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耳源性脑脓肿疾病英文名称: otogenic brain abscess疾病概述: 耳源...
养生
疾病名称: 耳源性脑脓肿
疾病英文名称: otogenic brain abscess
疾病概述:
耳源性脑脓肿(otogenic brain abscess)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并发脑白质内局限性积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脓肿多位于大脑颞叶,小脑次之,亦可两者同时存在。常为单发脓肿,当患者体质很差或感染细菌毒力强时,也可见到多发性脓肿。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呕吐等。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寒战、高热、头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呼吸紊乱
主要病因: 本病主要由化脓性中耳炎播散而来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颅脑CT和MRI、眼底检查、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后期可出现脑室炎、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或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而要及时诊治。
相关中医疾病: 脑痈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耳源性脑脓肿占各种脑脓肿的80%,小脑脓肿几乎全为耳源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或耳部外伤者。
病因-总述:
耳源性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中耳炎播散而来。致病菌以杆菌(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可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亦有混合感染者。感染扩散至颅内后,大多先形成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或乙状窦周围脓肿、乙状窦脓肿等,以后进一步侵入脑组织。此外,由化脓性迷路炎经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或内耳道向颅内发展者,大多引起小脑脓肿。
症状-总述:
耳源性脑脓肿可分为四期,其典型表现有所差异。初期有寒战、高热、头痛等轻度脑膜刺激征;随后进入潜伏期,可有头痛、不规则低热、精神症状等表现;显症期常以嗜睡为首发症状,可伴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性症状;到终末期,可发生剧烈头痛、呼吸紊乱等,甚至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症状-典型症状:
1、初期(起病期)
历时数天。患者可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轻微颈强直等表现。
2、潜伏期(隐匿期)
历时10天至数周不等。此期症状不定,可有轻度不规则的头痛、乏力、反应迟钝、食欲减退、不规则低热、精神抑郁、少语、嗜睡或易兴奋等症状。
3、显症期
历时长短不一。此期脑脓肿已形成,并逐渐扩大,颅内压随之增高,出现下列各种症状:
(1)一般症状
常以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嗜睡为首发临床症状。可有午后低热或高热,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或亢进、便秘。
(2)颅内高压症状
①头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始于病侧,可扩展到全头,以前额或后枕部最为显著。头痛多为持续性,常于夜间加剧,患者可惨叫不止。
②呕吐:为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
③意识障碍:可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表情淡漠、嗜睡、昏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④脉搏改变:脉搏迟缓,与体温不一致。
⑤其他:如频频打呵欠,频繁的无意识动作(如挖鼻、触弄睾丸等),性格与行为改变等。
(3)局灶性症状
①大脑颞叶脓肿:可能引起命名性失语症(有时可说出物品的用途而不能正确说出其名称),面部和上、下肢体瘫痪,同侧偏盲及瞳孔散大等表现。
②小脑脓肿:主要出现共济失调的表现,如站立不稳、行走时步态蹒跚、易向病侧倾倒等。
4、终末期
脓肿穿入脑室时,可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呕吐频繁,高烧不退,阵挛性抽搐,以及呼吸紊乱,颈项强直,神志不清,最后陷入深度昏迷,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而死亡。
症状-并发症:
1、脑室炎、脑膜炎
脑脓肿体积逐渐增大后,可破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弥漫性脑膜炎;或破入脑室,导致暴发性脑膜炎、脑室炎。
2、脑水肿
脓肿周围可发生脑水肿,且其程度可能与脓肿大小不一致。
3、脑积水
脑脓肿如压迫正中孔、外侧孔或大脑导水管,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可发生脑积水。
4、脑疝
大脑颞叶脓肿可引起小脑幕切迹疝,小脑脓肿可发生枕骨大孔疝。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耳部检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最近感冒了吗?
7、最近耳朵里进水了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中耳炎?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会影响寿命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会长期影响听力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颅脑CT和MRI、眼底检查、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生命体征
主要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以及瞳孔大小等。
2、神经系统检查
主要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肌肉状况、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运动的协调性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取脑脊液,进行脑脊液的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及相关生化检查,可有利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要避免在脑脊液很高时进行腰椎穿刺,以免因颅内压骤降而引起脑疝。
检查-其他检查:
眼底检查:若见视乳头水肿,常提示颅内压增高,水肿的程度一般可反映颅压增高的严重程度。
检查-影像学检查:
颅脑CT和MRI:可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及脑室受压的情况,方便快捷,但应注意患者的情况,有脑疝危险时,应当小心搬动患者,必要时使用降颅压药物后再作检查,避免突发脑疝造成死亡。
诊断-诊断原则:
患者通常有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病史,之后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精神异常等脑脓肿的典型症状,再结合颅脑CT或MRI、眼底检查、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即可诊断。此外,还需注意和脑积水、脑肿瘤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脑积水
脑积水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无局灶性症状。颅脑CT扫描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脑肿瘤
脑肿瘤发展缓慢,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及颅内感染症状,一般不难鉴别。
3、低血钠症
低血钠症亦可引起嗜睡,乏力,表情淡漠,恶心,呕吐以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血清钠测定可资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本病应以手术治疗(包括乳突探查术、脓肿穿刺术等)为主,控制感染和一般支持疗法为辅,颅内压升高者应先降颅压;若患者已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应以抢救为主,如使用脱水剂、人工呼吸、吸氧等。
治疗-对症治疗:
出现脑疝或脑疝前期症状时,立即静脉推注20%甘露醇等脱水剂,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并紧急作脑脓肿穿刺术,抽出脓液,必要时可先行侧脑室引流以降低颅内压,然后再作脓肿穿刺抽脓。
治疗-一般治疗:
脑脓肿是消耗性疾病,并且呕吐及脱水降颅压治疗中均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中应常规查血电解质,应根据病情及血电解质检查结果,及时补充液体,纠正酸中毒或碱中毒,预防低钾或低钠综合征。对贫血者可输血浆或营养液。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开始时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等,还可应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待细菌学检查结果明确后,参照致病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2、脱水剂
颅内压增高者,可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甲硝唑、甘露醇
治疗-手术治疗:
1、乳突探查术及脓肿穿刺术
急行乳突探查术,明确脑脓肿的可疑征象。若病情重、有脑疝危象者,可与神经外科合作,先钻颅穿刺抽脓,或作侧脑室引流术,待颅内压降低后再作乳突根治手术。若患者情况允许也可一次性行乳突手术。
2、脓肿处理
(1)穿刺抽脓:可在严格消毒后,经乳突术腔穿刺抽脓。
(2)切开引流:适用于脓肿表浅,已形成硬脑膜脓瘘者。
(3)脓肿摘除:脓肿包膜较厚,经反复穿刺抽脓无效,或多房性脓肿、多发性脓肿等,均应开颅予以摘除。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0~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耳源性脑脓肿通过穿刺抽吸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预后相对较好,出现癫痫、精神障碍等后遗症者较少见。若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几乎无存活的可能。
预后-危害性:
脑脓肿晚期,多因脓肿向脑室溃破所致之脑室炎、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或脑疝而死亡。
预后-治愈性:
耳源性脑脓肿通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而且也很少见其他后遗症。但若未得到及时的诊治,几乎无存活的可能。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一般有嗜睡、寒战、高热、头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脑脓肿晚期,多因脓肿向脑室溃破所致之脑室炎、暴发性弥漫性脑膜炎或脑疝而死亡,患者可能因此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且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让患者感受到心理支持。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保持心境平和,配合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且避免进行游泳、潜水等运动。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下床活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洗澡时注意保护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且避免硬物挖耳,可定期采耳。
5、患者应避免在疾病发作期去声音嘈杂的地方。
6、患者外出时建议家属陪同出行,避免发生意外。
7、患者日常减少戴入耳式耳机,并不要使用耳机过长时间。
8、患者应注意随天气变化添减衣物,防止感冒。
日常-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术后三个月进行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多帮助患者翻身,避免患者出现压疮。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多吃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食物。
7、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糖、花生酱等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减少或防止中耳炎或脑脓肿发生。
3、对患有中耳炎、耳流脓反复发作、有臭味、头痛及低热、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立即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