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二硫化碳中毒疾病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poisoning疾病概述...
养生
疾病名称: 二硫化碳中毒
疾病英文名称: carbon disulfide poisoning
疾病概述:
二硫化碳中毒(carbon disulfide poisoning)可分为急性二硫化碳中毒和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高浓度的二硫化碳后迅速发病。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是指患者在长时间内,接触一定浓度的二硫化碳后缓慢发病。二硫化碳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或眼睛直接接触进入体内。二硫化碳是以神经损伤为主的神经毒物,急性中毒以神经系统抑制为主,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昏迷、呼吸衰竭、死亡。二硫化碳中毒的预后情况与其中毒程度、并发症情况有关,如果早期诊断、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并就医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材、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神经、其他
常见症状: 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哭笑无常、谵妄、昏迷、记忆力减退、心悸、手心多汗
主要病因: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眼睛直接接触二硫化碳
检查项目: 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检查、头颅CT、脑电图检查、神经-肌电图
重要提醒: 急性重度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猝死,需要立即从中毒环境脱离并送至医院抢救。
临床分类:
按照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二硫化碳中毒和慢性二硫化碳中毒。
1、急性二硫化碳中毒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高浓度的二硫化碳后迅速发病。患者主要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哭笑无常、癔症样发作,甚至谵妄、昏迷和呼吸衰竭。
2、慢性二硫化碳中毒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是指患者在长时间内,接触一定浓度的二硫化碳后缓慢发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健忘急躁等精神症征象,同时可伴有心悸、手心和足底多汗、盗汗、血压不稳定、性欲减退或亢进等表现。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二硫化碳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职业中毒。据相关研究显示,二硫化碳中毒占2006~2008年江苏省急、慢性职业中毒化学物的57.81%。具体数据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死亡率:
具体数据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二硫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生产或经常接触农药、粘胶纤维、玻璃纸和橡胶硫化等工人群体中。
病因-总述:
二硫化碳的挥发性强,工人在生产中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吸收或眼睛直接接触将二硫化碳吸入体内。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是由于患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高浓度的二硫化碳,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是由于长时间接触一定浓度的二硫化碳所导致的。
病因-基本病因:
1、进入人体的途径
(1)通过呼吸道吸入:在常温常压下,二硫化碳为清澈无色带有芳香的液体,挥发性强。二硫化碳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部被迅速吸收。
(2)通过胃肠道吸收:不小心误食二氧化硫也可导致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成人经口最小致死量为10ml。
(3)通过皮肤吸收:皮肤直接接触二氧化硫或者穿着被二氧化硫污染的衣物时,二氧化硫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导致中毒。
2、作用机制
二硫化碳是以神经损伤为主的神经毒物,可以选择性地损害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特别是脑干和小脑,引发急性血管痉挛。二硫化碳在体内与蛋白质的氨基发生反应,生产二硫代氨基甲酯等物质,引起蛋白质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共价交联变化,是主要的毒作用机制。
病因-危险因素:
二硫化碳主要用作粘胶纤维、玻璃纸生产以及作为生产四氯化碳的原料。因此经常接触农药、粘胶纤维、玻璃纸和橡胶硫化等工人群体易发此病。
症状-总述:
急性二硫化碳中毒主要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谵妄、昏迷等症状。慢性二硫化碳中毒主要损害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出现以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其他器官也可累及。
症状-典型症状:
1、急性二硫化碳中毒
急性二硫化碳中毒呈麻醉样作用,多见于生产事故。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哭笑无常、癔症样发作,甚至谵妄、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2、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长期密切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易激动、情感障碍等症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如心悸、手心多汗、性功能减退等。
(2)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系统是二硫化碳中毒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多发性神经病是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下肢无力,腓肠肌疼痛。重度中毒患者呈现运动障碍,行走困难、四肢远端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
(3)视觉系统损害:长期接触二硫化碳的患者,可出现眼底形态学改变,灶性出血,渗出性改变、视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微血管动脉瘤和血管硬化。
(4)生殖系统损害:男性患者可发生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减少,精子数量减少,异常精子增多。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失调,月经周期异常,排卵功能障碍,流产或先兆流产等。
(5)心血管系统损害:职业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二硫化碳接触者冠心病死亡率、心绞痛及高血压发病率比对比组增高,提示二硫化碳接触可能与如上疾病存在关联。
症状-并发症:
1、脑水肿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急性二硫化碳中毒会造成脑微循环障碍,导致脑代谢紊乱、脑水肿。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二硫化碳能抑制血浆中的脂蛋白酶和脂质清除因子活性,导致脂蛋白和脂类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硬化,促使冠心病发作。
3、睾丸萎缩
睾丸萎缩是指男子睾丸缩小痿软的一种病证,以一侧或双侧睾丸萎缩,睾丸既小又软为特征,此症大多数可引起不育。二硫化碳可能通过损伤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以及睾丸的结构功能等导致生殖毒性。
就医-急诊指征:
患者在吸入二硫化碳蒸汽或者口服二硫化碳后,出现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哭笑无常、癔症样发作,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患者有较长时期密切接触二硫化碳的职业史,并且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汗、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较平稳,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的患者须于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记录自己的职业史、毒物接触史以及携带之前体检记录。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有哪些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
2、之前有就诊过吗?怎么治疗的呢?效果怎么样呢?
3、您的职业是什么?
4、您在工作中会接触到二硫化碳吗?
5、您工作多久了?
6、您工作环境中空气二硫化碳浓度测过吗?有多高?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二硫化碳中毒了吗?
2、这个病能治好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我这个病该怎么治疗呢?
5、这个病需要治疗多久呢?
6、我在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7、这个病会复发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急性吸入大量二硫化碳蒸汽(或口服二硫化碳)后,出现头痛、眩晕、恶心、昏迷等症状,或者有较长时期密切接触二硫化碳的职业史,并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和职业史,之后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其次会建议做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检查(TTCA)、脑电图、神经-肌电图、CT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及生命体征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意识情况、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患者需要平卧于检查床上,暴露胸腹部。急性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的状态。
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慢性中毒患者会出现四肢远端呈手套样、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减退,多呈对称性分布,下肢较为明显。
检查-实验室检查:
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检查:2-硫代噻唑烷-4-羧酸是二硫化碳的代谢产物,其与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密切相关,随尿液排出体外。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尿液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高于2.2mg/g Cr。
检查-其他检查:
1、脑电图检查
(1)检查方法:脑电图是通过脑部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的检查。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患者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
(2)检查表现: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的脑电图常出现α波节律明显波动与不对称性。
2、神经-肌电图检查
(1)检查方法:在检查时,医生会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检查过程中有一定的痛苦和损伤,但一般能够耐受。
(2)检查表现:二硫化碳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可出现远端潜伏期延长,远端感觉诱发电位降低等表现。
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时,应该进行头颅CT检查,可以帮助帮助医生鉴别排除脑外伤、脑内肿瘤、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
诊断-诊断原则:
二硫化碳中毒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之前的毒物接触史、职业史,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参考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改变,方可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急性二硫化碳中毒
(1)病史
患者有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二硫化碳蒸汽或口服二硫化碳的病史。
(2)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麻醉样表现,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哭笑无常、癔症样发作,甚至谵妄、昏迷等症状。
(3)实验室检测指标
尿液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2.2mg/g Cr 。
(4)头颅CT
急性二硫化碳患者可出现脑水肿,CT显示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
2、慢性二硫化碳中毒
(1)慢性轻度中毒
①职业史:患者具有长期接触二硫化碳的职业史
②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多汗、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症状,伴有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痛觉、触觉或音叉振动觉障碍,同时有跟腱反射减弱。
③实验室检查: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2.2mg/g Cr。
④其他检查:脑电图呈现中度异常,常出现α波节律明显波动与不对称性;神经-肌电图出现远端潜伏期延长,远端感觉诱发电位降低等表现。
⑤CT检查排除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内肿瘤或颅内感染等其他疾病。
(2)慢性重度中毒
有职业接触史及慢性轻度中毒的表现,同时伴有一下任何一项者:
①中毒性脑病: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患者常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偏瘫、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②中毒性神经病:患者多出现易怒、抑郁、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或甚至可出现躁狂性或抑郁性精神病。
诊断-鉴别诊断:
1、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本病多继发于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之后,临床上患者常出现四肢无力,四肢肌张力低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可以通过询问病史、职业史、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检查进行鉴别,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尿液中检测不到2-硫代噻唑烷-4-羧酸。
2、糖尿病周围神经炎
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多见。患者多感觉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走感、灼热感、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等。可以通过询问病史、职业史、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检查进行鉴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多有糖尿病病史,尿液中检测不到2-硫代噻唑烷-4-羧酸。
治疗-治疗原则:
二硫化碳中毒的治疗目的是缓解中毒症状,防治中毒并发症的发生。急性二硫化碳中毒的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迅速将其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维持其呼吸功能。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之后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二硫化碳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以支持疗法为主。可予促进细胞代谢的药品如吡拉西坦、脑活素、阿米三嗪-萝巴新等缓解症状。对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可予维生素B1、B6、B12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治疗-相关药品:
甘露醇、呋塞米、吡拉西坦、脑活素、阿米三嗪-萝巴新、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换去被污染的衣服,温肥皂水清洗皮肤。
2、对于呼吸节律不规则、呼吸表浅或有缺氧表现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行气管内加压吸氧。有条件者,可选用高压氧舱治疗,一方面可改善缺氧状态,一方面可加速二硫化碳从呼吸道排出。
3、狂躁、抽搐及痉挛患者给予苯巴比妥肌肉注射。
4、患者出现脑水肿时,应积极对症治疗,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内压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
急性二硫化碳中毒如及时调离中毒环境并就医,预后较好。慢性中毒的预后与器官和系统受累情况和效应严重程有关。
预后-危害性:
急性重度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猝死,需要立即从中毒环境脱离并送至医院抢救。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还可能会导致视觉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异常。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就医治疗。
预后-治愈性:
本病大部分病人可通过积极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可通过脱离二硫化碳中毒作业环境彻底去除病因,从而达到根治。
预后-复发性:
在脱离中毒环境后,本病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二硫化碳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会造成头晕、乏力、头痛等神经方面的症状,患者较易产生悲观和恐惧心理,对自身康复失去信心,具有自卑自弃心理倾向,导致心情烦躁、失眠等病态情绪。
(2)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没有心理准备,易受到刺激,因为二硫化碳中毒治疗无特殊解毒剂而需时间长、花费大,故常导致患者担心无法治愈而整天焦虑不安。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职业防护
参与二硫化碳相关作业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职业防护,尽可能减少吸入或者皮肤接触二硫化碳蒸汽。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在治疗恢复后,短时间不要再接触含有二硫化碳的产品。
2、保持科学作息
患者需要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日常-复诊须知:
在治疗后,患者应每半年复诊一次,主要复查脑电图、神经-肌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神经恢复情况。
饮食调理:
二硫化碳中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鸡肉等,增强机体免疫力。
2、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全麦食品等。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2、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的食物。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预防措施:
二硫化碳中毒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个人职业防护等方式进行预防。
1、工作环境中应合理通风排毒,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
2、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时穿工作服、胶鞋、戴乳胶手套等,佩戴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滤料。
3、做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体检工作,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及职业健康损害。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