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高钠血症疾病英文名称: hypernatremia疾病别名: 高血钠症疾病概述: 高钠血...
养生
疾病名称: 高钠血症
疾病英文名称: hypernatremia
疾病别名: 高血钠症
疾病概述:
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指血钠过高(通常为大于145mmol/L)并伴血浆渗透压过高的情况。除个别情况外(输入过多含钠盐过多的液体等),本症主要是由失水引起,有时也伴失钠,但失水程度大于失钠。本病常有细胞内水分减少,因此血容量开始并不下降,但到晚期严重时仍可减少。严重高钠血症可能引起心、脑及肾功能衰竭,需及时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肾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口渴、少尿、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抽搐、惊厥
主要病因: 一般由于水源缺乏或无法饮水、水分从皮肤大量丢失、尿崩症、应用大量渗透性利尿药引起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脑脊液检查、彩超、CT、MR
重要提醒: 剧烈运动或炎热天气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相关中医疾病: 肌痹
临床分类:
1、浓缩性高钠血症
即高渗性失水,最常见。体内总钠减少,而细胞内和血清钠浓度增高。见于单纯性失水或失水大于失钠时。
2、潴钠性高钠血症
较少见。主要因肾排泄钠减少和(或)钠的入量过多所致,如右心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颅脑外伤,以及急、慢性肾衰竭和补碱过多等。
3、特发性高钠血症
较少见。本症分泌精氨酸加压素(AVP)的能力并未丧失,但是AVP释放的渗透压阈值提高,只有体液达到明显高渗状态时才能释放AVP,因此体液一直处于高渗状态。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见于高温劳作或有相关原发病的人群。
病因-总述:
正常渗透中枢对血浆渗透压过高的反应十分敏感,一般血浆渗透压上升2mOsm/kgH2O时即可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促使水分从肾重吸收;同时,高渗透压造成口渴中枢兴奋,可以通过饮水而稀释血液。当水源缺乏或无法饮水、抗利尿激素(ADH)释放或作用障碍、低渗性体液从肾或肾外其他途径丢失时,都可能导致高钠血症。
病因-基本病因:
1、水摄入不足
航海迷航或沙漠中缺乏水源,昏迷、拒食、消化道病变引起饮水困难,脑外伤及脑血管意外等导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原发性饮水过少症等均可引起水摄入不足导致高钠血症。
2、水丢失过多
(1)经肾外丢失:高热、高温环境、剧烈运动导致的大量出汗可引起水从皮肤大量丧失;喘息状态、过度换气、气管切开等可使水从呼吸道丢失过多;胃肠道渗透性水样腹泻等。
(2)经肾丢失:主要由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或应用大量渗透性利尿药引起。中枢性尿崩症是血管加压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多尿。肾性尿崩症为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未控制的糖尿病使大量过多溶质微粒通过肾小管而致渗透性利尿;长期鼻饲高蛋白流质饮食或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脱水疗法致溶质性利尿。
3、水转入细胞内
可见于剧烈运动、抽搐等后,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细胞内小分子增多,渗透压增加,促使水进入细胞内,一般持续不长。乳酸性酸中毒时,糖原大量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使细胞内渗透压过高,水转移到细胞内,也造成高钠血症。
4、钠输入过多
常见于静脉滴注NaHCO3、过多输入高渗性NaCl等,患者多伴有严重血容量过多。
5、肾排钠减少
见于右心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等肾前性少尿;急、慢性肾衰竭等肾性少尿;老人或婴幼儿肾功能不良;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排钾保钠性疾病;使用去氧皮质酮、甘草类排钾保钠类药物等。
6、特发性高钠血症
由口渴中枢障碍或AVP调节异常引起,病因不明。少部分病例可有脑肿瘤、肉芽肿等病变或创伤、脑血管意外等病史,确切机制不明。
病因-危险因素:
1、糖尿病。
2、肾功能不全。
3、心功能不全。
4、哮喘。
症状-总述:
早期为口渴、尿量减少、乏力、心率加快等缺水症状。主要由于血钠浓度过高造成的高渗状态,使细胞内水分逸出到细胞外,导致细胞失水,特别是脑细胞失水,可造成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其他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缺水症状
口渴、尿量减少、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干燥、全身软弱无力等症状。
2、神经精神症状
主要呈脑细胞失水表现,如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癫痫样发作、昏迷乃至死亡。
3、其他症状
根据造成本症的基本病变等情况而异。如由尿崩症引起者有明显多尿;皮肤失水过多所致者有发热;滴注过多高张性NaCl或NaHCO3引起者则有高血压、呼吸困难、咳嗽等心衰症状。
症状-并发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血钾增高。
2、急性心功能衰竭
出现气急、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心律失常。
就医-急诊指征:
有水分摄入不足、大量体液丢失等病史者,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出现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眼球凹陷等;
2、婴儿突发高热、肌无力;
3、嗜睡、烦躁、易激动、震颤甚至神志不清;
4、突发抽搐、惊厥、昏迷;
5、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就医-门诊指征:
高钠血症多通过血液检查发现,常因以下情况就医:
1、口渴,通过补充水分仍不缓解;
2、尿量明显减少;
3、恶心、呕吐、体温升高;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就医-就诊科室:
若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去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适当地补充水分。
3、需要进行抽血检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具体都有哪些症状表现?有无呕吐、腹泻?
2、排尿情况怎么样?尿量如何?
3、出现症状多久了?
4、有无心脏、肾脏疾病?
5、最近有无使用利尿药?
6、最近的饮食情况如何?饮水量大致是多少?
7、是否还有其他疾病?服用过其他药物?
8、曾去其他医院就诊吗?疗效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血清钠浓度为什么会高?严重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3、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4、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5、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6、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7、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8、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口渴、少尿、神志恍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检查,还会进行脑脊液检查、彩超、CT、MR等检查判断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
检查-体格检查:
可发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干燥、神志改变、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
检查-实验室检查:
1、常用血液化验指标
医生主要通过以下指标判断病情:
(1)血清钠浓度:升高,大于145mmol/L。多伴随高氯血症,且两者上升的程度一般一致。
(2)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3)血液量:正常或升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及血细胞比容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4)红细胞形态:红细胞体积缩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2、常用尿液化验指标
医生通过以下指标判断病情:
(1)尿钠浓度:多明显升高,但在应激反应早期的患者多有所下降;在内分泌紊乱者,尿钠浓度多降低。
(2)尿氯浓度: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
(3)尿渗透压和尿相对密度:与尿钠浓度的变化一致,多数患者由于氯化钠排出增多,水分吸收增多,渗透压和相对密度皆明显升高;在内分泌紊乱者,尿渗透压和相对密度较低。
3、脑脊液检查
医生可以判断脑部受累情况。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主要是检查肾上腺有无病变和增生,通常可用腹部彩超、肾上腺CT或MR。
诊断-诊断原则:
通常根据病史,同时辅以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判断高钠血症的病因。若病因不明时,测定尿渗透压将有助于诊断。
诊断-诊断依据:
1、有水摄入不足、失水过多、钠摄入过多等病史。
2、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神志恍惚、呕吐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发现血钠>145 mmol/L。
诊断-鉴别诊断:
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与高钠血症症状类似,都有神情恍惚等神经系统症状,但是糖尿病血糖显著增高,且有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作为鉴别。
2、间质性肾炎
也可出现失水的症状,根据病史、肾功能及电解质测定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水分,同时限制钠的摄入量,防止钠输入过多。
治疗-一般治疗:
1、早期补充足量的水分以纠正高渗状态,然后再酌情补充电解质。纠正高钠血症不能操之过急,补液过速、降低高渗状态过快,可能引发脑水肿、惊厥、神经损害,从而导致死亡。
2、潴钠性高钠血症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可用5%葡萄糖液稀释疗法或鼓励多饮水,但必须同时使用排钠性利尿药。
治疗-药物治疗:
1、排钠性利尿药
如呋塞米,可以使钠离子通过尿液排出。
2、8%葡萄糖溶液
输液未见效且病情加重的患者,可用8%葡萄糖溶液做透析疗法。
3、补水溶液
经口、鼻饲者可直接补充水分,经静脉者可补充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或0.9%氯化钠液。适当补钾及碱性液。可以稀释钠离子浓度,同时补充水分、能量,还能维持渗透压。
4、其他
氢氯噻嗪和氯磺丙脲可缓解特发性高钠血症的症状。
治疗-相关药品:
呋塞米、8%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液、5%葡萄糖氯化钠液、0.9%氯化钠液、氢氯噻嗪、氯磺丙脲
治疗-其他治疗: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持续、稳定地清除水分和溶质,维持水盐代谢与电解质代谢平衡。
治疗-治疗周期:
高钠血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高钠血症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关,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大部分病人预后良好,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预后-危害性:
患者发生高钠血症时,可因脑细胞失水,表现为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癫痫样发作、昏迷,随着脱水程度的逐渐严重,最终可导致心、脑、肾功能衰竭乃至死亡。
预后-自愈性:
高钠血症的病因很多,但一般都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解除病因后高钠血症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预后-治愈率:
通过积极的治疗,除病情危重的患者外,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预后-根治性:
去除病因后高钠血症可以根治,部分患者可能再次出现高钠血症。
预后-复发性:
当患者再次出现丢失水分过多等情况时,可能再次出现高钠血症。
日常-总述:
做好日常补水,调整好心态,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有原发病的患者应按时复查。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因高钠血症出现的躯体不适,容易出现焦虑,家属应给予安慰与陪伴,多和医务人员沟通,了解疾病的病因和转归,使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用药护理:
如服用排钠利尿药应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补充水分。
2、注意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
3、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等的刺激。
日常-病情监测:
有原发病的患者应注意原有症状的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就医。
日常-特殊护理:
对于不能自主饮水的老年人、儿童等,家属应定时喂水。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适当补充淡盐水。
2、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
饮食禁忌:
1、忌高盐、高脂,少食用腌制等食物。
2、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饮食。
3、忌酒。
预防措施:
1、剧烈运动或高温应及时补充水分。
2、腹泻过多时,应补充水分,同时积极就医。
3、有哮喘、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库欣综合征等病人应积极治疗,密切关注钠离子浓度。
4、昏迷或创伤的病人要注意监测钠离子浓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对于吞咽困难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水分摄入不足,根据需要选择插胃管进行鼻饲等方式补充水分。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