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过敏性休克疾病英文名称: anaphylactic shock疾病别名: 过敏反应性休克...
养生
疾病名称: 过敏性休克
疾病英文名称: anaphylactic shock
疾病别名: 过敏反应性休克
疾病概述:
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常由药物、食物或昆虫叮咬引起。除引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意识障碍等征象。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更高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疹、喘息、循环衰竭、意识障碍
主要病因: 药物、食物、昆虫叮咬
检查项目: 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X线、超声
重要提醒: 进食、服用或注射药物,或被昆虫叮咬后,如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且进展迅速,必须立刻送往附近的医院急救,以免因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
相关中医疾病: 厥脱证、风厥
临床分类:
根据症状出现距过敏原进入的时间不同,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延缓型。
1、急性型过敏性休克
症状出现在接触过敏原之后的5分钟内。
2、延缓型过敏性休克
症状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5分钟以上。
流行病学-传染性:
无传染性。
流行病学-发病率:
约为0.05%~2%。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严重过敏反应发作病史者、严重哮喘及正在接受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
病因-总述:
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食物、药物、虫咬。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产生对过敏原具有特异性的IgE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此时机体即已对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当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迅速与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的过敏性物质,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加重休克。
病因-基本病因:
1、食物
常见的有蛋清、牛奶、坚果、海产品、巧克力等。
2、药物
如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两性霉素B)、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诊断性制剂(碘化X线造影剂)、职业性接触的化学制剂(乙烯氧化物)等。其中最常见者为青霉素过敏。青霉素不论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划痕试验、滴眼(耳、鼻)、阴道子宫颈上药、牙龈黏膜注射以及婴幼儿注射青霉素后的眼泪或尿液污染母体皮肤等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3、虫咬
昆虫蛰伤如蚂蚁、蜜蜂、大胡蜂、黄蜂等。
4、其他
个别患者由某些非常特殊的因素造成,如对蟑螂的粪便、飞蛾的鳞毛、动物的皮屑、油漆等过敏。
病因-危险因素:
1、有既往过敏史。
2、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
3、接受成分不明药物治疗。
4、食用成分不明食物。
5、20岁以下年轻人。
症状-总述: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一是有休克表现,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常有一些与过敏相关的症状。
症状-典型症状:
1、休克表现
即血压急剧下降到80/50mmHg以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2、过敏相关的症状
(1)皮肤黏膜症状: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一过性的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
(2)呼吸系统症状:是本症最多见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死因。早期出现喷嚏、水样鼻涕、刺激性咳嗽、声音嘶哑、呼吸不畅等。后期患者可出现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表现为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
(3)循环衰竭症状:如心悸、苍白、出汗、脉速而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有冠心病背景者在发生本症时由于血浆的浓缩和血压的下降,常易伴发心肌梗死。
(4)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5)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管梗阻感、腹胀、肠鸣、腹绞痛或腹泻等。
症状-并发症:
过敏性休克可并发急性呼吸道阻塞、肺水肿、脑水肿、循环系统衰竭等,应予以积极治疗。
检查-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皮疹、喘息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一般不需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医生还可能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分析、尿常规、X线、超声等检查,辅助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反应的严重程度或在诊断不详时用于支持诊断或鉴别诊断。
检查-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查看呼吸、脉搏、血压是否正常,意识是否清晰,有无皮疹等异常情况,有助于诊断。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指标
医生主要用于测定血电解质(电解质异常可导致休克或由休克引起)、肝肾功能、淀粉酶、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乳酸等。
2、动脉血气或混合静脉血气分析
医生可以测量氧合、通气、酸碱状态等,还可以用于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3、尿常规
主要用于分析和检测尿液。
4、其他
医生还可能建议做血常规检查。
检查-其他检查:
心电图:可有ST-T段变化或心律失常,如并发心肌梗死,则有相应的心肌酶学变化和心电图动态改变。
检查-影像学检查:
一般有床边X线检查、床边超声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诊断-诊断原则:
首先要肯定休克的存在,其次明确为过敏引起。这是诊断过敏性休克必备的两个条件。凡在接受(尤其是注射后)抗原性物质或某种药物,或蜂类叮咬后立即发生血压骤降、意识障碍及其他过敏反应前驱症状,而又难以用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解释时,就应马上考虑到本病的可能,结合既往有无类似过敏史,有无哮喘、皮疹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有无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表现等,诊断一般无困难。
诊断-诊断依据: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不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根据有明确用药史或接触变应原史,迅速发生上述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过敏性休克的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
1、迷走血管性昏厥(或称迷走血管性虚脱)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是病人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与过敏性休克部分表现相似。但此症无瘙痒或皮疹,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这些与过敏性休克不同。迷走血管性昏厥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2、晕厥
患者可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意识完全丧失,极易与过敏性休克相混淆。但血压正常,并且无过敏的前驱症状,特别是血管扩张及渗出性增加的体征,如各种皮疹、水肿等。
3、美尼尔综合征
患者突然出现旋转性头晕、恶心、呕吐等,与过敏性休克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常伴有耳鸣、眼球水平性震颤,血压正常,无各种皮疹、水肿等过敏的前驱症状。
4、癔症
有精神刺激史,虽“意识丧失”,但血压正常,并无过敏的前驱症状,不难鉴别。
治疗-治疗原则:
过敏性休克常突然发生,应就地抢救,不宜搬动及转移。要阻止可疑过敏原继续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抗过敏和抗休克治疗,同时维持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
治疗-药物治疗:
1、肾上腺素
是救治本症的首选用药。
2、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等,对速发相反应无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可以阻止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发生。
3、抗组胺药物
常用的有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4、升压药
经过处理,血压仍低者,应予升压药,可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相关药品:
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异丙嗪、苯海拉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手术治疗:
严重喉头水肿有时需行气管切开术;严重而又未能缓解的气管痉挛,有时需气管插管和辅助呼吸。对进行性声音嘶哑、舌水肿、喘鸣、口咽肿胀的患者推荐早期选择性插管。
治疗-治疗周期: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21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治疗-急性期治疗:
1、立即脱离或停止进入可疑的过敏物质。
2、补充血容量,过敏性休克中的低血压常是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液体渗漏所致。除使用肾上腺素等缩血管药物外,必需补充血容量以维持组织灌注。宜选用平衡盐液。
3、使患者取平卧位,松解领裤等扣带。如患者有呼吸困难,上半身可适当抬高,如意识丧失,应将头部置于侧位,拾起下颌,以防舌根后坠堵塞气道;清除口、鼻、咽、气管分泌物,畅通气道,面罩或鼻导管吸氧。
4、对神志、血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预后-一般预后:
据统计50%过敏性休克发生于5分钟之内,40%发生于20分钟之内,10%发生于30分钟之内,发生越早,症状越重。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过敏原进入的途径和发作速度有关,非经口途径进入的过敏原,常会带来严重后果,50%死于过敏的病人在第1小时内死亡,其中25%死于过敏性休克,75%死于支气管痉挛和水肿所致的窒息。
预后-危害性:
过敏反应波及全身,可影响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发生急性呼吸道阻塞和循环系统衰竭,导致死亡。
预后-自愈性:
过敏性休克患者需要积极的治疗。
预后-治愈性:
在及时、积极的治疗下,过敏性休克可以治愈。
预后-治愈率:
过敏原进入的途径和发作速度不同治愈率也不同,非经口途径进入的过敏原,常会带来严重后果,50%死于过敏的病人在第1小时内死亡。
预后-根治性:
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仍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可能。
预后-复发性:
过敏性休克有复发的风险。
日常-总述:
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按医嘱用药,不用不明成分的药物,避免食用过敏食物,远离昆虫密集的区域,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日常-心理护理:
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能心有余悸,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应和医务人员沟通,多了解有关本病的知识,认识到在不接触过敏原的同时可以正常的生活。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关心体贴患者,消除其思想顾虑。
日常-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减轻药物剂量,同时需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日常-生活管理:
1、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正常规律的生活起居,注意劳逸结合。
2、日常应远离昆虫密集的区域。
3、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减少尘埃、宠物毛发等,以免再次出现过敏。
日常-病情监测:
家属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再次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丧失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有则需第一时间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日常-术后护理:
1、患者可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促进呼吸。
2、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饮食调理:
注意避免接触食物或饮品中的过敏原,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对某些食物过敏,不吃某种食物而缺乏某些营养,要注意通过不过敏的食物补充,避免营养不良。
饮食建议:
1、平时可通过非过敏食物补充因禁食过敏食物带来的营养不均衡。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品。
饮食禁忌:
1、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者,应坚决不食用。如对蛋白质过敏者,不要吃鸡蛋、喝牛奶;对海产品过敏者,不宜吃虾、蟹等。
2、外出用餐时应注意询问食物的成分,成分不明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3、对于一个餐具可能接触很多食物的餐馆或小贩出售的食物要格外小心,最好不吃。
预防措施:
过敏性休克最理想的预防措施是查明过敏原,并且避免与相应的过敏原接触。
1、既往食物过敏性休克患者
(1)成分复杂的包装食品,在食用前应仔细阅读食品成分表,避免进食过敏成分。
(2)流水线生产的食物可能混杂其它食物成分,应减少食用,以天然食物为主。
(3)在外就餐应询问食物成分。
(4)对于已知的过敏食物应坚决不食用,不要有侥幸心理。
2、既往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
(1)每次用药或治疗前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
(2)购买药物或就诊均应去正规诊所。
(3)不吃成分不明的药物。
3、既往虫咬过敏性休克患者
(1)远离昆虫密集的区域。
(2)做好家庭的驱虫工作。
(3)外出时穿长袖,避免皮肤暴露在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