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颌面部放线菌病疾病英文名称: facial and jaw actinomycosis疾...
养生
疾病名称: 颌面部放线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facial and jaw actinomycosis
疾病概述:
颌面部放线菌病(facial and jaw 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引起的颌面部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局部的硬结、肿块,而后病变扩大,可形成瘘管,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发热。可选择抗生素、碘剂、高压氧、免疫治疗或是手术治疗。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 不会遗传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面部、颈部
常见症状: 面颈部硬结、肿块,皮肤或黏膜暗紫红色
主要病因: 牛型放线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细菌培养、脓液染色检查、X线
重要提醒: 本病如不进行积极的治疗,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脓肿,病程较长,且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出现面颈部硬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
1、面颈部型;
2、胸部型;
3、腹部型。
流行病学-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流行病学-好发人群:
好发于中年男性,20~50岁人群较为常见。
病因-总述:
人类放线菌病是由牛型放线菌感染,通过拔牙创口、龋洞、牙周袋、阻生牙的冠周袋、口腔溃疡、颌面损伤等途径引起面颈部软组织或颌骨的感染。
病因-基本病因:
1、病因
放线菌是寄生在人口腔中的菌群,通常不会致病。当出现口腔溃疡、拔牙创口、面部损伤、牙周炎等情况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与放线菌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放线菌扩散,引起颌面部放线菌病。
2、病理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过程。其病理组织特点是有放线菌团的慢性肉芽组织团块。肉眼见放线菌团似“硫磺颗粒”。镜下见为分枝状的棒体,形态不规则,革兰染色阳性,属厌氧菌。菌团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在继发化脓感染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放线菌易被氧化。
病因-危险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免疫缺陷病、营养不良等。
2、患有牙周炎或口腔感染等。
3、口腔卫生条件差,饮食不卫生。
症状-总述:
本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病程短则数月,长则十多年。多发于面颈部软组织,面颊部的筋膜、肌肉,如腮腺、咬肌,偶尔侵犯颌骨。常表现为皮肤呈暗紫红色,早期局部有硬结和肿块,后期病变可扩大形成瘘管,伴有疼痛和发热。
症状-典型症状:
早期软组织出现硬结、肿块,皮肤或黏膜呈暗紫红色,全身症状不明显。侵犯咬肌时出现开口困难、疼痛。化脓后,局部红肿、破溃。在新鲜脓液中可查到“硫磺颗粒”,但很快被氧化而消失。病变逐渐扩大,面部形成多处瘘管,周围组织发硬,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发热。可出现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在颌骨感染中,有时是在拔牙或外伤后出现下颌升支处肿胀,伴低热。化脓破溃后形成窦道,脓中有“硫磺颗粒”。
症状-并发症:
病变扩大时可引起腮腺瘘管。
就医-门诊指征:
1、面颈部皮肤或黏膜呈暗紫红色;
2、面颈部有硬结或肿块;
3、张口痛;
4、局部出现脓液或瘘管。
出现以上情况时请及时就医。
就医-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口腔科就诊即可。
就医-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您的口腔进行检查,请做好心理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就医-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哪里不舒服?
2、您的症状是何时出现的?
3、您的病情有加重的情况吗?
4、您既往有哪些口腔疾病或是面部损伤吗?
5、您原来有拔牙的经历吗?
6、您的症状出现后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就医-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严重吗?
3、我的疾病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些方法?
4、我的疾病会传染吗?
5、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进行复查?
7、我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检查-预计检查:
当您出现面颈部硬结、肿块,皮肤或黏膜暗紫红色时请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脓液染色检查确定患者的症状以及病原体,还可通过X线检查观察局部病变。
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2、细菌培养
医生会通过细菌培养确定病原体。
3、脓液染色检查
医生可在新鲜脓液中可查到“硫磺颗粒”。
检查-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通过X线检查寻找颌面部放线菌病的特征影像。X线片可见下颌升支骨皮质的破坏和吸收,病灶周围有新骨增生。化脓时,牙龈肿胀、出现瘘管,脓或肉芽中有放线菌团块。X线片中可见溶骨性破坏,其周围有骨质膨隆、骨膜增厚及骨质硬化。
诊断-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然后结合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依据典型的慢性面颈部硬性浸润块、多窦道及找到“硫磺颗粒”和其中的放线菌团,可以诊断。但放线菌易被氧化而消失。
诊断-鉴别诊断: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与恶性肿瘤和结核进行鉴别。
1、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通常无明显的口腔感染等诱因,且病情不断变化,可通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2、结核
结核患者有午后低热、消瘦等临床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病理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免疫疗法、碘剂、放射线治疗、高压氧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通常放射线治疗和手术治疗用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治疗-药物治疗:
1、抗生素的治疗
首选青霉素,也可选用红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及磺胺等药物,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的情况。
2、碘剂
如碘化钾,能软化瘢痕,提高抗生素药物的疗效。
3、免疫疗法
医生可选择应用放线菌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杀灭细菌。
治疗-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碘化钾、放线菌素
治疗-手术治疗:
医生会通过手术治疗去除局部病变组织,有防止病情复发的作用。医生会切开脓肿,用过氧化氢液冲洗,以及刮除窦道肉芽,或病灶切除,死骨刮除等。
治疗-放化疗:
如果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使用放射线治疗。
治疗-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一般预后: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部分严重的患者可能疗效较差,容易复发。
预后-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患者发热、局部疼痛、瘘管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2、本病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并有复发可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预后-治愈性: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预后-治愈率:
目前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日常-总述:
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注意口腔卫生,戒烟戒酒。手术患者要避免牵拉伤口,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是提重物等活动。
日常-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是停药。
日常-生活管理:
1、注意口腔卫生,早晚按时刷牙,及时清理食物残渣。
2、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
3、戒烟戒酒。
4、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排解压力。
日常-复诊须知:
根据医生的安排按时复查。
日常-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伤口卫生,不要牵拉伤口,如果出现伤口出血等情况及时就医。
饮食调理:
通常无需选择特殊的饮食方案,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即可。保证均衡的饮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1、伤口恢复前选择易咀嚼的食物,避免牵拉伤口。
2、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瘦肉、鱼肉等含脂肪低的食物。
3、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不要节食。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排便通畅。
饮食禁忌:
1、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2、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保持规律的进食量。
4、尽量不饮酒。
5、少吃坚硬的食物,避免引起口腔损伤。
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明确能防止本病发生的措施,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发病风险。
1、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内感染灶,预防拔牙后感染是预防面颈部放线菌感染的重要措施。拔牙后应及时用抗生素等,对预防放线菌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
2、线菌病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常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故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
3、身体抵抗力降低可引起放线菌病,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放线菌病有很大意义。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多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4、出现口腔溃疡、口腔感染等疾病时及时进行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