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肱骨髁间骨折疾病英文名称: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
养生
疾病名称: 肱骨髁间骨折
疾病英文名称: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疾病概述:
肱骨髁间骨折(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指内外髁上2cm处及内外髁部骨折,是肘部严重的关节内骨折,骨折线波及关节面。其发生多由间接或直接暴力所导致。临床上常表现为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折后不愈合或错位愈合,从而影响肘关节功能,故一旦确诊,应需积极进行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肘部
常见症状: 肘部疼痛、肿胀
主要病因: 直接或间接暴力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
重要提醒: 为避免骨折后不愈合或错位愈合影响肘关节功能,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1、按照损伤类型分类
可分为伸展型和屈曲型。
2、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分类
(1)Ⅰ型:骨折无分离及移位。
(2)Ⅱ型:骨折有轻度的分离及移位,但两髁无旋转。
(3)Ⅲ型:骨折有分离,两髁有旋转移位。
(4)Ⅳ型:骨折为粉碎性,关节严重破坏。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肱骨远端骨折在成年人中发病率约为每年5.7次/100000人,占肱骨相关骨折的1/3,约占所有骨折的2%。肱骨髁间骨折约占肱骨远端骨折的1/3。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病因-总述:
肱骨髁间骨折多由较重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如高处跌下时肘关节伸直以手撑着地、摔倒时屈曲的肘部着地、外力打击直接作用于肘部鹰嘴突和肱骨下端等。不同类型的肱骨髁间骨折可有不同的发病原因。
病因-基本病因:
1、伸展型
当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展位,手掌和人体重力向上、下传导并集中在肱骨髁部,暴力作用于尺骨,向上撞击使肱骨内、外髁分裂,向两侧分离,即造成骨折。骨折近端向前移位,骨折远端分裂为二块或多块并向后方移位。
2、屈曲型
肘关节在屈曲位时直接撞击地面,也可能由于尺骨鹰嘴向上撞击所致。尺骨鹰嘴断面呈三角形,当暴力传导至该部时,尺骨鹰嘴犹如楔子撞击内外髁间的滑车沟,致两髁间分离移位,而肱骨下端向后移位。
症状-总述:
肱骨髁间骨折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肘关节剧烈疼痛,且肘部有明显的肿胀,并可伴有畸形,肘关节呈半屈曲状,伸展、屈曲和旋转可受限。
症状-典型症状:
1、疼痛
外伤后,肘关节有剧烈疼痛感,按压附近的组织也有痛感。
2、肿胀
受伤处肿胀明显,并伴有肘关节活动受限。
3、畸形
当肿胀较大时或骨折移位明显,患肢有明显畸形。
4、活动受限
由于肘关节疼痛和畸形的原因,可出现损伤侧的肘关节活动受限。
症状-并发症:
1、神经损伤
骨折发生时,常可导致神经损伤。常表现为神经功能的异常,如皮肤表面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2、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包括动脉挫伤、栓塞、裂伤和动脉痉挛。肱动脉损伤后,患肢动脉搏动消失,肢端血循环不良,呈暗灰色,或皮肤发白,皮温降低,指端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以解除栓塞及压迫,或修复血管等。
3、关节僵硬
同其他部位的骨折一样,长期的固定可造成肘关节的活动受限,尤其是采用保守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就应考虑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治疗过程期间尽可能缩短肩肘关节的固定时间,还应向患者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减少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
4、畸形愈合
骨折严重地破坏了上肢生物力学关系,可导致肘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进而可导致畸形愈合。
5、肘关节功能障碍
由于长时间固定和缺少早期锻炼,可使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多见于老年患者。故预防本并发症应做到避免长时间使用大范围固定,尽早加强肌肉、关节功能活动,若已经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更要加强其功能活动锻炼,并辅以理疗和体疗。
就医-门诊指征:
当出现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医-就诊科室:
应到骨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
3、若近期患者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患者曾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肘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何时开始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病情有变化吗?
2、手臂是否还能活动?活动的时候会痛吗?
3、症状出现前是否受过外伤?是如何受伤的?
4、还有其他疾病吗?是否在用药控制呢?
6、既往有过敏史吗?
7、以前就医诊治过吗?有做过相关检查吗?结果如何?
8、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这是骨折了吗?能接好吗?
2、需要做哪些检查?
3、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4、要做手术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而后会让患者做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及判断骨折情况。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在查体时可见患者肘关节局部肿胀严重,触压患处时,疼痛剧烈,还可触及骨擦感和骨折块活动。同时医生还会注意桡动脉的搏动,以及腕和手指的感觉、温度、颜色和活动能力,以便确定是否有血管或神经损伤。
检查-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进行肘部正、侧位X线摄片,不但可明确诊断,而且对于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的判断也有重要意义,对合并的肘部其他损伤也可清楚显示。
2、CT检查
CT检查可在X线检查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粉碎程度。
诊断-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外伤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等疾病进行鉴别。
诊断-鉴别诊断:
1、肱骨髁上骨折
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淤斑,有同样畸形,局部均有压痛,移位骨折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但肱骨髁间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压痛范围更加广泛,肱骨髁上骨折肘后三角关系正常。影像检查肱骨髁间骨折波及关节面,关节面破坏,肱骨髁上骨折未波及关节面。
2、肘关节脱位
伤后两者均有肘部肿胀淤斑,肘后三角关系改变。肱骨髁间骨折骨擦音及异常活动,肘关节脱位呈弹性固定。影像上可作出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严重损伤,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仅在无移位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伴骨折块移位的严重骨量减少的老年患者,合并明显并发症导致无法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等保守治疗。
治疗-药物治疗:
1、对于无法忍受疼痛或者疼痛影响睡眠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常用药物为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等。
2、对于肘关节僵硬的高危患者,术后可口服低剂量、短疗程吲哚美辛来预防异位骨化。但对于新鲜的肱骨髁间骨折并不常规使用。
治疗-相关药品:
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
治疗-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2、全肘人工关节置换术
对于老年患者,在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呈粉碎性,以及内固定失败或骨折不愈合的情况下,可选择全肘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3、术后并发症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尺神经麻痹、异位骨化、内固定失效等术后并发症。
治疗-其他治疗:
手法复位及尺骨鹰嘴克针持续牵引,对多数骨折可获一定效果。
治疗-治疗周期: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一般术后3~5天即可出院。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医生在外出进行急诊接诊时,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石膏或支具对肘部进行临时固定,可缓解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
预后-一般预后:
本病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相对较差,基本较难完全恢复肘关节功能。
预后-危害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错位愈合或不愈合,导致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通过治疗可改善骨折导致的相应症状,但仍有可能恢复不理想。
预后-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总述: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进行恢复训练,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本病的发生多较突然且伴有剧烈疼痛,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2)骨折后患肢功能暂时丧失,患者可有沐浴、如厕等自理能力的缺陷,因此可出现悲观、自卑等负面心理。
(3)患者常常因担心骨折所造成的关节功能问题,而产生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给予患者必要的帮助。督促、鼓励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床铺、衣物,个人清洁卫生等。有利于树立患者信心,还能促使其由患者角色向健康人角色转变。
(2)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谨遵医嘱,按时复查,积极进行握拳、伸指、上肢肌肉主动舒张和肘关节屈伸等复健运动恢复关节功能。
(3)对骨折严重,可能遗留后遗症的患者,应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正确面对,减轻心理负担,为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做好心理社会支持。
日常-生活管理: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是骨折康复的基础。
2、注意调整休息时间,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
3、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早期骨折固定后,可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握拳,腕伸屈及主动耸肩等动作。晚期去除固定后,可逐渐行摆肩及肩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等练习。
4、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肢,保持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定时变换体位,避免皮肤受压引起压疮;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日常-病情监测:
外固定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若出现肢端皮肤苍白、皮温低、肿胀、发绀、湿冷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日常-复诊须知:
1、患者应于术后1、2、3、6、12个月进行复诊,医生会观察伤口恢复情况。
2、复查X线片或必要时复查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3、医生会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活动度、稳定性及疼痛的评估,同时对上肢整体功能进行评估,并且评估术后并发症,如尺神经麻痹、肘关节僵硬、内固定失效等,并采取合理治疗策略。
日常-术后护理:
1、医生会根据伤口恢复情况在术后2周左右拆除缝线。
2、可将患肢用枕头垫高,以促进消除肿胀。
3、麻醉药减退后,尽早开始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运动,用力重复握拳张开,促进远端血液循环,有助于消肿。
4、术后1~2天内若无异常情况,可在遗嘱下开始进行疼痛可耐受范围内的肘关节被动屈伸、旋前、旋后等。
日常-特殊护理:
建议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参与下共同完成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肘关节正常功能。
1、相邻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
包括肩、腕、手主动康复锻炼。
2、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拔除引流管后开始进行疼痛可耐受范围内的肘关节被动屈伸、被动旋前旋后。
3、肌力训练
早期开始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4、肘关节辅助主动及被动活动
坐位,在体操棒的助力下,开始肘关节的全范围屈伸活动;大臂位于体侧,肘关节屈曲 90°,进行旋前旋后活动。
5、冷敷
每日多次,每次20分钟,减轻疼痛,促进消肿。
饮食调理:
本病通常无其他饮食特殊禁忌或推荐。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饮食建议:
1、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肉类等。
2、适当增加饮水,可促进机体代谢,有助于机体恢复。
饮食禁忌:
1、少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2、戒烟禁酒,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预防措施:
肱骨髁间骨折的发生多为意外,一般难以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周身安全,避免外伤,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骨折发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