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骨软骨瘤疾病英文名称: osteochondioma疾病别名: 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膜瘤...
养生
疾病名称: 骨软骨瘤
疾病英文名称: osteochondioma
疾病别名: 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膜瘤
疾病概述:
骨软骨瘤(osteochondioma)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有腔。多发生于青少年,随机体发育而增大,当骨线闭合后,其生长也停止。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疼痛、肿胀
主要病因: 单发性骨软骨瘤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病与遗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X线、超声、CT
重要提醒: 多发性骨软骨瘤存在恶变可能,患者一定要注意遵医嘱定期随访。
相关中医疾病: 骨疣、外生骨疣
临床分类:
根据病变数量可将骨软骨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1、单发性骨软骨瘤
单发性骨软骨瘤又叫外生骨疣,是临床常见骨肿瘤之一。长管状骨,特别是股骨(30%)、肱骨(20%)、胫骨(17%),是最常发病的部位。而某些长管状骨如桡、尺骨则不常见。下肢发病多于上肢,其比例均为2:1。长管状骨典型发病部位是在干骺端,很少发生在骨干或骨骺。
2、多发性骨软骨瘤
多发性骨软骨瘤又叫骨软骨瘤病、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接近8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好发于肩胛骨、髂骨、肋骨处,具有恶变倾向。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骨软骨瘤占原发骨肿瘤的12%~25%,占良性肿瘤40%~50%。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单发性骨软骨瘤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发现,有70%~80%病人发生在20岁以下;多发性骨软骨瘤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约为3:1,多见于儿童至20岁左右者。
病因-总述:
骨软骨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对于单发性骨软骨瘤,有些人认为是一种真性肿瘤,也有人认为它是发育性骨骺生长欠缺。对于多发性骨软骨瘤,多认为与遗传有关,约80%的多发性骨软骨瘤有Ext基因突变,现已发现三个致病基因位点,分别为Ext1、Ext2、Ext3,Ext1、Ext2都是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作为糖基转移酶和催化生物合成的硫酸乙酰肝素。Ext1和Ex2突变已确认可导致多发性骨软骨瘤。其突变形式包括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碱基突变及相关染色体突变。
症状-总述:
骨软骨瘤通常儿童期发病,生长缓慢,可长期无症状,多因骨性包块而就诊。单发性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是逐渐长大的硬性包块,当肿瘤过大,或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可以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变常成对称分布,病变的数量不一,多的有超过100个。
症状-并发症:
1、骨折
骨折不常见,常发生在大而有蒂的骨软骨瘤中,由于损伤所致。很少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个别病人骨折后肿瘤消失。
2、骨畸形
骨软骨瘤造成的骨畸形有三种,分别为骨管状化不佳、干骺端变宽、造成周围骨骼畸形。后者常发生在骨软骨瘤位于解剖关系密切的两个相邻骨之一。常见的为胫骨上的骨软骨瘤对腓骨产生压力,造成腓骨畸形。
3、血管损伤
位于膝关节附近的骨软骨瘤常可造成血管变位,更严重的并发症是动、静脉嵌压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常见于男性,正常骨骼生长将近停止的年龄。由于骨疣的保护性软骨帽丢失了光泽,使血管与不光滑的软骨帽盖相摩擦,动脉的搏动及关节活动对血管壁造成反复性损伤,最后形成假性动脉瘤。几乎所有的骨软骨瘤合并假性动脉瘤均发生在腘动脉近侧端。骨软骨瘤造成的假性动脉瘤为有搏动性软组织包块,其远侧端动脉搏动可有改变,但要确诊应依靠血管造影。
4、神经损伤
这种合并症很少见。依照发病部位产生不同类型临床症状。
5、滑囊肿形成
骨软骨瘤较大,且患骨活动度大者,如肩胛骨、股骨远端,可以在骨软骨瘤的顶端周围形成滑囊肿。
6、恶性变
约有1%的患者发生恶性变。骨软骨瘤发生恶性变可出现疼痛、肿胀、软组织包块等症状;X线上可见原来稳定的骨软骨瘤再度生长,骨质破坏,钙化不规则等表现。
症状-伴随症状:
1、若肿瘤基底部骨折可以引起疼痛、肿胀。
2、多发性骨软骨瘤由于骨骼短缩及弯曲可造成骨骼畸形。
3、关节附近的肿块常可造成关节活动受限。
就医-门诊指征:
1、有骨性突起;
2、骨软骨瘤患者出现骨性突起增大速度快、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畸形、神经症状等;
3、有骨软骨瘤家族遗传史。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骨科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
4、您的亲属有类似的症状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5、如果手术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这些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手术后会复发吗?
7、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检查-预计检查:
医生会在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后,对患者的病变骨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X线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骨软骨瘤的大小可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位于长管状骨的骨软骨瘤,其最大径平均为4cm,扁平骨或不规则骨通常较大,可能会达到40cm。带蒂的骨软骨瘤呈管状或圆锥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其顶端外形不一。无蒂型骨软骨瘤呈碟状、半球形或菜花状。
检查-病理检查:
医生会应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在骨软骨瘤的软骨帽盖处,取出一些活组织,然后送到病理科做成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医师可以检查病变处细胞的形态,看是否出现恶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1、超声
超声检查对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病变诊断较佳,难以进行全身骨骼扫描普查,因而无法明确是单发的还是多发的骨软骨瘤。在X线检查初步诊断骨软骨瘤后,再在其指引下对病灶处行超声波检查,显示X线不能显示的软骨帽及周边软组织,评估恶性风险并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2、X线
对大多数单发性骨软骨瘤普通X线的诊断,对诊断、治疗完全可以满足。骨软骨瘤的X线特点是在长管状骨的骨表面上有一骨性突起,与干骺相连,并由骨皮质及骨松质所组成。由于肿瘤基底部形状不同,常可分成有蒂(有一窄茎、顶部较宽)及无蒂(基底宽而扁)两种。骨软骨瘤常发生在干骺端肌腱韧带附着处。其生长常沿肌腱及韧带所产生的力的方向,如从干骺端向同骨的骨干生长。在肿瘤的顶端有软骨覆盖,称为软骨帽盖,厚薄不一,薄者仅呈线状透明区,不易看到;厚者则呈菜花样致密阴影。如帽盖小,分界清楚,带有规则点状钙化,这种表现为良性生长。如帽盖大且厚,边界不清楚,原来稳定的骨软骨瘤再度生长,骨质破坏,呈现云雾状改变以及钙化不规则等表现,则应注意其恶性变的可能。
3、CT
对解剖较复杂的部位,如肩胛骨、骨盆、脊柱等,CT检查可有帮助。对长管状骨的骨软骨瘤,CT检查可提供肿瘤与患骨之间的关系,病变基质的类型、钙化情况,以及软骨帽的厚度,这对鉴别诊断骨软骨瘤还是骨膜软骨肉瘤会有帮助。
诊断-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X线、超声、CT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肱骨髁上突、胫骨内骨软骨病等病。
诊断-鉴别诊断:
1、肱骨髁上突
肱骨髁上突是正常变异,无临床症状。发生于肱骨内髁前方,在鸟嘴样骨性突起与肱骨下段皮质间可见透亮线,与骨软骨瘤不同。
2、胫骨内骨软骨病
胫骨近端干内侧向内延伸形成骨突,与骨软骨瘤相似,但本病同时有胫骨内髁增宽并关节面向内下后方塌陷、倾斜,关节间隙增宽,同时塌陷的干内侧都可有片状密度不均或不规则钙化,易于鉴别。
3、杜纳综合征
杜纳综合征膝周改变与胫骨内髁骨软骨瘤改变相似,但本病尚有碗、掌、头颇骨改变,不难鉴别。
4、骨旁骨癌
肱骨髁上突肿瘤骨皮质和松质与母骨均无连续性。
5、感染、外伤等所致的骨外膜成骨
感染、外伤等所致的骨外膜成骨多有明显临床症状或外伤史,母骨皮质增厚且完整,范围广泛,少有松质骨形成。
6、肌腱和韧带的钙化
肌腱和韧带的钙化发生于肌腱韧带附着处,沿肌腱韧带走行,多呈条状,为钙化密度而非松骨质结构。
治疗-治疗原则:
骨软骨瘤治疗一般不需治疗。若肿瘤生长过快,有疼痛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影响邻骨或发生关节畸形;压迫神经、血管以及肿瘤自身发生骨折;肿瘤表面滑囊反复感染;病变活跃有恶变可能者应行切除术。
治疗-药物治疗:
暂无特效治疗药物。
治疗-相关药品:
暂无。
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时应将肿瘤充分显露将骨膜、软骨帽盖、骨皮质及基底周围正常骨质一并切除。手术中容易出现将肿瘤表面骨膜剥离不净和肿瘤基底周围正常骨质切除过少,而遗留有骨的突起。手术切除彻底,一般不再复发。
治疗-治疗周期:
骨软骨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骨软骨瘤属于良性肿瘤,其生长会随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停止而停止。一般不需治疗,单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率为1%,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率为5%,手术切除彻底,一般不再复发。
预后-危害性:
1、骨软骨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2、骨软骨瘤可能并发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折等疾病,产生严重不适症状。
3、多发性骨软骨瘤属于遗传性疾病,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4、骨软骨瘤存在恶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死亡。
预后-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但肿瘤会随着生长发育停止而停止生长。
预后-治愈性:
本病经手术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预后-根治性:
本病经手术治疗可实现根治。
预后-复发性:
手术彻底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
日常-总述:
骨软骨瘤属于肿瘤的一种,存在恶变可能,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等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治疗,及防治疾病复发加重。
日常-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病后父母长辈惶恐不安,担心疾病进展、手术是否成功及预后效果,而青少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他们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患者又处于学习的年级,情绪紧张易怒,心理活动复杂,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可出现焦虑、恐惧、烦躁、悲观、失望等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首先需要保持冷静,不要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勤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时劝解,避免其产生极端心理;多与医生沟通,了解疾病信息及病情变化,积极的引导患者,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该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直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以与朋友、家人聊天,适当释放消极情绪;可以通过读书、写字等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日常-生活管理:
1、应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调养。
2、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具体锻炼方式应视病变部位而定。
日常-术后护理:
1、全麻患者术后应去枕平卧6h,患肢持续抬高位减轻肿胀。
2、注意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保证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感染。如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流血等炎症表现,应及时就医。
3、注意观察肢端温度、皮肤和口唇的色泽脉细血管充盈度、尿量等,及时发现血容量不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术后初期饮食原则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给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煲鸡、炖水鱼,否则,淤血积滞,难以消散,使骨生成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术后中期,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生长的需要,补充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饮食调理:
骨软骨瘤患者的饮食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遵从一般肿瘤患者饮食即可。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饮食尽可能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注意膳食平衡,少量多餐。
2、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提高患者食欲。
3、多选择具有抗癌功效的食物,多吃蔬菜与水果类(如芦笋、胡萝卜、菠菜、番茄、薯类、猕猴桃等)、大豆及其制品类、食用菌、坚果、海藻类、薏苡仁、牛奶、鸡蛋等食物。
饮食禁忌:
忌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
预防措施:
骨软骨瘤的病因至今未明,尚无明确的预防手段。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