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疾病英文名称: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atio...
养生
疾病名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疾病英文名称: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ation,RAU
疾病别名: 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疾病概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ation,RAU)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因其具有明显的灼痛感,所以用希腊文灼痛“阿弗他”命名。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和自限性的特点。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常见症状: 单独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
主要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环境因素、免疫因素、食物过敏、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关
检查项目: 口腔检查、血常规、口腔黏膜活检
重要提醒: 重型患者可造成舌尖、悬雍垂缺损或畸形,建议尽早医治。
相关中医疾病: 口疮
临床分类: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调查发现,人群中10%~25%患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在特定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女性患病率一般高于男性,好发年龄在10~30岁。
病因-总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具体病因不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认为RAU的发生是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系统疾病因素、内分泌变化、机械损伤、环境因素、精神压力、感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因-基本病因:
1、免疫因素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异常均与RAU的发病有关。
2、遗传因素
对RAU的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标记物和遗传物质的研究表明,RAU的发病有遗传倾向。
3、系统疾病因素
RAU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胆疾病等密切相关。
4、内分泌因素
有些女性患者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有研究发现,口腔黏膜上皮存在性激素受体,因此性激素紊乱可造成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
5、机械损伤
食物中的鱼骨、砂石等硬物,牙刷,牙齿表面沉积的牙结石等,都可能损伤口腔黏膜。易感者的口腔黏膜受到机械刺激后,较正常人群更易出现口腔溃疡,同时疾病的持续时间也比由创伤诱发的溃疡更长。
6、环境因素
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与RAU有很大关系。
7、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RAU的主要诱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愤怒及焦虑会加重精神压力,从而增加RAS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8、感染因素
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9、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缺乏及食物抗原微量元素(维生素B12、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的缺乏可能也会影响RAS的发生发展。
症状-总述:
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圈形或椭圆形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的临床特征,即溃疡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具体分为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
症状-典型症状:
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患者初发时多为轻型,溃疡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无角化或角化差的黏膜,初起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肿,呈粟粒状红点,灼痛明显,继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溃疡,直径约5~10mm。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与体征。
2、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或腺周口疮。溃疡常单个发生,大而深,直径可>10mm,似“弹坑”状,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通常是1-2个溃疡,但在愈合过程中又可出现1个或数个小溃疡。常伴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和病损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痛。
3、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又称口炎型口疮。溃疡小,直径约2~5mm。溃疡数目多,可达数十个,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如“满天星”。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发红充血,疼痛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症状-病情发展:
1、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约5天溃疡开始愈合,此时溃疡面有肉芽组织形成、创面缩小、红肿消退、终痛减轻。10~14天溃疡愈合,不留癫痕,溃疡数一般3~5个,最多不超过10个,散在分布。溃疡复发的间隙期从半个月至数个月,有的患者会出现此起彼伏、迁延不断的情况。
2、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始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垂等,可影响言语及吞咽。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个月,也有自限性。溃疡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悬雍垂缺损或畸形。
症状-并发症:
一般无特殊并发症。
就医-门诊指征:
1、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
2、持续时间较长、持续不愈甚至有加重趋势。
3、出现多个溃疡或较大溃疡。
4、疼痛明显,严重影响进食和言语。
出现以上症状均需要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去口腔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保持口腔的清洁,吃完东西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方便医生观察口腔情况。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安排家属或朋友陪同就医。
5、可以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症状?多久了?
2、您感到疼痛了吗?疼痛有烧灼感吗?有加重的倾向吗?
3、您过去有得过口腔溃疡吗?
4、您的口腔溃疡经常发作吗?
5、您的口腔溃疡发作有什么诱因吗?
6、过去是否有过相应的治疗?哪种治疗最有效?
7、您最近是否经历过重大的压力或重大的生活变化?
8、您平时饮食习惯如何?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
9、您平时生活有规律吗,是否经常熬夜?
10、您有口腔溃疡的家族史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有口腔溃疡?会不断发展吗?会遗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多长时间我会痊愈?会复发吗?
4、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我同时该怎么应对它们?
5、平时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我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伴有灼痛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血常规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等,以明确病情。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判断溃疡的位置、大小、形态、深浅、颜色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及时发现与RAU相关的患者营养不良、血液疾病或潜在的消化道疾病。
检查-病理检查:
当患者病情复杂时,医生会取溃疡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辅助排除癌性、结核性溃疡等。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症状(黄、红、凹、痛),并参考血常规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坏死性涎腺化生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疱疹型RAU的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好发于婴幼儿,呈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重。常在口腔黏膜各处,包括牙龈、硬腭、舌、颊、唇等位置出现成簇小水泡,水泡破裂后融合成大片浅表溃疡,可伴有口周皮肤损害。
2、重型RAU的鉴别诊断
(1)创伤性溃疡: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无反复发作和自限性。好发于唇、颊、舌、磨牙后区,溃疡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与损伤因素吻合。
(2)癌性溃疡:老年人多见,无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和自限性,溃疡常见于舌腹舌缘、舌底和软腭复合体,其深浅不一、边缘不齐、周围有浸润、质地硬、底部呈现菜花状。需做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
(3)结核性溃疡:中青年多见,无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和自限性。溃疡好发于唇、前唇沟和舌,溃疡较深,形状不规则,周围轻度浸润,呈现鼠噬状。患者常伴有肺结核,病理检查可见朗格汉斯巨细胞。
(4)坏死性涎腺化生:本病男性多见,溃疡好发于硬腭和硬软腭交界,无周期性发作,可自愈。溃疡深及骨面,边缘可隆起,底部可见肉芽组织。病理可见小涎腺坏死。
治疗-治疗原则:
由于RAU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根治RAU的特效方法,因此治疗多以对症的药物、物理、心理治疗为主,并将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作为治疗的目的。
治疗-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主要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
(1)消毒防腐药物: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漱液、聚维酮碘含漱液、硼砂含漱液等。
(2)止痛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凝胶、喷剂及苯佐卡因凝胶,苄达明喷雾剂、含漱液等。擦干溃疡面后涂于溃疡处,有迅速麻醉止痛效果。
(3)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口腔糊剂,地塞米松软膏、喷雾剂、含漱液,泼尼松龙软膏,倍他米松含激液,氢化可的松黏附片,氟轻松乳膏,丙酸倍氯米松喷雾剂、乳膏等。
(4)促进愈合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溶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用溶液等。
(5)其他局部制剂:氨来呫诺糊剂、口腔贴片,甘珀酸钠含漱液,环孢素含漱液,5-氨基水杨酸乳膏,双氯芬透明质酸酯凝胶等。
2、全身用药
(1)糖皮质激素类:具有抗过敏、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组胺释放等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向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尿糖升高等)的不良反应。常用药物为泼尼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
(2)免疫抑制剂: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长期大量使用有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乃至全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使用前必须了解肝、肾功能和血象。
(3)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胸腺素、卡介苗等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适用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者。
(4)生物制剂:干扰素-α-2a、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
(5)其他:沙利度胺、秋水仙碱、己酮可可碱等。
3、其他药物
(1)H2受体拮抗剂治疗胃溃疡.
(2)谷维素、安神补心丸等稳定情绪,减少失眠。
(3)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治疗-相关药品:
氯己定、西吡氯铵、聚维酮碘、硼砂、利多卡因、苯佐卡因、苄达明、曲安奈德、地塞米松、泼尼松龙、倍他米松液、氢化可的松、氟轻松、丙酸倍氯米松、丙酸倍氯米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氨来呫诺、甘珀酸钠、环孢素、5-氨基水杨酸、双氯芬透明质酸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转移因子、胸腺素、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干扰素-α-2a、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沙利度胺、秋水仙碱、己酮可可碱、谷维素、安神补心丸、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总苷、冰硼散
治疗-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重型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悬雍垂缺损或畸形。
预后-危害性:
1、经常复发,溃疡连绵不断,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身体的痛苦。
2、重型患者治愈后可留瘢痕,甚至会造成舌尖、悬雍垂缺损或畸形。
预后-自愈性:
多数可自愈。
预后-治愈性:
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预后-复发性:
溃疡复发的间隙期从半个月至数个月,有的患者会出现此起彼伏、迁延不断的情况。
日常-总述: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充分休息,积极调节生活节奏和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注意口腔清洁,促进溃疡愈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该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难以根治,妨碍饮食及言语,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其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主动向医务人员了解自身病情和预后情况,积极配合治疗。
(2)可通过下棋、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轻焦虑情绪。
日常-用药护理:
1、止痛药仅限在疼痛难忍和影响进食时使用,以防成瘾。
2、严格遵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用药效果,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和停药。
3、用药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和牙齿清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学会使用牙线。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3、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饮食要软且易消化,进食温凉、清淡食物,减少对溃疡的刺激。多饮水,避免口腔干燥,减轻疼痛。
饮食建议:
1、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小米、燕麦、玉米等杂粮。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含锌的食物,有利于溃疡愈合。
3、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铁食物,如番茄、橙子、茄子、胡萝卜、动物肝脏、瘦肉、花生、核桃等。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坚硬、尖锐食物,如坚果、薯片等。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等食物。
3、忌烟、酒、咖啡及刺激性饮料。
4、避免过多食用酸、咸、烤炸或过甜的食物。
5、避免食用寒凉或者过烫的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预防措施: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保持乐观的精神,避免焦虑。
2、适当的运动增强免疫力,均衡膳食营养全面。
3、女性生理期注意保暖和休息,忌食生冷。
4、在空气质量不理想的天气减少外出,若外出戴上口罩,尽量阻断环境诱因,同时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5、日常减少食用烧烤、腌制、辛辣、油炸、膨化食品和过烫食物,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