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疾病英文名称: non-firearm open craniocere...
养生
疾病名称: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疾病英文名称: non-firearm open craniocerebral injury
疾病概述: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是指由锐器或钝器严重打击造成的头皮、颅骨、硬膜和脑组织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创伤,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一种。轻者可出现局部肿痛、出血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下降、肢体瘫痪、头痛、恶心、呕吐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伤口处出血、局部肿痛、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
主要病因: 锐器或钝器所致、坠落、交通事故
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头部X线、CT、脑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 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小心、避免外伤。驾驶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避免酒后驾车;高空作业者,要做好防护措施。
临床分类:
1、打击伤
打击伤多因锐器或钝器打击头部所致。由锐器所致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在着力点部位可发生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由钝器伤所致者,除着力点部位的开放性颅脑创伤外,还可发生对冲性脑挫裂伤和血肿
2、碰撞伤
碰撞伤多由移动的头部碰撞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上造成的。除头部的开放伤之外,还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对冲伤。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是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具体的发病率尚无明确数据参考。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打架斗殴者、驾驶汽车者以及从事高危行业者(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等)。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家庭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频发,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病因-总述: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程事故、暴力打击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伤是导致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1、由锐器所致的开放性脑损伤
锐器伤常见的致伤物有刀、斧、锥、钉子、剪刀、匕首、钢杆等。
2、钝器所致的开放性脑损伤
钝器伤常见的致伤物有棍棒、砖、石及钉锤、斧背等。此外,还有一种较特殊的钝器开放伤,如儿童奔跑时不慎跌倒,将手中所持的竹筷、铅笔或长柄玩具等棒状物,经眼眶、鼻腔、额窦或上颌窦等骨质薄弱处,戳入颅内,造成脑组织损伤及出血。
3、坠落或交通事故所致的开放性脑损伤
坠落或交通事故碰撞伤引起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是由于快速运动的头颅撞击在有棱角或突起的固定物上所致,如坠落在石块上、水泥地上或跌撞在铁桩上等。
症状-总述: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患者头部伤口处可见出血、局部颅骨凹陷,甚至是碎骨块外露等表现,伤口的表现因致伤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患者可有意识改变,轻症患者可始终保持清醒;但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偏瘫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症状-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1)意识改变:意识改变与脑组织损害的范围和程度密切相关,轻者可以始终清醒,例如锐器伤,若未伤及功能区,又未引起颅内出血,则情况良好,患者意识可以始终保持清醒。严重者在受伤当时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甚至长期持续昏迷。伤及脑干或丘脑下部者,可持续昏迷,或伴有中枢性高温和去大脑强直等表现。
(2)生命体征改变:开放性脑创伤失血较多,伤者可出现烦躁、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2、神经系统症状
(1)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
(2)脑功能受损的表现: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与伤灶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和体征,如肢体偏瘫、失语等。
3、局部症状
本病的伤口表现视致伤物不同而差异较大。由锐器所致者,伤口呈洞状,可有血液流出;由钝器所致者伤口单发或多发,有的伤口边缘整齐,有的则挫裂严重,甚至出现头皮缺损或撕脱,伤口出血较多,可见局部颅骨凹陷,甚至是碎骨块外露、脑组织膨出等。
症状-并发症: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常见并发症有颅内感染、癫痫、脑疝、植物生存状态等。
症状-伴随症状:
1、颈部损伤者可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肢体麻木。
2、合并有胸腹损伤患者会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腹肌紧张等伴随症状。
就医-急诊指征:
1、意识模糊或昏迷;
2、头痛、恶心、呕吐;
3、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血压下降;
4、大量出血;
5、呼吸或脉搏微弱或骤停。
以上均需立即就医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就诊科室:
1、急诊科
伤情较重或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者,需去急诊科救治。
2、神经外科
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去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怎么受伤的?
2、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3、您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4、其他部位有受伤或不舒服吗?
5、有恶心、呕吐、头痛、心慌等感觉吗?
6、您受伤之后又做过什么处理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病情严重吗?
2、有生命危险吗?会影响我以后的生活吗?
3、如何进行治疗?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4、能治好吗?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吗?
5、治疗费用是多少?医保报销吗?
6、我需要吃药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是什么?
7、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伤口的部位、大小等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血常规检查、头部X线、CT等检查;必要时还可做脑血管造影或脑脊液检查。
检查-体格检查:
1、检查头部伤口的范围、方向、深度。对于留置在创口内的致伤物,切忌随意触动,以免引起出血。根据受伤的部位、失血的多少或有无大量脑脊液流出,可以初步判断脑原发伤的情况及有无静脉窦或脑室穿通伤。
2、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意识状态有无异常、瞳孔有无散大等。
3、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主要包括触觉、痛温觉、位置觉、运动觉、病理反射等,以明确患者有无锥体束征、颈项强直、腱反射亢进等异常改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对于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尤其是失血较多的损伤,早期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型、出凝血时间等。
2、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颅内有无损伤的征象,因其为有创性检查,故仅在颅内有炎症或经鞘内给药时,才考虑此项检查。
检查-影像学检查:
1、颅骨X先平片检查
对了解颅骨骨折线走向、凹陷深度、颅内异物、骨碎片分布以及气颅等情况均十分重要,只要病人情况许可,应作为常规检查。
2、CT检查
CT检查可以看到确切的损伤部位和范围,并能对异物或骨片的位置、分布作出精确的定位。特别是当颅内继发血肿、积液或后期的脑积水、脑肿胀、脑穿通畸形及癫痫病灶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3、脑血管造影
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后期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外伤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受伤史、临床表现、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血常规、X线、CT等辅助检查,非火器开放伤的诊断一般比较容易。诊断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的了解病情的变化,尤其是伤后早期病情变化很快,能否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处理对于预后至关重要。诊断的时候还需要明确伤口污染程度、是否为开放伤、颅内是否有异物、有无合并伤等。此外,医生还需要与火器性颅脑开放伤、闭合性颅脑损伤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在战时多见,和平时期相对较少,多为枪弹伤,损伤后可因能量的发散而造成的中心凝固性坏死区域,也可产生受力部位的对冲伤。患者可出现脑组织功能障碍、颅内血肿等表现。一般根据受伤时、影像学检查等很容易机芯鉴别。
2、闭合性颅脑损伤
此类患者无开放性伤口,硬脑膜无裂口,也不会出现脑脊液漏,头部X线和CT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症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探查。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清创,切除糜烂、坏死脑组织、清除颅内异物或血肿,修复缺损硬膜和头皮创口,变开放性损伤为闭合性损伤。清创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如病人有休克,则先纠正休克。手术前后应有大量抗生素以预后和控制感染。
治疗-对症治疗:
1、术前CT已提示脑挫裂伤和脑水肿较重,术后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或适时进行亚低温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2、伤后早期有癫痫发作或有癫痫家族史者,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对于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患者无论伤口干净与否均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抗生素药物的适应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有针对的选择,常用的药物如青霉素、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2、脱水药物
颅内压增高者,可静脉滴注甘露醇,以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3、其他药物
所有开放性脑损伤患者均需在伤后72小时内肌注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万古霉素、甘露醇、破伤风抗毒素
治疗-手术治疗:
几乎所有的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患者均应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进行彻底的清创,把开放伤转变为闭合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手术方法
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头皮清创缝合术和颅脑清创术,前者适用于仅伤及头皮而无严重颅骨骨折的患者,后者适用于病情较重,伤及颅内的患者。
2、手术处理时机
(1)如无特殊情况,手术应在伤后6小时内开始,在无明显污染并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早期清创的时间可以延长到72小时。清创原则是由浅入深、分层处理,仔细清除创口内的泥沙、头发及挫碎的软组织等。最后再进行分层缝合或修复,彻底关闭颅腔。
(2)伤后7天以上者或创口已严重感染者,不宜立即行清创手术,应使创面引流通畅,并选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治疗-治疗周期: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治疗及时、病症较轻者,一般预后较好,可不遗留后遗症;若伤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者,可发生颅内感染、癫痫、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部分患者即使抢救过来,也会遗留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预后-危害性:
病情较重或治疗不及时者,可出现癫痫、颅内感染、脑疝、植物状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重症者还可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预后-自愈性:
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创口面积小、伤情较轻、治疗及时者,可治愈。
预后-根治性:
部分轻症患者有根治的可能。
日常-总述:
对于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的病人来说,良好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是很重要的。家属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在心理上疏导患者外,还应注意病情的监测,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突遭变故,加之因担心预后,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治疗的信心。患者可向关系亲密的家人和朋友倾诉自己的痛苦,缓解不良情绪,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恢复期间避免剧烈活动。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5、长期卧床患者,家属要做好护理,注意保持床铺和衣物的干爽、整洁,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部位,有条件者可使用气垫床,避免压疮。
6、意识障碍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加床栏,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可保护性约束。
日常-病情监测: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尿量和神志变化,如有异常改变应立即告知医生。
日常-特殊护理:
高热病人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降温剂。降温过程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联系。
饮食调理: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患者应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分,以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促进疾病的康复。昏迷患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饮食建议:
1、提倡低盐、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排骨汤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
2、忌暴饮暴食。
3、忌烟酒,禁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预防措施:
1、在平常的生产与生活中应严加防范,建立与遵守安全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运动或骑车时应佩戴头盔;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时,应尽量走防护内街,不要紧贴建筑物行走,以避免高空坠物;住楼房者,应在窗外安装防护装置,以免幼儿玩耍时坠落。
2、驾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系好安全带。
3、高危职业者,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要做好安全防护,如佩戴安全帽等。
4、与人和善相处,避免打架斗殴。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