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疾病英文名称: Malignant melanoma of anal c...
养生
疾病名称: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
疾病英文名称: Malignant melanoma of anal canal
疾病概述: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anal canal)是一种相当罕见,具备侵袭性且预后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肛管直肠是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的发病部位。本病常由黑色素细胞恶变引起,大多数起源于肛管的移行部。主要表现为脱垂、便血和局部包块,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特点,与直肠癌不易区分,故容易误诊,且预后较差,复发率高,现阶段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肛垂症状、便血、局部肿块、肛门坠胀、肛周瘙痒、里急后重、痔疮、大便习惯改变、腹泻
主要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与良性黑痣恶变有关
检查项目: 生化检查、结肠镜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查、体格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建议有肛管有黑痣患者出现肛门脱垂、便血、肿块的情况下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否则容易导致远处转移,或者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率较低。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老年人和女性更容易患此病,有良性黑痣史、HIV感染史及家族史的人群多发。
病因-总述:
目前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病因未明,认为良性黑痣反复受刺激或损伤后形成该病。还可能起源于直肠肛管黑色素母细胞、黑色素细胞、直肠黏膜腺体的鳞状化生或移位的神经嵴细胞。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年轻人发病率增加可能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相关。
病因-危险因素:
1、阳光照射
日光暴晒对黑色素瘤的发生和演进有促进作用;但黑色素瘤也发生于任何人种和未接受过大量阳光暴晒的人群。
2、良性黑痣史
部分患者有良性黑痣史,认为良性黑痣受到反复的刺激或损伤后可诱发恶性改变。
3、HIV感染
同性恋、双性恋男性人群及其他感染HIV的人群中,恶性黑色素瘤患病率明显增加。
4、恶性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
明确的家族史、黑色素瘤病史、多发非典型痣或发育不良和先天基因突变。
症状-总述:
通常情况下,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便血、脱垂、肛管肿物等,其次有肛周瘙痒、里急后重、大便习惯改变、腹泻等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便血
为主要症状。大多数病灶位于肛门或肛缘处,病变几乎不发生于直肠上段或更高的部位;35%的病变源于远端直肠,因此肿块易被粪便摩擦出血。
2、脱垂
排便时常伴有肿物脱出,早期病灶较小,可回纳,易误诊为血栓性外痔或嵌顿痔;伴有肛管直肠刺激症状。
3、肛管肿物
突出于肛门外的肿物,可自行还纳;大小平均为3~4cm。肿瘤较大时呈菜花样,表面常有糜烂、溃疡形成;肿瘤表面颜色呈多样性(黑、紫、褐色或红色),肿瘤周围黏膜可见斑片状色素。
症状-并发症:
腹股沟肿物及转移性病灶:该肿瘤的特征为恶性程度高,肿瘤进展快,部分患者在手术切除时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部分患者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确诊时,同时血行转移也可发生,血行转移的常见部位为肺脏、肝脏和骨组织。
就医-急诊指征:
1、便血量大,伴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2、肛门疼痛比较剧烈且不缓解。
3、出现其他紧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肛门部有暗红色肿块脱出类似血栓痔嵌顿。
2、出现便血的症状。
3、出现肛门坠胀不适、腹泻、便秘、肛门疼痛等症状。
4、出现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患者出现肛门肿块、便血、肛门疼痛及便秘、腹泻等情况去肛肠外科就诊。
2、患者确诊肿瘤后或常规进行治疗去肿瘤科就诊。
3、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直肠指检,做好心理准备,并保证衣物干净整洁。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年龄是多少?
2、您有哪些症状?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了多长时间?
3、您是否有黑痣?
4、您之前有过肛肠疾病吗?接受过治疗吗?
5、您是否有不洁性生活?
6、您吃过什么药吗?症状有缓解吗?
7、您做过哪些检查?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进行什么治疗?可以吃药治疗吗?
4、这个病需要做手术吗?手术的风险大吗?
5、治疗大概需要花多少费用?
6、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检查-预计检查:
出现肛管脱垂、便血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询问病史、常规肛门指检,判断有无异常,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做生化检查、结肠镜检查、CT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直肠指诊:肿瘤病灶的生长部位一般距离肛缘在7cm以内,因此指诊对于本病十分重要。直肠指诊检查时如有黑色表现,怀疑该病的可能,需进行其他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
检查-实验室检查:
生化检查:乳酸脱氢酶(LDH)越高提示预后越差,LDH<0.8倍正常值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
检查-病理检查:
取小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检查-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发现病灶,确定病灶位置、大小、性状,可以夹取局部组织行病理检查,肠镜检查对此病的诊断有很大作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肛管内超声
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检查结果应提供病变范围、周围组织结构的受累程度以及肛提肌的受侵范围等临床证据,并提供区域淋巴结(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的转移状况。
2、CT/MRI
盆腔的CT/MRI检查有助于判断病变淋巴结转移、局部侵犯程度以及远处器官转移(肝、肺脏及脑组织)的情况。
诊断-诊断原则:
由于本病恶性程度高,转移较早,在诊断时常为中晚期病变;本病的平均诊断时间为4个月(1~25个月),因此早期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手段。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临床表现、直肠指诊、及病理组织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要排除脱垂性痣、血栓性外痔和直肠癌。
诊断-鉴别诊断:
1、脱垂性痣
脱垂性痔的痔组织位于齿状线上,肛门镜检查常可见齿线上截石位3、7、11点黏膜隆起,色泽红,可随肛门镜脱出,常需手法还纳,其病程较长,数年至数十年不等;本病的病变组织位于齿线下,色泽灰黑或褐色,常有压痛,其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2、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的痔组织虽位于齿状线以下,但其色紫黑,手术时其皮下可剥离出凝血块,术后其皮色亦恢复正常,其病程较短,一般3~5天。
3、直肠癌
本病与直肠癌鉴别要点,从症状上看,本病的便血常呈鲜红色,夹杂有少量黏液,而直肠癌多为黏液血便,以黏液为主,血便次之;从体征上看,本病患者肛管肿物颜色往往呈黑色、褐色或者灰色,早期表面光滑,无黏液及白苔,触之不易出血,而直肠癌患者肿物颜色呈紫红色,早期即可见表面凹凸不平,常覆有白苔及黏液,伴糜烂、充血、水肿,触之易出血,其溃疡面破溃后长期出血可致贫血。
治疗-治疗原则: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与鳞癌和一穴肛缘癌有所不同,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助治疗中化疗效果不理想,放疗效果差,生物免疫治疗逐步兴起。
治疗-药物治疗:
主要为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嗪、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洛莫司汀、雷莫司汀等,详见放化疗。
治疗-相关药品:
达卡巴嗪、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洛莫司汀、雷莫司汀
治疗-手术治疗: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和局部扩大切除术(WLE)是最常采用的两种外科治疗手段。APR在既往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临床上的标准治疗模式,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发生微转移性病变。因此,无论最初采用何种外科治疗方式,病变术后的复发通常为全身性的,APR和WLE在患者术后的生存期无明显差别,而且局部复发通常与存在转移性淋巴结有关系。在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于无转移证据的ARMM患者,WLE应是治疗的首选方式。根据病变的厚度选择手术方式。手术切除的方式与病灶大小有关系。
治疗-放化疗:
辅助性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但是目前尚无标准的辅助性治疗策略,而且作用和疗效不肯定。
1、化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嗪、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洛莫司汀、雷莫司汀等;通常认为,联合化疗优于单一化疗方案。
2、放疗
本病对放疗耐受,但是放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性的局部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局部不可切除的复发、肿瘤出血、减轻疼痛、缓解梗阻症状以及脑、脊髓、骨转移灶是有一定的作用,但与生存期无相关性。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尽管采用各种治疗方案,本病的预后仍然很不乐观,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病变侵袭性强;肛管直肠直肠黏膜血管丰富,肿瘤间质少,血管血窦丰富,易发生出血、溃疡;病变早期发生血道转移;临床及病理易误诊、延误治疗。
预后-危害性:
1、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升高,因此患者的下一代患此病风险较大。
2、本病恶性程度高,且转移早,可减短寿命。
预后-治愈性:
本病很难治愈,可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存周期。
日常-总述: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术后应预防感染、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合理饮食和活动,还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恶性程度高,且转移早,可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时刻关注患者的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患者应相信医生,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
术后患者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放松精神,保证空气新鲜,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灯光亮度,干净整洁的房间,消除自身紧张和焦虑的心情,加速伤口的愈合。
2、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术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排便1~2次,避免因长时间不排便造成对肛门的刺激,或者再次排便时因粪便过干用力过猛,造成对伤口的再次撕裂。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术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次排便后,都需要采用药物或者温盐水进行坐浴,以减少粪便对伤口的刺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
4、合理活动
患者术后要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走路和剧烈的运动,在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前,避免骑自行车类加重肛门摩擦的运动。
日常-复诊须知:
1、在手术后的检查,特别是在术后两年内常规进行CT、MRI等检查十分重要。
2、由于肺、肝转移率较高,因此术后常规作胸片、腹部B超、CT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等测定也有意义。
日常-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因为肛门的特殊位置,术后容易出现感染或水肿,轻者水肿可以自行吸收,严重的需要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消炎和消肿。
2、术后排便、排尿
术后麻醉过后,可进行小便,以防止出现尿潴留,如果不能进行小便,可用热水袋敷在小腹和会阴处,或者用手轻柔小腹处,同时用水流声刺激患者,造成排尿反射,促进排尿。如果膀胱充盈还是无法排出,需要告知医生采取导尿术进行排尿。术后24小时后方可进行排便,过早的排便会引起肛门的水肿和感染。
3、术后饮食护理
手术当天只能进流食,并开通静脉通道。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吃半流食,术后第三天就可以正常饮食。
4、术后活动
术后24小时要尽量卧床休息,不要久坐,久站,以防止伤口出血,一般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一般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愈合。15天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不可进行骑自行车等运动。在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期间要避免长时间步行,以免边缘摩擦导致伤口持续肿胀,延缓愈合。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可帮助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术后恢复,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
饮食建议:
1、术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从流食到正常饮食,都需要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芹菜、竹笋、地瓜等。
2、以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水果蔬菜,例如香蕉、苹果、梨子等,既好消化又利于排便的食物。
饮食禁忌:
禁止饮酒,避免食用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及其他不利于伤口愈合的食物。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刺激肛周。
2、日常注意防晒。
3、避免危险性生活。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