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丹痧疾病英文名称: scarlatina疾病别名: 疫痧、疫疹疾病概述: 丹痧,中医病名...
养生
疾病名称: 丹痧
疾病英文名称: scarlatina
疾病别名: 疫痧、疫疹
疾病概述: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常见症状: 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退后皮肤脱屑
主要病因: 感受痧毒疫疠之邪
相关中医疾病: 猩红热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病因-基本病因:
检查-实验室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1、病史
丹痧流行史或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前驱期
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伴头痛、全身不适等症。咽及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2)出疹期
一般在起病12-24小时内出疹。皮疹从耳后、颈部、胸背部迅速蔓延至四肢,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晕,其上有点状红疹,高出皮面,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以手按压红色可暂时消退,出现苍白的手印。在颈部、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色,称线状疹。颜面部潮红无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病初舌苔厚,3-4天后舌苔剥脱,舌质红绛,舌乳头肿大如刺,称杨梅舌。
(3)恢复期
皮疹于3-5天后依次消退。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疹退后有片状脱皮,无色素沉着。
诊断-诊断依据:
1、病史
丹痧流行史或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
(1)前驱期
一般不超过24小时。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咽痛,吞咽时加剧。伴头痛、全身不适等症。咽及扁桃体有脓性分泌物。软腭充血,有细小红疹或出血点。颈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2)出疹期
一般在起病12-24小时内出疹。皮疹从耳后、颈部、胸背部迅速蔓延至四肢,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晕,其上有点状红疹,高出皮面,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以手按压红色可暂时消退,出现苍白的手印。在颈部、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色,称线状疹。颜面部潮红无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苍白,称环口苍白圈。病初舌苔厚,3-4天后舌苔剥脱,舌质红绛,舌乳头肿大如刺,称杨梅舌。
(3)恢复期
皮疹于3-5天后依次消退。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好转。疹退后有片状脱皮,无色素沉着。
诊断-鉴别诊断:
1、麻疹
发热3-4日出疹,疹出热甚,暗红色斑丘疹,如麻粒状,发疹有顺序。疹间有正常皮肤。约3天出齐疹后有脱屑有色素沉着。
2、奶麻
发热3-4日出疹,热退疹出,如玫瑰色斑丘疹,发疹无顺序。发热24小时后布满全身。疹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3、风疹
发热半天-1天出疹,淡红色细小斑丘疹,如痧粒状,发疹无明显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疹后无脱屑,无色素沉着。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其他治疗:
1、金银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叶、薄荷叶各适量。煎汤漱口,1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2、玉钥匙散或锡类散。吹喉,1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3、金不换散或珠黄散。吹喉,1日2-3次。用于咽喉糜烂化脓。
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丹痧患儿隔离治疗7日,至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人员,隔离观察7-12天。
2、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的衣物及分泌排泄物应消毒处理。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患者所在场所及病室可用食醋熏蒸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疾病流行期间,对儿童集体场所经常进行消毒。易感儿童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中药煎剂,用于预防.
4、患者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湿润。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注意补给充足的水分。保持大便通畅。
5、注意皮肤与口腔的清洁卫生,可用淡盐水或一枝黄花煎汤含漱,1日2-3次。
6、皮肤瘙痒不可抓挠,脱皮时不可强行撕扯,以免皮肤破损感染。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