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肱骨干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humeral shaft fracture/fracture...
养生
疾病名称: 肱骨干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humeral shaft fracture/fracture of shaft of humerus
疾病概述:
肱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humerus)是指肱骨的外科颈以下2cm到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本病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好发于成人。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和上肢活动障碍等。临床上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等方式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上臂
常见症状: 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
主要病因: 肱骨经受不适当的外力作用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血管造影
重要提醒: 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影响手臂正常功能。
相关中医疾病: 伤骨
流行病学-传染性:
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发病率:
本病为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成人。
病因-总述:
肱骨干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为外力打击肱骨中段;间接暴力多为手部、肘部意外着地,所受力向肱骨传导。
病因-基本病因:
1、直接暴力
如重物打击上臂,此多为青年人肱骨干骨折病因。
2、间接暴力
(1)传导暴力:如摔倒时手着地,多见于肱骨干下部,此多为老年人肱骨干骨折病因。
(2)旋转暴力:如在投掷手榴弹或进行球类运动时使得手臂肌肉猛烈的收缩。
症状-总述:
临床上常表现为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和上肢活动障碍。若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部分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
症状-并发症:
1、神经损伤
骨折发生时,常可导致桡神经的损伤。常表现为神经功能的异常,如皮肤表面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2、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包括肱动脉挫伤、栓塞、裂伤和肱动脉痉挛。肱动脉损伤后,患肢桡动脉搏动消失,肢端血循环不良,呈暗灰色,或皮肤发白,皮温降低,指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栓塞及压迫,或修复血管等。
3、关节僵硬
同其他部位的骨折一样,长期的制动可造成邻近关节的活动受限,主要是肘关节和肩关节,尤其是采用保守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就应考虑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治疗过程期间尽可能缩短肩肘关节的制动时还应向患者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减少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4、畸形愈合
骨折严重地破坏了上肢生物力学关系,可导致肩关节或肘关节损伤性关节炎,因此对青壮年及少年患者,在有条件治疗时,还是应该施行截骨术矫正畸形愈合;如当肱骨颈骨折严重畸形者,更应于肱骨颈部做截骨矫正。
5、肘关节功能障碍
由于长时间固定和缺少早期锻炼,可使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多见于老年患者。故预防本并发症应做到避免长时间使用大范围固定,尽早加强肌肉、关节功能活动,若已经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更要加强其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理疗和体疗。
就医-门诊指征:
当外伤后,出现上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应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何时开始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病情有变化吗?
2、上臂或前臂是否还能活动?活动的时候会痛吗?
3、疼痛前是否摔倒过?上臂是否被打击过?
4、疼痛发生前在做什么?
5、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用药控制呢?
6、既往有过敏史吗?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7、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8、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骨折了吗?能接好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要做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而后会选择性的让患者做X线检查、CT检查、血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以及骨折具体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1、可见患者上臂假关节活动(即在肢体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类似关节样活动),触之有骨擦感。
2、测量患者两侧肩峰至外髁距离,可确定患侧上臂有无缩短。
3、医生还会对患者整个前臂、上臂和腕关节、肩关节进行检查,以免伴发损伤漏诊,同时要检查桡神经功能,以明确桡神经是否有损伤。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X线摄片为肱骨干骨折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需要拍上臂正、侧位片,必要时还需要加拍肩关节及肘关节,可诊断并且确定骨折类型。
2、CT检查
本检查虽然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肱骨干的复杂骨折或者螺旋形骨折有时需要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做骨折复位的重要依据。
3、血管造影
合并有血管损伤的骨折需进行血管的造影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明确的外伤史及伤后上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的临床表现,并且结合X线检查等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病理性骨折、上臂软组织损伤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病理性骨折
上臂部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注意有无骨质破坏,鉴别是否为转移癌、骨囊肿等所致的病理性骨折。
2、上臂软组织损伤
有牵拉痛,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但无纵向叩击痛及异常活动。X线片可以除外骨折。
治疗-治疗原则:
对于大多数的肱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的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早期进行肩、腕和手指诸关节的活动。待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再开始肘关节主动伸屈运动。对于进行以上治疗无效、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有以下情况者,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1)手法复位失败,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
(2)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人;
(3)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4)陈旧骨折不愈合;
(5)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
(6)同一肢体有多发性骨折;
(7)8~12小时以内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2、外固定架固定
对于创伤严重,软组织损伤范围大,骨缺损以及感染者,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采用单侧、半针结构即可使骨折端获得稳定,外固定架针穿入时须防止损伤血管、神经。外固定架可用至骨愈合,去除外固定架后,可用支具保护,直到软组织恢复。
治疗-其他治疗:
1、手法复位
(1)准备工作:医生会先让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随后对患者患侧进行局部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2)牵引:医生助手会握住患者前臂,在屈肘90°位,沿肱骨干纵轴牵引,在同侧腋窝施力作反牵引,经过持续牵引,纠正重叠、成角畸形。
(3)复位:在充分持续牵引、肌放松的情况下,医生用双手握住骨折端,按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复位后可行X线拍片,确认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
2、外固定
(1)夹板固定:骨折端移位整复后,在牵引情况下用夹板固定,如骨折端仍有轻度侧方或成角移位者,或防止骨折端再移位时,均可用纸压垫加压矫正或维持骨折端的对位。肱骨干中1/3骨折做局部夹板固定;上1/3骨折时用超肩关节的夹板固定;下1/3骨折时,用超肘关节的夹板固定。夹板固定后,再用一块木托板托起前臂;并用三角市悬吊于胸前。
(2)U形或O形石膏夹板固定:本法是用一条有衬垫的石膏带,以肘关节为中心,平顺地贴敷在上臂的前外侧和后内侧。若考虑骨折端有分离危险时,可将U形石膏延长,使两端相交重叠于肩,上成为一O形,而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它对控制旋转移位起到较好的作用,故常用于肱骨干下1/3骨折。石膏固定时需注意肢体肿胀的消退,应及时更换石膏,否则因石膏松动而造成骨折移位。固定时间为4~6周。
(3)肩人字石膏固定:对粉碎骨折和用上述固定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骨端分离,或骨折复位后仍不够稳定者,或患者不能合作,或因其他原因不宜采用小夹板固定者,宜用此法。本法的优点是固定作用好且无过度牵引的危险。缺点为固定范围太广且时间长(3~4个月)。
3、康复治疗
无论是手法复位外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均应在医生指导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复位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2~3周后,开始腕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劝,但活动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由于手术技术的成熟,肱骨干骨折预后一般良好,日后功能恢复也较好,陈旧的病例行肌腱移植术亦可获得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对于伴有轻微桡神经损伤的情况,一般在短期内可以自行恢复,即使需行手术缝合者,约有80%的病例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错位愈合或不愈合,导致患者手臂、肩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纠正上肢畸形,改善上肢功能。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日常-总述: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骨折的意外发生,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2)(沐浴、如厕、进食)自理缺陷,骨折后患肢功能暂时丧失,可出现悲观焦虑情绪。
(3)患者会担心骨折影响其日常生活,担心遗留关节功能问题,而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督促、鼓励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床铺、衣物,个人清洁卫生等。这些有利于树立患者信心,还能促使其由患者角色向健康人角色转变,为痊愈出院做好心理准备。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情绪。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骨折固定后,可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握拳,腕伸屈及主动耸肩等动作;去除固定后,可逐渐行摆肩及肩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等练习。
3、以U型石膏托固定时可平卧,患肢以枕垫起;悬垂固定的患者2周内只能取坐位或半坐位。
4、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由于支配区域皮肤营养改变,皮肤萎缩干燥,弹性下降,容易受伤,而且损伤后伤口易形成溃疡。故应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日常-病情监测:
外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若出现肢端皮肤苍白、皮温低、肿胀、发绀、湿冷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1、需遵医嘱复诊,主要是复查X线,以明确骨折愈合情况。
2、U型石膏固定者,肿胀消退后复诊。
3、悬吊石膏固定2周后更换长臂石膏托,维持6周左右。
4、伴桡神经损伤者,定期复查肌电图。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但日常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机体的康复。
饮食建议:
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饮食禁忌:
1、禁忌吃煎、炸、辣等比较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饮酒,因为这会让机体处于一种炎症的状态,机体处于炎症的状态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2、避免进食高糖、高脂的食物,高糖、高脂的食物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预防措施:
本病的发生多为意外,以下措施可一定程度的降低肱骨干骨折发生风险:
1、对儿童来说,主要是需要家长注意看管好孩子,避免孩子发生意外。
2、对于成人来说,是要注意周身安全,不要打架斗殴。
3、对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行动不方便的一些老年人,在家里面一定要安装一些防跌倒的扶手,要加强看护防止跌倒。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