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肺血吸虫病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疾病概述: ...
养生
疾病名称: 肺血吸虫病
疾病英文名称: 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
疾病概述:
肺血吸虫病(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是指由于血吸虫的童虫、成虫在肺内移行、发育、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内沉着而引起肺内出现血吸虫病炎症、脓肿、肉芽肿、假结核等病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是主要的异位血吸虫病,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及晚期肺血吸虫病。临床上除了一般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急性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可引起肝硬化及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性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
主要病因: 感染血吸虫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粪便检查、痰液检查、环卵沉淀试验、尾蚴膜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循环抗原酶免疫法、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急性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可出现肝硬化及严重并发症,故一旦发病,应及时积极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急性肺血吸虫病、慢性肺血吸虫病、晚期肺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传染性:
血吸虫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
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患者和保虫宿主是传染源。保虫宿主主要包括牛、猪、羊、马、犬、猫、鼠。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造成传播必须具备虫卵入水、钉螺存在及人体接触疫水等三个过程。
1、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虫卵,可通过各种方式污染水源,如河边刷马桶、河边设置厕所等。病生畜随地大便也可以污染水源。
2、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3、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传播,如游泳、洗衣、捕鱼等方式感染。
4、通过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肺血吸虫病临床上较常见,是异位血吸虫病的一种,流行病学数据较少,难以获得确切发病率。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1、 好发于中青年农民及渔民。
2、 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更容易患病。
3、 多见于男性。
流行病学-好发地区:
好发于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当地湿度大、生产生活方式等有关。
流行病学-好发季节:
夏秋季多发。
病因-总述:
肺血吸虫病是由于感染血吸虫引起的。含有虫卵的粪便入水后可孵化成毛蚴,毛蚴侵犯钉螺并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后重新入水。人接触疫水后,其中的尾蚴通过皮肤或粘膜钻入人体而使人体感染血吸虫。
病因-危险因素:
1、生活在疫区的人群因为接触疫水的可能性大,容易感染。
2、进食未处理干净的钉螺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因为钉螺是该病的唯一中间宿主。
症状-总述:
肺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侵入病原体的多少及肺部病变的范围有关。临床上除了一般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早期
见于急性感染后1周~2周,可表现为咳嗽、低热、胸痛、咯血、哮喘等。低热一般是指体温在37.3℃~38.0℃之间。
2、中期
见于感染1个月后,可表现为咳嗽、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及关节痛等。高热一般指体温在39.1℃~41.0℃之间。
3、 晚期
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为晚期患者重要并发症,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2、肝性脑病
见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多因大出血、大量放腹水所致。
3、 感染
由于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可伴发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伤寒、阑尾炎等。
症状-伴随症状:
1、可伴有荨麻疹。
2、可伴有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咳嗽、胸痛、咯血、哮喘、呼吸困难。
2、出现发热,可以是低热,也可以是高热。
3、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
4、出现荨麻疹或胃肠道不适,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5、出血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病情平稳时,可选择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请提前预约挂号,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诊卡等。
2、就诊时尽量穿宽松的衣服,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
3、就诊时尽量保持空腹。
4、若既往确诊为肺血吸虫病或近期有其他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的就诊病历、检查报告等。
5、若近期有服用药物,请携带药盒或准备药名。
6、请记录好所要询问的问题及相关症状。
7、可安排家属协同就诊。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是哪里不舒服?
2、您这种症状出现多久了?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您周围有人有这种情况吗?
3、您是否接触过血吸虫疫水?您是否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4、您是否在别的医院就诊过?有没有做什么检查和处理?
5、近期是否使用什么药物?用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这是一种什么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多久能够出结果?这些检查会对我的身体造成伤害吗?
4、我应该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
5、我需要用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需要长期用吗?医保能报销吗?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7、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健康状态,如果怀疑有血吸虫感染,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掌握病变程度,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检查等。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会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一般肺血吸虫病患者常无明显的体征,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啰音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存在的。湿啰音是指吸气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痰液等产生的声音。干啰音是由于气管等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产生的声音。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一般占15%~20%,偶可达70%,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程度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重症患者可不增多,或反见减少,或代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病情凶险之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不超过20%,晚期病例则增多不明显,或者伴有血红蛋白降低。
2、病原学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或采用沉淀和孵化法找到虫卵或毛蚴。
(2)痰涂片法或采用沉淀和孵化法找到虫卵或毛蚴。
3、免疫学检查
(1)抗体检测
有辅助诊断价值,以尾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特异性较高而应用较多。但是一般此类方法不作为确诊依据。
①尾蚴膜试验:取患者血清1滴~2滴于玻片上,加入活的或冻干的血吸虫尾蚴5条~10条,加生理盐水2滴~3滴,混合后,置37℃温箱,3小时~4小时后镜检,可见尾蚴周围有膜状物形成。阳性率达95%,感染后7~12天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少有假性反应,有早期诊断价值。因与肺吸虫及华支睾吸虫有交叉反应,又因尾蚴供应困难,故不易推广。
②环卵沉淀试验(COPT):取活卵悬液一滴于无菌玻片上,加患者血清等量,加盖玻片石蜡密封,置37℃温孵24小时~48小时,于低倍镜下观察。可见虫卵周围出现球状、指状、丝状、菊花状等形态的沉淀物。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计算沉淀物大于l0μm的虫卵数所占的百分数,环沉率5%以上者为阳性。感染后7~12天出现反应,阳性率达95%以上,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③间接血凝试验;采用血吸虫卵抗原致敏红细胞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明显凝集者为阳性,特异性与敏感性高,阳性率在90%以上,观察结果快,用血量少及操作简便,但是本试验与肺吸虫有交叉反应。
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成虫或虫卵抗原与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结合,测定患者血清或尿中的血吸虫抗体,敏感性及特异性高,阳性率在95%以上,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现场使用。
(2)抗原检测
抗原的明显优点为循环抗原(CAg)的存在表明活动性感染。血清(和尿)中CAg水平一般与粪虫卵计数有较好相关性。治疗后CAg较快消失故有可能用于考核药物疗效。
检查-病理检查:
支气管黏膜组织活检找到血吸虫卵,有助于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急性肺血吸虫病的部分病例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黏膜下黄色颗粒。慢性肺血吸虫病可见浅表溃疡、粟粒状结节、瘢痕,支气管管腔狭窄,分泌物潴留等。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可见两肺纹理增多,两肺出现散在点状浸润,边缘模糊。随着病情发展,肺部阴影趋于致密,并有互相融合的倾向,形似支气管肺炎。
2、胸部CT检查
(1)急性肺血吸虫病:可见一过性的微结节影(2mm~5mm)出现,也可表现为较大结节(5mm~15mm),结节中心部分密度较高,边缘不清晰,周围可见磨玻璃样的渗出影,呈现“晕征"。此期还可以见到病变处的支气管壁增厚征象。
(2)慢性肺血吸虫病:可见肺内渗出影、多发纤维条索影、典型的结节或微结节影。
诊断-诊断原则:
肺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症的诊断依据。在诊断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胸部X线、胸部CT、粪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痰找到虫卵或毛蚴,支气管刷检、支气管粘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则可确诊为肺血吸虫病。在诊断的过程中,须与粟粒性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等相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 病史
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具有急性、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及体征,如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荨麻疹、呕吐、腹泻。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
3、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或痰液检查可找到虫卵。
(2)影像学检查:X线或胸部CT提示肺内有小结状、粟粒状病变或炎性病变。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刷检、支气管粘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
诊断-鉴别诊断:
1、粟粒性肺结核
粟粒性肺结核是肺结核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的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一般可表现为发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咳嗽、咳痰、咯血等。病原学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可鉴别两者。
2、矽肺
矽肺是由于长时间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X线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阴影。结合病史、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两者。
3、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或气喘。X线、肺功能、血常规、痰培养等有助于鉴别两者。
4、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症是慢性气道损伤引起的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破坏所导致的气管不可逆的扩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高分辨的CT可以确诊该病。
治疗-治疗原则:
肺血吸虫病属于全身血吸虫病的一部分,临床治疗与一般血吸虫病治疗相同,主要是应用药治疗疾病。治疗目标是杀灭血吸虫。
治疗-药物治疗:
1、口服
(1)吡喹酮:适用于各期血吸虫患者,对成虫、童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
(2)硫酸氢胺:适合于各期血吸虫患者,对血吸虫的虫体、虫卵均有杀灭作用。
(3)呋喃丙胺:对成虫和童虫均有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急性症状,对急性血吸虫病有特异的退热作用。
(4)没食子酸锑钠: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及晚期血吸虫患者。
(5)蒿甲醚:对童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皮下注射
环孢素A,该药对童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同时还可以干扰虫体代谢、抑制虫体血红蛋白酶活性。
治疗-相关药品:
吡喹酮、硫酸氢胺、呋喃丙胺、没食子酸锑钠、蒿甲醚、环孢素A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本病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本病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肺血吸虫病是人体感染血吸虫引起的疾病,杀灭血吸虫后可根治。部分急性血吸虫患者可自愈。本病经早期治疗后可治愈,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并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预后-危害性:
1、 部分急性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2、 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可出现肝硬化及严重并发症。
预后-自愈性:
部分急性血吸虫患者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早期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治愈,严重者不能治愈,甚至出现死亡。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肺血吸虫病是由于感染血吸虫引起的,杀灭血吸虫后可根治。
日常-总述:
肺血吸虫病患者应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肺血吸虫病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常出现恐惧、焦虑的情绪,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心理护理。
(2)晚期肺血吸虫患者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产生绝望的念头,出现悲观的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自身应该正视疾病,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疾病治疗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家属应从多方面积极开导病人,多支持、多理解,调动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3)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参加绘画、书法等艺术活动,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
日常-用药护理:
1、肺血吸虫患者的用药,都需要足量足疗程用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能私自停药,否则会影响治疗。
2、硫酸氢胺可导致头晕、乏力、眩晕、肌无力、黄疸、肝功能损害、食欲不振、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应关注上述情况的发生,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3、环孢素A副作用有肾毒性、胃肠道反应、体毛增多、牙龈肿胀、手震颤和高血压等,在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以擅自加大剂量。
日常-生活管理:
1、科学作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日常锻炼
日常生活中锻炼要适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自觉舒适为宜。
日常-复诊须知:
肺血吸虫病患者一般经治疗后可治愈,严重者遗留相关症状,可定期门诊随诊。
饮食调理:
肺血吸虫病的发生与复发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关,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进食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类、豆类。
2、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香蕉、苹果。
饮食禁忌:
1、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肠道对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患者恢复。
2、忌烧烤、快餐等食物,这些食物营养供应不均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忌食用生食或未熟的食物,尤其是钉螺,会导致疾病再发。
预防措施:
肺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该病。
1、 消灭钉螺,可通过消灭钉螺孽生地,辅以土埋、火烧、药杀等方法。
2、 管理粪便,保护水源,不用鲜粪施肥。船民建立水上厕所,不用人、畜粪养鱼,防止虫卵入水。
3、 安全用水,加强生活用水消毒。
4、 搞好个人防护,水田作业等接触疫水时,皮肤上可涂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氨硝柳胺等防护药品,也可穿防护服防止尾蚴侵入皮肤。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