骨超声:高分辨率的超声可以提供肌腱、韧带、肌肉、神经、关节囊等相关组织清晰的超声下解剖图像,可以用超声诊断出肌腱炎症、肌肉损伤和关节肿胀、骨及软骨侵蚀破坏等,还可以实施超声引导下的实时治疗。
(2)心脏彩超:可以进行肺动脉高压的筛查。
诊断-诊断原则:
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必须要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重叠可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亦可在不同时期内发生,即患者可先有某一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SLE),以后重叠或转变成另一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等。这种转变可呈连续性或间断进行。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患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结缔组织病间的重叠均可诊断为重叠综合征。
诊断-鉴别诊断: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两种疾病的相似点是均可存在硬皮病、红斑狼疮和皮肌炎等多种结缔组织病的某些症状和体征;不同点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不符合任何一种独立疾病的诊断标准,以高效价的抗UIRNP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阴性为首要条件,OS则在某一阶段或病程中先后满足独立诊断两个及其以上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治疗原则:
重叠综合征的治疗应该依据重叠疾病的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等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病情进展。
治疗-一般治疗:
1、常需参照各种有关疾病的治疗常规,通常需采用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有时需单独或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MTX)等。
2、严重患者可选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合并免疫抑制剂的冲击疗法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及血浆置换疗法等。
治疗-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可应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缓解相应症状。若主要脏器受累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2、非甾体抗炎药
具体用法视病情而定,对轻症患者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沙利度胺等。
3、免疫抑制剂
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沙利度胺、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明显疗效,可考虑手术治疗,缓解症状。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中医治疗:
待病情控制后较轻病例可采用活血、壮阳、通络的中药或如雷公藤、丹参等制剂协同治疗。以上中医方药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用药。
预后-一般预后:
临床所见重叠结缔组织病中最多的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之间的重叠综合征,其预后均较单一病种者差。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硬化的重叠综合征,其5年生存率仅约30%。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中的1种与其他结缔组织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者,其预后视所累及的脏器不同而不同,预后一般较上述重叠者为佳。重叠综合征患者的死因多与心力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相关,肾衰竭者少见。
预后-危害性:
病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预后-自愈性:
本病不可自愈,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应当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遵医嘱应用药物,以便取得较好疗效,进而增加治愈信心。
2、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影响,所以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创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使患者心情愉快,早日康复。
日常-用药护理:
应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密切监测造血系统功能、肝肾功能和防治并发感染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2、戒烟酒,减少刺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4、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建议患者早、中、晚每天进食3餐,两餐之间尽量不吃零食,晚餐不宜过饱。
2、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增加咀嚼次数,彻底咬碎食物,减少食物造成的损伤和刺激,保护胃黏膜,同时有利于消化吸收。
3、食物冷热适度,并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高温煮熟以后再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同时注意食用器具的卫生。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不利于疾病恢复。
2、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忌用炸、烤、烟熏、腌制等肉类。
3、避免暴饮暴食,过饱和过饥都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免疫功能异常疾病。
2、平常多锻炼身体,饮食均衡丰富,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