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念珠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andidiasis疾病别名: 念珠菌肺...
养生
疾病名称: 肺念珠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andidiasis
疾病别名: 念珠菌肺炎
疾病概述: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亦称念珠菌肺炎,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念珠菌属是人体正常的定植菌群之一,其感染为机会性感染。肺念珠菌感染可以是由病原菌直接侵袭导致的肺部原发感染,也可以是由念珠菌血症血行播散至肺部导致的肺内继发性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等,常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也可酌情予以手术治疗,经早期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畏寒、鼻痒、流涕、打喷嚏、咯血、呼吸困难
主要病因: 念珠菌感染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肺念珠菌病经早期抗真菌药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临床分类:
1、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1)支气管炎型:病变累及支气管及周围组织,但未侵犯肺实质,影像学检查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
(2)肺炎型:念珠菌入侵肺泡,引起肺实质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改变,影像学显示支气管肺炎或叶段肺炎的征象。
2、根据感染途径分类
(1)原发(吸入)性念珠菌肺炎:指发生并局限于肺部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部分患者亦可发生血性播散。
(2)继发性念珠菌肺炎:指念珠菌血流感染血行播散引起的肺部病变。
(3)其他类型:如过敏性、肺念珠菌球和念珠菌肺空洞等特殊类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
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肺念珠菌病主要通过吸入感染,也可通过血源性感染。吸入(原发)性感染多因定植于口腔和上呼吸道的念珠菌在机体防御机制削弱时吸入致病。粒细胞缺乏、静脉导管留置、糖尿病、肾衰竭等情况易发生血源性肺念珠菌病。此外,较少见的是先天性肺念珠菌病,系新生儿出生时经产道获得的感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肺念珠菌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病因-总述: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医院环境,亦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胃肠道和阴道等处。念珠菌侵入下呼吸道后,可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形成小脓肿,病灶周围有菌丝和吞噬细胞浸润,后期形成坏死、空洞、纤维化及肉芽肿病变。
症状-总述:
本病无特异性表现。可表现为不能解释的持续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还可伴畏寒、鼻痒、流涕、打喷嚏、咯血、呼吸困难等不适。
症状-典型症状:
1、支气管炎型
支气管炎型病变主要累及支气管和周围组织,主要表现为局部的呼吸道症状,咳嗽,甚至剧咳,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或脓痰;检查口腔、咽部及支气管黏膜可见覆盖散在性点状白膜。双肺偶可闻干性啰音。
2、肺炎型
呈急性肺炎或伴败血症表现,畏寒、发热、咳嗽、咳白色黏液胶冻样痰或脓痰,带血丝,甚至有咯血、呼吸困难等;一般全身情况较差,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3、过敏型
可有呼吸困难、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
症状-并发症:
若肺念珠菌病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继发念珠菌血症,导致其他器官感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就医-门诊指征:
1、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带血丝;
3、出现鼻痒、流涕、打喷嚏症状;
4、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可以到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您睡眠质量如何?
4、您最近去过野外吗?
5、您有没有其他疾病?
6、您最近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7、您最近接受过手术吗?
8、您从事什么工作?工作环境如何?
9、您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10、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会传染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病原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必要时会做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口腔、咽部黏膜有无异常表现,肺部有无啰音、哮鸣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1)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血液等直接涂片镜检或作革兰染色、吉姆萨染色或PAS染色,标本中发现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和菌丝有诊断价值。
(2)因正常人咽喉部可带菌,痰培养3次以上阳性才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3)经纤支镜保护性毛刷(PSB)采样培养较为可靠。由于菌血症持续时间短,故血培养阳性率较低。
2、血清标志物检查
主要有1,3-β-D-葡聚糖、甘露聚糖、烯醇化酶和念珠菌热敏抗原。有助于医生诊断肺念珠菌病。
3、分子生物学检查
普通PCR方法易污染,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别念珠菌定植还是感染。目前研究较多的实时PCR技术,能对念珠菌精确鉴定到种,并能定量检测,速度快而污染机会少。但PCR方法由于敏感性过高,容易出现假阳性,且检测方法尚未标准化,目前尚未被接受用作肺念珠菌病的诊断依据。
检查-病理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念珠菌菌丝侵入证据可以确定诊断。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常缺乏特异性。
(1)支气管炎型:在X线上大多无异常表现,或仅有两下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偶见肺门淋巴结肿大。
(2)支气管-肺炎型:见中下肺野弥漫性斑片状影。肺炎型则呈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常波及整个肺叶,或有小片状阴影的大片融合,甚至脓肿形成。病变可以在短期内变化,或出现游走,亦可伴胸膜改变。
(3)血源性:多表现为多发性边缘不清的粟粒状结节影,随病情进展,粟粒状病灶可融合成大小不等小结节。
2、胸部CT检查
与胸部X线检查相比,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同样缺乏特异性。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病原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等检查)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肺血栓栓塞症等疾病。
诊断-诊断依据:
1、必须具备以下三项之一才可确诊:
(1)肺组织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内可见念珠菌孢子和菌丝,菌丝可侵入组织深层及血管。病变周围有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血念珠菌培养阳性同时出现新的肺部炎症表现临床上不能用细菌性肺炎等其他感染解释,痰或支气管分泌物多次连续培养出与血培养相同种属的念珠菌。
(3)经支气管镜黏膜活检见组织内有念珠菌孢子和菌丝,周围有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疑似病例的诊断需具备以下各项:
(1)宿主因素1项。
(2)有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新出现的局灶性或弥漫性支气管肺炎(口咽部或支气管树下行感染),或细小结节状或弥漫性浸润影(血行播散)。
(3)可排除细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所致肺炎。
(4)合格的痰或支气管分泌物标本反复显微镜检酵母假菌丝或菌丝阳性,以及真菌培养3次或以上为同一种念珠菌生长(血行播散除外)。
(5)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连续2次阳性。
诊断-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
肺念珠菌病临床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升高及C反应蛋白升高,与细菌性肺炎类似,常常误诊为细菌性肺炎,但肺念珠菌病影像学表现除了实变影外,多合并结节性病变,确诊需依赖血液、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真菌检查。
2、肺结核
有低热、盗汗等症状,患者可有密切结核接触史,抗结核治疗有效。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可见结核分枝杆菌。
3、肺不张
肺不张多为痰栓阻塞或肿瘤、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腔所致。肺不张发生缓慢或其面积小时症状不明显。痰栓阻塞的患者通常发病急,突发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合并感染时也可出现咳嗽、脓痰、发热、咯血等症状,与肺炎相似。X线胸片表现肺部密度增高,体积缩小,纵隔向患侧移位,同时也可见原发肿瘤的占位病灶。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肺不张病因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4、肺血栓栓塞症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常有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外伤、腹部或骨科手术、长期卧床和肿瘤等病史,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患者如突发剧烈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时应高度怀疑肺血栓栓塞。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纹理减少,典型改变出现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确诊肺念珠菌病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抗真菌治疗。对于存在肺念珠菌病危险因素,临床有不明原因发热和肺部出现新的浸润阴影的重症患者,无论有无病原学依据,应考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更应采取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原发性肺念珠菌病
(1)病情稳定者可给予氟康唑、伊曲康唑。曾经应用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预防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者米卡芬净。
(2)病情不稳定或中性粒细胞缺乏者给予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亦可使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静脉滴注。
(3)耐氟康唑非白念珠菌感染患者选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类。
2、继发性念珠菌肺炎(包括原发性肺念珠菌病血行播散者)
(1)病情稳定者给予氟康唑,曾接受过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预防性用药者可选择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或者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
(2)对于病情不稳定或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两性霉素B或联合氟胞嘧啶;在血培养转阴性、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后改为氟康唑。②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③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棘白菌素类药物。
3、过敏性肺念珠菌病
主要给予对症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价值尚不确定,可以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
治疗-手术治疗:
慢性、孤立性肺念珠菌球型病变者,往往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如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6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肺念珠菌病属于肺部真菌感染,经过正规抗真菌治疗后可治愈,一般预后较好。
预后-危害性:
肺念珠菌病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继发念珠菌血症,导致其他器官感染,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预后-自愈性:
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一般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强防护,避免感染。同时,要积极配合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
日常-心理护理:
肺念珠菌病患者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者,发生真菌感染后可能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原有病情,患者会过分担心疾病的预后情况,从而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掌握有效的咳痰技巧,患者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2、注意口腔护理,可以多漱口,口唇干燥时可涂护唇油。
3、高热期应卧床休息,观察皮肤颜色及出汗情况,出汗后需及时更换衣服。
4、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5、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治疗期间,患者宜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建议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等。
2、建议吃清淡的食物,如白米粥、鸡蛋羹等。
3、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4、多食用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预防措施:
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积极治疗基础病;
2、不私自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减少接触发霉潮湿物品;
4、免疫功能低下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