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球孢子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occidioidomycosis疾病...
养生
疾病名称: 肺球孢子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coccidioidomycosis
疾病别名: 肺粗球孢子菌
疾病概述:
肺球孢子菌病(pulmonary coccidioidomycosis)是由球孢子菌导致的肺化脓性、肉芽肿性真菌感染。球孢子菌引起疾病的表现与宿主的免疫状态相关。免疫力下降或受抑制使球孢子菌侵入,寄生并大量繁殖而致病。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咯血等症状。免疫功能正常的轻症患者一般可自愈,病情较重者,需抗真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头痛、咽痛、全身酸痛、干咳、胸痛、变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厌食、体重下降、咯血
主要病因: 感染球孢子菌
检查项目: 外周血象、球孢子菌皮肤试验、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基因探针诊断、X线检查
重要提醒: 感染球孢子菌后是否发病、发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因此,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应避免进入流行区。
相关中医疾病: 胁痛、咳嗽、喘证
临床分类: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和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主要流行于南美、中美、墨西哥北部。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我国近年来有增多趋势。
病因-总述:
本病病原菌存在于流行地区的土壤或灰尘中,可由于尘埃、自然媒介或污染物传播引起其他地区发病。人因吸入或接触带孢子的灰尘或土壤,通过呼吸道或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力低下
患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患本病风险更高。
2、旅游居住史
到流行地区旅居的人,感染概率增大。
症状-总述:
在流行地区约60%无明显症状,仅在球孢子菌皮试检查时发现。40%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可有发热、干咳、胸痛等表现;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表现为持续低热、咳嗽、厌食、体重下降等;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
症状-典型症状:
1、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
感染10~16天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咽痛、全身酸痛等),干咳、偶有血丝痰,常有胸痛。20%患者有结膜炎,变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等过敏性皮肤损害。可伴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病程呈自限性,6~8周内症状可消退。
2、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
在原发感染8周以后,肺部病灶持续存在,且病变逐渐恶化。表现为持续低热、咳嗽、厌食、体重下降,部分患者有咯血。病程缓慢而长,可达数月至数年。
3、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
此型为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的严重合并症,病原菌经血行播散至全肺野及肺外其他脏器。常在原发性肺孢子菌病程早期出现,亦可为慢性进行性的晚期并发症,如发于免疫抑制者,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血源播散可累及皮肤、关节、淋巴结、脑膜、肝脾等脏器。
症状-并发症:
患者的肺部病变常进一步引发肺部的其他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支气管扩张、气胸或是大咯血。
就医-门诊指征:
1、急性发热、头痛、眼痛、周身不适,疑似感冒;
2、持续低热、咳嗽、厌食;
3、伴胸痛、咯血;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本病可于呼吸科、感染科诊治。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最近去过肺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吗?去过南美、中美、墨西哥北部吗?
6、您最近有没有去野外游玩呢?
7、您有什么基础疾病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能自己好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以后会对这个病免疫了吗?
10、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发热、干咳、胸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外周血象、球孢子菌皮肤试验、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基因探针诊断、X线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原发性肺球孢子菌常有血嗜酸细胞增高,发病第2~3周最明显。
2、球孢子菌皮肤试验
90%~95%患者原发感染4周后皮试反应即呈阳性,用球孢子菌素做皮内试验,剂量为0.1ml,皮肤红肿范围≥5mm为阳性,可持续24~48h。但既往感染者亦可持续阳性。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患者可阴性。
3、病原学检查
痰、穿刺液、纤支镜标本、胸膜活检标本,经氢氧化钾处理,涂片可见圆形厚壁,含内孢子的球体,在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上培养1周有菌丝型菌落生长。肺球孢子菌培养阳性对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痰培养阳性率为40%~60%,纤支镜标本阳性率较高。
4、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方法检测球孢子菌抗体极少假阳性,乳胶凝集试验敏感性达90%,常用于初筛。补体结合试验检测IgG抗体,感染第4周有50%患者阳性,第8周90%患者阳性,6~8个月消失。抗体滴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试管沉淀试验检测IgM抗体,感染第1周有50%患者阳性,适用于早期诊断。
5、基因探针诊断
特异性基因探针已应用于肺球孢子菌病的快速诊断,48h可获结果。
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片状炎性浸润、结节状块影、薄壁空洞等肺部病变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腔积液等征象。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病史(流行地区旅居史)及临床表现(发热、干咳、胸痛),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诊断-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
是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患者急性发病,常在受凉、劳累后出现高烧,伴随寒战,咳嗽、咳痰(痰液多呈脓性、褐色痰或血痰);部分患者有胸痛、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有少数人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可通过病原学检查及X线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2、肺结核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盗汗、发热、气短和胸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痰结核菌检查为阳性。
3、肺癌
早期肺癌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咳嗽、胸痛、气短、咳血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
治疗-治疗原则: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常呈自限性,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对于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和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唑类药物
常用酮康唑、氟康唑等,适用于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伴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者。此类药物可以改善症状,但停药后可能复发,因此使用疗程必须要长。
2、多烯类药物
常用两性霉素B,适用于症状较重、迁延不愈或有播散高危因素患者,慢性进行性球孢子菌肺炎、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一经诊断,应立即使用。合并脑膜炎患者,需加用鞘内注射。
治疗-相关药品:
酮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
治疗-手术治疗:
对于肺结节病灶、空洞、脓疡、反复继发性感染,特别治疗中病灶继续扩大,合并反复咯血等空洞型病灶伴大咯血时可作外科手术切除。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预后与临床类型、患者自身情况相关,症状较轻者无需治疗可以自愈,而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患者症状重,且停药后有复发风险。
预后-危害性:
1、本病可有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2、粟粒样肺球孢子菌病患者可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危害患者健康。
预后-自愈性:
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轻症患者一般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症状较轻者经过(或无需)正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复发性:
部分患者停药后会复发。
日常-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
日常-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意外感冒的发生。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或者空气污浊的地方,避免在野外长时间的逗留。
饮食调理: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患者可适当补充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抵抗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多喝水,可以缓解患者咽痛的情况,还可以促进排痰。
5、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3、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在平时烹饪炒菜时,尽量避免使用肥肉、奶油及烹调油,并且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4、患者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进入肺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
2、积极接种球孢子菌疫苗。
3、外出注重个人防护,配戴口罩和防护衣物。
4、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避免暴露在丝状真菌培养物环境中。
相关疫苗:
积极接种球孢子菌疫苗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