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疾病英文名称: 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
养生
疾病名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
疾病概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是一种少见的非特异性的良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直肠脱垂和直肠内套叠、骨盆底肌肉的矛盾性收缩、创伤包括手指或器械插入直肠及肛交等造成的损伤、放射治疗和麦角胺栓剂的使用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血便、黏液血便、排便困难、排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失禁和肛门疼痛,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中年患者。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结合内镜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膳食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和外科治疗。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病情容易反复,不易愈合。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无遗传倾向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肠
常见症状: 血便、黏液血便、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失禁、肛门疼痛
主要病因: 直肠损伤、直肠缺血、其他因素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凝血功能、内镜、排粪造影、超声内镜、钡灌肠检查、病理检查、直肠测压、肌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直肠溃疡很稳固、疗效差,不易愈合,可能发生大出血、直肠穿孔等,需及时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发病率尚不明确,但据一项研究估计为每年1/10000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但一些报告显示女性略占多数。
流行病学-发病趋势: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有了重大改变,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生活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致使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病因-总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是直接创伤和直肠缺血。常见病因有直肠脱垂和直肠内套叠、骨盆底肌肉的矛盾性收缩、创伤包括手指或器械插入直肠及肛交等造成的损伤、放射治疗和麦角胺栓剂的使用等。
病因-基本病因:
1、直肠创伤
(1)直肠脱垂和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导致直肠创伤。
(2)手指或器械插入直肠及肛交等造成的损伤。
(3)排便费力或排便困难、便秘也可以导致直肠黏膜创伤和溃疡形成。
2、直肠缺血
(1)脱垂的黏膜顶端嵌顿于肛管,结合外括约肌的强力收缩,可致黏膜缺血、压迫性坏死。
(2)黏膜大量脱垂时,黏膜下血管伸展、破裂而缺血。
(3)直肠固有层纤维化及肌层的填充,使黏膜下毛细血管闭塞。
3、其他因素
如放射治疗、麦角胺栓剂的使用、肠道炎症、血管异常、细菌或病毒感染等。
症状-总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一,几乎任何肛肠疾病的症状都可出现,亦可无症状。常见症状有血便、黏液血便、里急后重、排便困难、大便习惯的改变、大便失禁和肛门疼痛。直肠脱垂的患者在排便用力时,肛缘可见带或不带黏液的暗红色无痛肿块。
症状-并发症:
1、并发症与失血程度有关,例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果出血不受控制,则会发生死亡。
2、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直肠穿孔和大出血是少见的并发症。
症状-伴随症状:
直肠脱垂的患者在排便用力时,肛缘可见带或不带黏液的暗红色无痛肿块。
就医-急诊指征:
1、排柏油样黑色粪便,同时带大量鲜血,且无法止血,伴乏力、头晕、面色苍白。
2、肛门部位疼痛突然比较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以上均须急诊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就医-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
2、出现血便、粘液血便、排便困难。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就诊科室:
1、病情平稳者,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2、病情危急者,应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和肛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大便平时正常吗?有没有黑便或大便性状改变?
4、您的排便习惯规律吗?是否会用手指插入肛门促进排便?
5、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6、您平时生活压力大吗?出现腹部不适与情绪有关吗?
7、您以前有过胃肠疾病吗?是否进行过治疗?
8、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9、您有消化道疾病的家族史吗?
10、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会癌变吗?
4、我需要做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黏液血便、排便困难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判断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判断出血风险,通过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检查-体格检查: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体格检查没有特异性,有症状者,体征主要局限于会阴部和直肠。直肠指诊在肛管直肠交界处可触及黏膜增厚伴压痛、局部硬结和息肉。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
判断患者是否贫血或是否合并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提示贫血。中性粒、CRP、血沉升高提示感染等。
2、凝血功能
判断患者出血风险,包括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检查-病理检查:
典型组织学改变为:
1、黏膜表面糜烂或浅溃疡形成。
2、黏膜肌层增生肥厚、平滑肌细胞向固有膜内生长,并围绕肠腺。
3、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
4、腺体变性、破坏及增生反应。
5、部分有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黏液池形成。
检查-其他检查:
1、内镜
(1)检查过程:在该检查中,患者需要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医生将肠镜慢慢由肛门插入,通过肛门的自然腔道进入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等,观察病变的情况、范围,并获得黏膜标本。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迫感及有便意,此时您应深呼吸以便放松自己。整个检查过程约需20~30分钟。
(2)检查结果: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内镜下表现各不相同,从单纯的黏膜充血到小的或大的溃疡再到广基的、不同大小的和数量的息肉。典型表现为周围黏膜充血的表浅溃疡,多位于距离肛门5~10cm的直肠前壁,溃疡的直径范围大约为0.5~4cm,1~1.5cm更多见。
2、直肠测压
可表现为肛管静息压均无变化,但肛管最大收缩压降低。
3、肌电图检查
可发现模拟排便动作时有耻骨直肠肌的反常活动。
检查-影像学检查:
1、排粪造影
可发现体内或体外的直肠脱垂或隐匿的脱垂、直肠排空不完全或延迟、耻骨直肠肌的紧张等。
2、超声内镜
可见黏膜下层不均匀、固有肌层增厚、肛门内括约肌显著增厚。
3、钡灌肠检查
可见直肠单个或多个溃疡、狭窄、黏膜增粗、直肠瓣增厚,不具备特异性。
诊断-诊断原则: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和组织学改变的特征,并结合内镜等检查做出诊断。诊断时,医生会与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感染性直肠炎、直肠癌和痔疮进行鉴别。
诊断-诊断依据:
1、症状和表现
临床以血便、黏液便、排便障碍及肛门疼痛等为主要表现。
2、纤维结肠镜检查
可见直肠前壁及前侧壁黏膜有局限性糜烂或溃疡。
3、病理学检查
结果为黏膜表面糜烂或浅溃疡形成;黏膜肌层增生肥厚、平滑肌细胞向固有膜内生长,并围绕肠腺;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变性、破坏及增生反应;部分有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黏液池形成。
诊断-鉴别诊断:
1、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内镜下表现可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类似。此外,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的脱垂黏膜层可能含有发炎、扭曲的黏膜,且可能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不过,活检显示隐窝之间存在平滑肌有助于区分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与炎症性肠病。
2、缺血性结肠炎
慢性病程者可能表现为结肠狭窄、黏膜萎缩或出现肉芽组织。缺血后狭窄的活检特征为广泛透壁性纤维化,这使得难以与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相区分。然而,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通常有血管基础疾病史或其他危险因素,例如主动脉手术、体外循环、心肌梗死、血液透析、脱水和易栓症等。
3、感染性直肠炎
如阿米巴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二期梅毒可能表现为直肠炎和直肠溃疡。不过,活检显示缺乏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特征,而且可能出现固有层急性炎症伴隐窝中性粒细胞浸润。
4、直肠癌
以隆起型肿块多见,肿块多呈不规则菜花状,涉及范围大,多在3cm以上,环绕肠壁生长,边界不清,肠腔狭窄常见,溃疡型直肠癌中央污秽,边界不整,呈环堤状,质硬脆,易出血。而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以溃疡型多见,溃疡直径多<3cm,边缘黏膜有弹性,光整,血管纹理清晰,隆起性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径多在2cm以下,边界清,周边黏膜质软,有弹性。最终可以依靠病理活检进行鉴别诊断。
5、痔疮
所引起的痔核硬化结节间可见残留的痔性扩张血管,血管周围纤维化明显,黏膜下层纤维组织中的平滑肌增生不明显,而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存在黏膜层腺体及黏膜肌层纤维组织增生。
治疗-治疗原则: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或改善症状。本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直肠脱垂以及脱垂的类型。无症状的患者除了改变生活习惯外,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患者治疗方式包括膳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和外科治疗。
治疗-一般治疗:
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治疗的基础。一旦确诊,医生会指导患者高纤维饮食和使用容积性轻泻药以避免排便费力和肛门指状突出,要避免手指插入肛门、强调排便训练、尽量缩短如厕时间,这些饮食和行为改变对轻到中度症状且没有明显黏膜脱垂的患者尤其有效。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
用于治疗细菌等微小病原体造成的直肠黏膜感染。
2、免疫抑制剂
如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常用于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3、抗消化性溃疡药
如硫糖铝,具有保护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治疗-相关药品:
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硫糖铝
治疗-手术治疗:
1、经包括生物反馈在内的初始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患者。
应行手术治疗。可选方案包括切除溃疡、治疗直肠脱垂或直肠套叠、以及预防性结肠造口术。具体选择取决于是否合并直肠脱垂或直肠套叠及其类型。
2、直肠脱垂或套叠的患者
对于直肠完全脱垂或直肠套叠并可耐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行腹侧直肠固定术而非经会阴手术。腹侧直肠固定术不仅可以纠正直肠脱垂,还能治疗直肠膨出和直肠套叠。
3、合并直肠部分脱垂的患者
建议行经会阴手术,例如黏膜切除术或经会阴直肠切除术。虽然经会阴手术可在纠正直肠脱垂的同时切除直肠溃疡,但术后直肠脱垂的复发率高于直肠固定术。
4、无直肠脱垂或套叠的患者
对于无直肠脱垂证据的患者,局部切除或缝合可缓解症状,但长期获益不明。通常只用于有明显直肠出血时。
5、手术后有难治性或复发性症状的患者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给予补救性手术治疗。其他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行黏膜袖状切除伴拖出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或粪便改道术。有顽固性直肠疼痛和/或出血的患者需行直肠切除术。
治疗-其他治疗:
1、生物反馈疗法
是指采取一般治疗措施后症状依旧持续的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应接受生物反馈疗法。包括鼓励患者使用腹肌产生推力以有效排便,督促患者养成正确的排便动作和排便习惯,包括限制便意频繁患者如厕次数、提高便意稀少患者如厕次数,并设定大便时间及体位,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灌肠、缓泻剂及栓剂等。
2、内镜下治疗
包括氩等离子电凝技术、人纤维素凝胶、气囊扩张等。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一种显著影响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直肠溃疡很稳固、疗效差,容易复发,不易愈合,可能发生大出血、直肠穿孔等,需及时治疗。本病无法自愈,经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和外科治疗一般能缓解病情,但许多患者无论接受何种疗法,依然持续存在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症状。
预后-危害性:
本病直肠溃疡很稳固、疗效差,不易愈合,可能发生大出血、直肠穿孔等。
预后-自愈性: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无法自愈。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能缓解病情,但许多患者无论接受何种疗法,依然持续存在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症状。
预后-治愈率:
具体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预后-根治性:
本病尚无法根治,只能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和外科治疗缓解病情。
预后-复发性: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病情容易反复,不易愈合。
日常-总述: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纠正不良饮食方式、生活习惯和排便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具有病情反复、不易愈合的特点,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的情绪。
(2)另有研究发现,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强迫症。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日常-生活管理:
1、健康教育
强调每日排便并不是健康的标准或必要条件,从而减小患者对轻泻药的依赖,以及增加液体和纤维的摄入量。应该建议过度使用轻泻药的患者尝试逐渐减少用量,同时采取新的手段来改善排便。应建议患者尝试餐后排便,因为此时结肠动力增加。这一点在早晨尤其重要,此时的结肠动力最高。
2、改变排便习惯
要避免手指插入肛门、强调排便训练、尽量缩短如厕时间。
3、改变饮食方式
推荐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
日常-复诊须知:
1、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生物反馈等治疗后,依然持续存在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血便、粘液血便、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等,要定期复诊。
2、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患者大多数出血症状不明显,但仍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评估患者有没有贫血及贫血程度。
日常-术后护理:
1、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干净清洁,防止伤口感染,如伤口出血或破裂要及时上报医生。
2、术后1个月左右随访,以检查手术切口并评估有无症状复发或并发症发生。
饮食调理: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的发生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生活方式引起,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缓解病情,减少症状复发。
饮食建议:
1、尽可能多喝水。
2、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西梅、粗粮、柑橘类水果和豆类等,谷物纤维通常具有细胞壁,可抵抗消化并将水分保持在细胞结构中。柑橘类水果和豆类所含的纤维可刺激结肠菌群生长,从而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胃肠蠕动。
3、少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红肉、奶油、油炸食品和零食等。
4、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5、对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黑木耳、瘦肉、鱼、鸡、蛋类、动物血等,并注意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补充,包括维生素B12和叶酸,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饮食禁忌:
1、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2、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这些都会直接刺激直肠黏膜,使炎症加重。
3、避免暴饮暴食。
4、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过咸的食物。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要避免手指插入肛门、强调排便训练、尽量缩短如厕时间。
3、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精神紧张焦虑或者情绪激动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